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反思)
(一)事件
- 完成一樣成果,就會在第一時間迫不及待地分享給伙伴;有些成果是不適宜分享的,有些成果是與共同目標無關的,有些成果是熬夜做出來的。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完成一樣成果
- 回應:迫不及待地分享出去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獲得認同感
- 證明我一直有工作成果輸出,掩飾低效拖延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完成一個成果
- 動機:獲得外在認同;掩飾低效拖延
- 行為:迫不及待地分享出去
- 獎勵:小我得到外在認可或認知上得到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完成--急于分享--小我得到認可和放松→敏感度加強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了問題?
- 身份確認出了問題
- 我不是自己的主人
- 原則出了問題
- 我做事的動機是為了獲得外在認可,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低效
- 手段目的化
- 身份確認出了問題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時刻澄清自己的身份
- 我是自己的主人
- 我是內在驅動者
- B(belief)V(value)R(rules)
- 我不需要向別人證明自己
- 我的行為動機來自于自我滿足
- 時刻澄清自己的身份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調整自己的模式:得到成果后,抑制第一反應。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27日(反思)
(一)事件
- 與創業伙伴B溝通好了上午在家做A工作,突然B臨時有事,還需要自己去職場做C工作,自己在溝通時表露出了不太樂意的情緒
- 期待:溝通好了在家做A工作
- 現實:突然要去職場做C工作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溝通好了在家做A工作,又要求去職場做C工作
- 回應:手機溝通時表現出不太樂意的情緒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我的模式:工作安排好了就不要隨意變化
- 我更傾向于做A工作,而不是C工作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模式1:
- 觸發器:安排好的工作突然要變更
- 動機:小我不愿意接受變化
- 行為:不樂意、不情愿、不高興
- 獎勵:小我得到表達
- 觸發器敏感度:變化--不愿意接受--不樂意--小我得到表達→敏感度加強
- 模式2:
- 觸發器:更傾向于做A工作,突然要求做不想做的B工作
- 動機:小我只想做耗能低的A(want),不愿意做耗能高的B(should)
- 行為:不樂意、不情愿、不高興
- 獎勵:小我得到表達
- 觸發器敏感度:W轉變為S--不接受S--不樂意--小我得到表達→敏感度加強
- 模式1: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了問題?
- 身份確認出了問題
- 我沒有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創業者,我面對的是自己的創業伙伴
- 原則出了問題
- 做事的順序不應該是want→should→must
不愿意接受變化
- 做事的順序不應該是want→should→must
- 身份確認出了問題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時刻澄清自己的身份
- 我是一個自我驅動的創業者,必須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
- 遵循MSW原則
- 先做必須(must)做的、再做應該(should)做的,最后做想(want)做的
- 信念調整
- 不斷變化才是創業,一成不變那是打工
- 時刻澄清自己的身份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我雖然不樂意,調整了一下情緒,奔赴現場完成了工作C,而且發現C是相對輕松的工作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21日(反思)
(一)事件
- 制作小升初英語痛點破解(三)視頻,用時6小時,覺得自己效能太低
- 期待:4小時以內完成這個10分鐘左右的視頻制作
- 現實:6小時完成錄制,工作效能太低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6小時完成一個10分鐘的視頻錄制
- 回應:覺得自己的效能太低,失望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工作效能太低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要投入工作了
- 動機:小我發出信號,在認知緊張前先放松一下
- 行為:隨意查看論壇、簡書或公眾號
- 獎勵:小我得到認知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要工作--先放松一下--進入舒適區--小我得到獎勵→敏感度加強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了問題?
- 身份確認出了問題
- 進入舒適區,任小我擺布
- 原則出了問題
- 沒有遵循行動法則
- 方法出了問題
- 沒有使用沉浸工具
- 身份確認出了問題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時刻澄清自己的身份
- 我是一個自我驅動、聚焦專注、會講故事的高效能成長導師
- 遵循行動法則
- 只有行動才會產生價值
- 啟用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 拿出沉浸工具,扎進去
- 時刻澄清自己的身份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通過澄清身份、行動法則、沉浸工具,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20日(反思)
(一)事件
- Lisa的小伙伴David愛動手,Lisa已學會反擊和自我保護;Lisa和David在一起玩耍時,我不放心一直看著他們,后來他們起小沖突時,我忍不住用嘴去說,忍不住用手阻止。這個過程中,自己很緊張,我想象一下,David當時看到的我的樣子一定很嚇人。
- 期待:給孩子空間,讓TA自主面對小孩子的世界
- 現實:害怕孩子受到傷害,忍不住干預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愛動手的David與Lisa發生小沖突
- 回應:擔心Lisa受到傷害,忍不住干預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我要做孩子的保護傘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David與Lisa發生小沖突
- 動機:我要做孩子的保護傘
- 行為:現場干預
- 獎勵:小我成功“避害”,得到認知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小沖突-擔心受傷害-干預保護-避害成功→敏感度加強
- 之所以我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在起作用?
