Ⅰ.研究的對象
資本的直接生產過程,就是資本的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是商品產品,它的決定性動機是生產剩余價值。
資本的再生產過程,既包括這個直接的生產過程,也包括真正流通過程的兩個階段,也就是說,包括全部循環。這個循環,作為周期性的過程,即經過一定期間不斷地重新反復的過程,形成資本的周轉。
無論我們考察的是G···G'形式的循環,還是P···P形式的循環,直接生產過程P本身始終只是這個循環的一個環節。在前一種形式中,它表現為流通過程的中介;在后一種形式中,流通過程表現為它的中介。它的不斷更新,資本作為生產資本的不斷再現,在這兩種場合,都以資本在流通過程中的轉化為條件。另一方面,不斷更新的生產過程,是資本在流通領域不斷地重新經歷各種轉化的條件,是資本交替地表現為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的條件。
但是,正如每一個單個資本家只是資本家階級的一個分子一樣,每一個單個資本只是社會總資本中一個獨立的、可以說賦有個體生命的部分。社會資本的運動,由社會資本的各個獨立部分的運動的總和,即各個單個資本的周轉的總和構成。正如單個商品的形態變化是商品世界的形態變化系列——商品流通——的一個環節一樣,單個資本的形態變化,它的周轉,是社會資本循環中的一個環節。
這個總過程,既包括生產消費(直接的生產過程)和作為其中介的形式轉化(從物質方面考察,就是交換),也包含個人消費和作為其中介的形式轉化或交換。一方面,它包含可變資本向勞動力的轉化。從而包含勞動力的并入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在這里,工人是他的商品——勞動力的賣者,資本家是這種商品的買者。另一方面,商品的出售,包含工人階級對商品的購買,也就是說,包含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在這里,工人階級是買者,資本家是向工人出售商品的賣者。
商品資本的流通,還包含剩余價值的流通,從而也包含對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即對剩余價值的消費起中介作用的買和賣。
因此,總括起來成為社會資本的各個單個資本的循環,也就是說,就社會資本的總體來考察的循環,不僅包括資本的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后者本來只能由兩部分構成:1.資本本身的循環;2.進入個人消費的商品的循環,也就是工人用工資,資本家用剩余價值購買的那些商品的循環。
但是,各個單個資本的循環是互相交錯的,是互為前提、互為條件的,而且正是在這種交錯中形成社會總資本的運動。在簡單商品流通中,一個商品的總形態變化表現為商品世界形態變化系列的一個環節。同樣,單個資本的形態變化現在則表現為社會資本形態變化系列的一個環節。雖然簡單商品流通決沒有必要包括資本的流通——因為它可以在非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進行——,但如上所述,社會總資本的循壞卻包括那種不屬于單個資本循環范圍內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資本的商品的流通。
現在,我們就要考察作為社會總資本的組成部分的各個單個資本的流通過程(這個過程的總體就是再生產過程的形式),也就是考察這個社會總資本的流通過程。
Ⅱ.貨幣資本的作用
在考察單個資本的周轉時,貨幣資本顯示出兩個方面。
第一,它是每個單個資本登上舞臺,作為資本開始它的過程的形式。因此,它表現為發動整個過程的第一推動力。
第二,由于周轉期間的長短不同和周轉期間兩個組成部分——勞動期間和流通期間——的比例不同,必須不斷以貨幣形式預付和更新的那部分預付資本價值與它所推動的生產資本即連續進行的生產的規模之間的比例,也就不同。但不管這個比例如何,能夠不斷執行生產資本職能的那部分處在過程中的資本價值,總是受必須不斷以貨幣形式與生產資本同時存在的那部分預付資本價值的限制。這里說的只是正常的周轉,一個抽象的平均數。在這里,為消除流通的停滯而追加的貨幣資本是撇開不說的。
關于第一點。商品生產以商品流通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現為貨幣,以貨幣流通為前提;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的這種二重化,是產品表現為商品的規律。同樣,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無論是社會地考察還是個別地考察——,要求貨幣形式的資本或貨幣資本作為每一個新開辦的企業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的動力。特別是流動資本,要求貨幣資本作為動力經過一段短時間不斷地反復出現。全部預付資本價值,即資本的一切由商品構成的部分——勞動力、勞動資料和生產資料,都必須不斷地用貨幣一再購買。在這里,就單個資本說是如此,就社會資本說也是如此,后者不過是以許多個單個資本的形式執行職能。但是正如第一冊已經指出的,由此決不能得出結論說,資本執行職能的范圍,生產的規模——即使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就其絕對地界限來說,是由執行職能的貨幣資本的大小決定的。
并入資本中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擴大,在一定的界限之內,不是取決于預付貨幣資本的量。在勞動力的報酬相同的情況下,可以從外延方面或內涵方面加強對勞動力的剝削。如果貨幣資本隨著這種剝削的加強而增加(即如果工資·1提高),那么,它也不是和這種剝削成比例地增加的,因而,根本不是相應地增加的。
生產上利用的自然物質,如土地、海洋、礦山、森林等等,不是資本的價值要素。只要提高同樣數量勞動力的緊張程度,不增加預付貨幣資本,就可以從外延方面或內涵方面,加強對這種自然物質的利用。這樣,生產資本的現實要素在增加了,而無須追加貨幣資本。如果由于追加輔助材料而必須追加貨幣資本,那么,貨幣價值借以預付的貨幣資本,也不是和生產資本效能的擴大成比例的增加的,因而,根本不是相應地增加的。
同一些勞動資料,也就是同一固定資本,可以用延長每天的使用時間的辦法,也可以用增加使用強度的辦法,更有效地加以利用,而無須為固定資本追加貨幣的支出。這時,只是固定資本的周轉加快了,可是它的再生產的各種要素也更迅速地提供出來。
撇開自然物質不說,各種不費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產過程。它們發揮效能的程度,取決于不花費資本家分文的各種方法和科學進步。
關于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的社會結合和各個單個工人積累起來的熟練程度,情況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