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橙子課程《習慣養成訓練營》【易仁永澄】
R:(Reading,閱讀一個圖書片段)
比如說蓋森,一出門見到兔子撞樹了,這是一個觸發器,他的行為是上去撿兔子,為什么會有這個行為呢?任何一個行為都是由動機造成的,他的動機是去占便宜,撿兔子的這個行為會獲得一個獎勵。所以這會構成一個環路,一出來,就可能有個兔子撞在樹上,撞死了我就可以把這個兔子撿走,第二天還出來,又發現有個兔子撞死了,又加強了這個環路,這個觸發器的敏銳度就會加強。若是再加強幾次,他的行為就會變成慣常行為,整個循環就會無意識轉起來。
我們再用這個模型來解釋一個人易怒的原因。
脾氣非常暴躁的人會分成兩個自我,一個叫做理性的自我,一個叫做小我。小我呢,就是中間那個大象,這個動機也是小我的動機,這個小我希望保護自己,不希望自己受傷害;所以當他人給自己提出建議的時候,觸發器出現,小我瞬間反應,比理性的我反應速度快很多,它的判斷是有人要傷害我,出現一個要自我保護的需求。于是這個需求就出現了一個自我保護的動機,它記得用暴躁可以把其他人嚇跑,于是行動立刻投放出暴躁的樣子,提建議的人就會被嚇跑,內在的小我得到獎勵,就安心了舒服了。于是就強化了下一個觸發器,只要有人給我提建議,我就要情緒暴躁,這個觸發器的敏銳度就會加強。
所以下一次有人提意見,我就會立刻暴躁起來。這就是人類行為本質模型,只要掌握了本質,就能清晰知道發生了什么,然后我們分析的能力就能提高了。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甜面包熱湯模型,能幫助我們分析一個人行為背后的動機以及這個慣常行為的成因。也可以應用到自我察覺和自我習慣培養,是一個很好用的思維工具。
A1:(Appropriation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發現自己跟情緒激動的人一點都不能交流。當對方帶著情緒提建議或給看法的時候,自己的小我也很容易被觸動,動機是我也有我的主見,憑什么要聽你的?主要是被對方情緒感染所致,出于自我保護和防止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小我的行為就表示對抗,語言上的攻擊和不贊同隨之而生,獎勵就是激烈的言辭震懾住了對方,讓小我得到安心。
A2:(Appropriation2,以后我怎么應用)
下次起情緒的時候覺察自己,對方的哪一句話觸動到了小我,讓小我感受到了威脅呢?希望能在自己無意識行為發生之前先覺察小我的動機,然后再覺察對方小我的動機,再給予和平的回應。溝通,畢竟不是小我的碰撞,而是要探討從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