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家人的陪伴,就是最簡單的幸福。
一個家庭,有家人陪伴就是幸福。
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家人在身邊,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一家人在一起簡簡單單的。
不管日子過得怎么樣,有家人的陪伴,就是一種幸福,和愛的人在一起,大概吃什么都無所謂了。
還記得蘇軾的那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嗎?一首寫給友人王定國侍妾的一首詞。
其中“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句,以其豁達、淡然的心態,撫慰了許多人的心靈。
因“烏詩臺案”蘇軾被捕,王定國受到牽連,被貶賓州。
在古時嶺南是蠻荒之地,人人避之不及。
但寓娘毅然決然地陪伴王定國,踏上了賓州的路途。
賓州三年的艱苦歲月,兩人相依相惜,互相陪伴,苦中作樂,卻也怡然自得,歲月靜好。
簡單的喜歡最長遠,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溫暖。
在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中,她和荷西的生活是住墳場、拾垃圾,睡棺材板 ,生活何其艱苦 ,卻也讓人艷羨。
因為有愛的陪伴,就像她在書中寫道:“如果我不喜歡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歡千萬富翁我也嫁。”
因為愛他,才會無條件地為了他改變自己的標準。
所以,無論環境多么艱苦和惡劣,因為有荷西,有自己深愛的人陪伴,她總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在最艱難的處境開出最美的花。
我們總說杜甫苦,顛沛流離,理想沒有得到伸張,生活過得也太過清苦。
可是,杜甫也是幸運的,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一直有妻子相伴,不離不棄,處處充盈著家庭的溫暖。
也許,歷盡千帆,經歷了仕途的不順,生活的流離之后,還有家人在身邊,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人世間》里有一句名言:走的越遠,見識越多,認識的人越多,你就越能體會到,人這一輩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時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幾個,這幾個人,就是你的全世界。
于杜甫來說,他走過大半個中國,見過皇帝,接觸過高官,碰到過普通百姓,可到最后,一直陪著他的,還是妻子和兒女。
唯有家人,最能撫慰疲憊的心靈。
我們都曾經渴望人生是一場盛宴,最后想要的不過是一家人的尋常晚飯。
755年,對于杜甫來說,是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一年。
這一年冬天,安史之亂爆發。
安祿山起兵造反,占領了洛陽、長安,皇帝李隆基逃到四川避難。
承平了一百多年的大唐,遭到重創,從此,從繁盛走向了衰落,
皇帝跑了,叛軍來了,百姓亂了。
無數百姓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杜甫帶上妻子和孩子,也踏上了逃難的旅程。
一路的艱難,令人難以想象。
在雷雨和泥濘的路上,杜甫一家走了一天,才走了幾里路。沒有吃的,只能用野果充饑,在樹下過夜。
756年五月,杜甫帶著一家人來到了鄜州,此時,鄜州沒有叛軍,這里是安全的。
兩個月后,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建立了大唐流亡政府。
一腔熱血的杜甫,看著山河破碎,一心想為國出力。
他安頓好妻子和孩子,啟程去靈武投奔唐肅宗。
不幸的是,走到半路,就被叛軍抓住,押到了長安。
重回長安的杜甫,已是暮春,肉眼所見,滿目瘡痍,曾經繁華的長安,如今,已然成了一片廢墟。
杜甫心痛難過,卻又無可奈何。在長安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人在落難的時候,在孤苦無依的時候,最容易想到親人,他們可以撫慰孤獨與傷痛。
身陷囹圄的杜甫,想念著遠方的妻子,憧憬著能有一天,兩人共賞月色。
慶幸的是,在長安,叛軍對杜甫的看管不嚴,找準機會,杜甫逃了出來。
他的目的地是鳳翔,大唐的新皇帝已經來到此處。
鳳翔距離長安165公里,一路走來,還好順利。
他到了鳳翔,已經是晚夏了,杜甫穿著草鞋,衣服破爛地拜見了唐肅宗。
皇帝很高興,大唐還是吸引著天下文人來效力。
杜甫被授予左拾遺的職位,左拾遺是諫官。
安頓下來的杜甫,已經離家一年多了,他終于收到了一封家書。
戰爭年代,一封家書可抵萬金。
他拆開妻子的書信,得知妻子平安生下了兒子,他欣喜若狂。
離家的這一段時間,他也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可是,現在,妻子告訴他一切都好,兒子也平安降生了。
他歸心似箭。
馬上向朝廷打報告:請假回家。
千里跋涉后,杜甫回到了羌村,見到了分別一年多的妻子和孩子。
楊夫人走出來,看到活著回來的丈夫,愣了好一會兒。
當她感覺這是真的時,高興地哭了起來。
是啊,在戰亂中,能保住性命,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夜深了,楊夫人與杜甫相對而坐,仿佛在夢中。
在長安望月里時許下的心愿,在這一刻成為了現實。
不管生活如何艱難,總會給你一些驚喜,所以,永懷希望是一件很美的事。
好消息一個個傳來。
757年12月8日這一天,對杜甫來說,終身難忘。
長安收復了。
杜甫回到了長安,此時,他是朝廷的左拾遺。
收復長安也許是杜甫平生最高興的一段時間,他入朝為官,交上了朋友,妻子、兒女也在長安團聚。
可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
杜甫是一個很“軸”的人,他固執地以為,皇帝授我以左拾遺,我要對得起他對我的信任。
他頻繁上書,提出諫言,而皇帝忍到極限了。
