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河,是人類各個時期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中華五千年歷史翻涌,光影更迭中,歷史悄然磨礪了山峰,寬廣了河水,而山河,在歲月的雕琢中,將人類奮進、文明變遷的歷史脈絡融入內里,重建破碎,形成了大自然獨有的力量與情懷,也成為中華民族鮮明的特征。
? ? ? 山之風骨承厚德
? ? ? ?在古代,人們將山奉為崇高的象征,以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命名為“五岳”。東岳泰山雄偉壯麗,氣勢磅礴;西岳華山山勢陡峭,以險著稱;南岳衡山古木參天,秀麗多姿;北岳恒山峭壁側立,怪石爭奇;中岳嵩山群峰挺拔,以峻聞名。不同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五岳各自的壯麗絕美,而它的驚艷不止于色彩與外形,更在于它的風骨與正義。
? ? ? ?山之巍峨,是雄偉也是穩重的象征,寓意安定內斂,臨危不亂;山之嶙峋,是奇秀也是風骨的外露,即使經歷孤與破,也要傲然聳立;山之蒼翠,是俊美也是柔軟的包容,容萬物生長,渡草木榮枯。一座山,有它的外貌,也有它的性格。它拔地而起,直視蒼穹,縱有風云動亂,亦是平和穩重,不憂不懼;它寬容仁厚,正直謙卑,雖身居高位,卻是滿眼柔情,心容萬物,靜守一山草木生靈。山以厚德載物,萬物為它生輝,這是山石帶給我們的文化傳承。
? ? ? 河之柔情載千帆
? ? ? ?如果說山的格局是穩,是仁,是堅定,那么水的氣質則是柔,是變,是通達。“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詩人的感慨,也是古老長江的心聲。今天的長江,風平浪靜,只是那粼粼的波光,時隱時現間包裹著歷史的烙印。江面之上,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歷史的英雄們,在面對山河破碎、百姓涂炭時的悲憤與痛楚,在單刀赴會、英勇交鋒時的豪情與謀略。長江有一顆柔軟的心,它咽下戰爭之苦,靜看悲歡離合,默送英雄遠行。當歷史遠去,烽煙散盡,它又以永不停息的脈動,悼念歷史,講述光陰,傳承一個民族的豪情與壯志。
? ? ? ?再看黃河之水,它可以是平緩的,也可以是激越的,它懂得變則通達的道理。當它蜿蜒盤旋緩緩流淌,蘊藏的是一種端莊厚重、從容淡定的格局,因勢而變,迂回行走;當它氣勢磅礴奔涌向前,昭示的是一種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的精神,滾滾滔滔,一瀉千里。無論哪一種,都是黃河行走的智慧。
? ? ? 做人當學山與河
? ? ? ?反觀我們人的一生,與山河命運有相通之處。苦難與荊棘、破碎與重建是我們成長途中的必經之路。若在人生低谷期,不妨放眼看看祖國的山河,在大山大河中發現生存哲學。
? ? ? ?首先是學習山的堅定與柔軟。高聳入云的山無疑是厚重堅硬的,唯堅定才能不被外力撼動。而它的柔軟來自于沉靜與仁厚,來自于它對山之萬物的包容與滋養,一剛一柔,很好地對抗了外力又涵養了內在,從而煥發出綿延不絕的生機與光輝。人也需要剛柔并濟,無所畏懼、堅不可摧固然可貴,也需要有一顆柔軟善良的心感受世界,滋養心靈。
? ? ? ?其次是學習河的寬闊與迂回。河之寬廣,能載千帆;心之浩瀚,也能容萬物。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往往是因為立場不同,所以選擇不同。允許自己做自己,也允許別人做別人,便會在心的位置騰出一些空間,種花養草,靜待芬芳。河之激越,代表勇敢,代表力量,代表通暢無阻,奏響的是壯闊的音符。而人生不會永遠坦途,折點上可以學習九曲黃河水,蜿蜒不息,迂回前行,迂回的速度慢了一些,但貴在平緩與堅持,終歸是能到達終點。
? ? ? ?然后是學習“山河有大美而無言”的低調。千姿百態的山河美景,給我們帶來震撼的美,暢想的美,優雅的美。它們從不言語,只是留給人們足夠的空間從不同角度去發現美,也許是一處山巔,也許是一個角落,都有著動人的美。而人,也要學會少言不言,只管靜水深流,蓄積力量,適時綻放。
? ? 心中亦有山河在
? ? ? ?欣賞山河,學習山河,其實是一種心境的開闊,是對山河風骨氣韻的勾勒與提煉,是對山河力量情懷的熱愛與理解。
? ? ? ? 當內心足夠篤定,心中便留下了一片自己的山河,堅定了意志,沉穩了性情,寬闊了格局,容下了悲喜無常。在自己的山河中,既有心河浩瀚載千帆的外在格局,又有一半煙火一半清歡的內在修為;既有揮毫潑墨開創事業的壯闊豪情,又有輕描細繪感知生活的細膩良善。因著這一片山河,心便有了層次,有了秩序,也有了美感,即使身處溝壑,仍能滋生能量,沉著突破,培育豐饒有力的內心世界,以繁花朵朵對世間風雨。
? ? ? ?山河,從來不語,卻讓人類深深熱愛。愛其偉力,也愛其滄桑,愛其堅硬,也愛其柔軟。從歷史深處走來,它們擁有豐厚的資源寶藏,也蘊藏無限的人文價值,引后人駐足思量。當我們躊躇不前,閱覽山河,心有山河,或許能為我們找到熱愛與喜悅,找到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