一紙詔令下來,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新的職位,新的地方,工作繁雜。
杜甫懷疑了,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無法得到重用,他渴望回到長安,卻未能如愿。
他不再做官,成為了一個無官一身輕的人。
他要尋找一個新的居所,幾經輾轉,他把目標定在了成都。
成都遠離中原,不曾被戰火侵襲,而且,這里有他的朋友們,生活就有了著落,成為了杜甫最優的選擇。
他來到了成都。
在成都西邊的浣花溪,杜甫建了一個草堂。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經過兩三個月的經營,草堂建成了,漂泊了許久的杜甫,終于有了一個安身之所。
遠離了戰亂,過上了平靜的生活。杜甫的心靜下來時,他愛上了這里。
夏日時分,杜甫看著幽靜的小屋,善解人意的妻子,可愛的兒子,寫下了一首怡人的《江村》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梁上 一作:堂上)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唐?杜甫
賞析
杜甫在飽經顛沛流離之后,終于獲得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
這首詩在一片寧靜的氛圍里,細膩地描畫了優美恬淡的景物,隨意地敘寫了閑適溫馨的生活情趣,表現出作者難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給他帶來的滿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首聯的意思是在初夏時節的村莊,一條曲曲折折的江水環繞著村子靜靜流淌,水色清澈,有魚兒在水中戲耍、來去無聲,整個村莊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靜。
江村:江畔村莊。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稱浣花溪。曲:曲折。抱:懷擁,環繞。
長夏:長長的夏日。幽:寧靜,安閑。
一曲清江,給村落帶來了安寧和清幽,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詩人以“清”稱之,大概是喜愛它悠悠然繞村而流。因此給它一個美稱。
“抱村流“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它的可愛,同時也照應了“江村”的詩題。
開頭兩句,就定下了全詩的氛圍,挈領了全詩的旨意。萬事悠悠,歷經磨難的詩人不再有擔憂和愁煩,且自怡然欣賞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頷聯的意思是看吧,新建的草堂剛剛落成,就有頑皮的小燕子輕快地飛過來又飛過去,沒有人去理會它們,可是它們自在地玩得那么開心,真像活潑的小孩子一樣。
自去自來:來去自由,無拘無束。
相親相近:相互親近。
詩人捋著胡子呵呵笑著,信步走到了江邊,江上有兩只白鷗在輕柔地浮游,它們或前或后,時而交頸而鳴,時而追逐著在水面上打著圈兒————它們一定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
杜甫曾學習何遜的詩,當他看到這種場景,想必會心有所會、悠然忘機。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頸聯的意思是詩人懷著愉快的心情緩步向家中走去,看見老伴正坐在門前的樹蔭下,在紙上畫著什么,走近看時,原來是一個棋局。
“叮叮”的聲音傳來,小兒子在埋頭認真地敲著一根針,這個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個魚鉤兒,好去江邊釣魚玩。
畫紙為棋局:在紙上畫棋盤。稚子:年幼的兒子。
這樣的場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見到的,可是對于經歷了安史之亂,屢受挫折、顛沛半生的杜甫來說,是他少有的珍貴的福氣,令他心頭為之一暖。
這兩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畫面,傳達出一種普遍的親情的溫暖和生活的閑適美好。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尾聯的意思是詩人從眼前和樂安寧的生活場景中發出感嘆:有老朋友贈送我糧食和他的俸祿,我這個平凡卑賤的人還有什么可求的呢?
祿米:古代官吏的俸給,這里指錢米。“但有”句,一說為“多病所須惟藥物”。
微軀:微賤的身軀,是作者自謙之詞。
這兩句看似慶幸、表示滿足的話,仔細讀來,其實不知潛含著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夠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賴友人的幫助,眼前雖有這樣的和樂與安寧,卻是建立在對別人的依賴之上的。
被后人尊為“詩圣”的偉大詩人,卻要靠著別人的贈與才能活下去,而且還要說自己“更何求”,即沒有別的要求。
這語言越是平靜從容,越是讓讀者心感酸楚、為之落淚。
數十個春秋過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僅只是一蔬一飯而已。
詩人說得這樣閑淡,仿佛他的心頭已經不再有生活的陰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紛擾和喧囂。
從作詩的藝術角度來看,這首詩寫法精嚴而又流轉自然;字句精煉、刻畫細微,而又讓人無跡可尋。
這是杜甫律詩的老到之處。尾聯上句“但有故人供祿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藥物”,無論從平仄還是詩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備注:1. 圖片來自網絡,侵之必刪。
? ? ? ? ? 2. 部分詩詞釋義及賞析資料選自《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