- 弱勢文化屬性在起作用
- 要做他人的主人,避免其受到一切傷害
- 弱勢文化屬性在起作用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不做孩子的主人,不提供過度保護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保障基本安全的情況下,自己離開孩子的視線,讓孩子自己面對TA成長的土壤:一切正在發生的事件。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17日(卡片)
(一)事件
- 結合近期看到的幾組家庭狀況,與Wendy溝通家庭教育
- 問題在哪里?
- 破局的思路。
(二)思路
- 困局現狀
- 現象
- 家人喂孩子吃飯;家人追著孩子吃飯
- 家人為孩子規避一切風險,這個不許碰,那個不許做
- 家人怪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玩兒,不會表達自己
- 家人怪孩子不勇敢,只會哭鬧
- 邏輯
- 剝奪了孩子學習自主的機會,卻期待孩子已經學會自主
- 自作孽!
- 現象
- 破局思路
- 認知
- 認識到“教育即分離”的終極目的
- 理解家庭教育的八大原則
- 不著急
- 不揠苗助長,靜等花開
- 不包辦
- 不剝奪孩子生長的土壤
- 不強制
- 不折斷稚嫩的枝干
- 要平等
- 給孩子生長提供空氣
- 要賞識
- 給孩子生長提供陽光
- 要無痕
- 符合孩子成長的心理特點
- 去野外
- 符合人類發展的自然屬性
- 交朋友
- 符合人類發展的社會屬性
- 不著急
- 踐行
- 路徑1:接受被動積累
- 跟隨高人,被帶著行動
- 加入圈子,與其他伙伴一起行動
- 路徑2:使用理解6層次(NL6L)確認身份,修正信念
- 關系:
- 我與孩子之間是什么關系?
- 相互獨立的個體:我是我自己的主人,TA是TA自己的主人
- 我把TA帶到了人世間,我有責任給TA提供生存基礎和可能的精神自由
- 我與孩子之間是什么關系?
- 身份:
- 我要成為什么樣的父母?
- 我要成為把“最好的自己給孩子”的父母
- 我不要成為把“自己的最好給孩子”的父母
- 我期待我的孩子是什么樣子的?
- 我期待我的孩子是“獨立自主”的
- 我不期待我的孩子是“聽話”的
- 我要成為什么樣的父母?
- 信念:
- 教育即分離
- 我不是孩子的主人,孩子不是我的主人
- 相信孩子,就相信孩子的一切
- 相信閱讀的力量
- 能力:
- 不斷更新自我的能力
- 摒棄第一反應的能力
- 行為:
- 不著急、不強制、不包辦、要平等、要賞識、要無痕、去野外、交朋友(八大原則對應的8類行為)
- 與孩子一起閱讀
- 環境:
- 家庭教育高能圈子
- 優質的教育資源
- 孩子的大小朋友
- 關系:
- 路徑1:接受被動積累
- 認知
12月16日(反思)
(一)事件
- 書寫痛點(一)逐字稿沒有思路,沒有結構
- 第一反應:先把整體結構理清楚了,再開始寫,卡住
- 第二反應:沒有整體結構也要寫,先完成再完美,行動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書寫痛點(一)逐字稿沒有思路,沒有結構
- 回應:沒有整體結構也要寫,先完成再完美,行動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在刺激與相應之間做出了主動選擇,主動放棄第一反應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但是被我推遲了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書寫逐字稿沒思路,理不出結構
- 動機:理性我意識到要啟動“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則
- 行為:沒有整體結構也要寫
- 獎勵:理性我發揮作用,小我得到延遲滿足后的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無思路-小我想屈服-理性我主動選擇-小我得到延遲滿足-敏感度加強
- 之所以我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起作用?
- 積極主動:在刺激與相應之間做出主動選擇
- 身份信念:我是自我驅動、聚焦專注、會講故事的高效能成長導師
- 被動積累:這個視頻錄制今天必須完成,不能耽誤下周使用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行動時沒有思路,先完成再完美;做中學是個人成長的主要方法,占到80%的比重
- 沒有思路時,先完成再完美,做中學
- 刻意練習分身,自己跟自己對話;分身即升維
- 小我啟動時,分身升維
- 行動時沒有思路,先完成再完美;做中學是個人成長的主要方法,占到80%的比重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采取行動后,完成逐字稿,而且過程中不斷迸發新的靈感,晚上的視頻錄制也很順利,效果是目前錄制過的視頻中感覺最好的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15日(反思)
(一)事件
- Wendy進入情緒周期,Lisa哭鬧不止,我聽到后的反應
- 第一反應:憤怒;怎么又吵女兒
- 第二反應:走進臥室,嘗試跟女兒和Wendy溝通安撫,無果
- 第三反應:到客廳用LIsa的畫板畫畫,招呼女兒來看,鼓勵她參與,她破涕為笑,破局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三階反思
- 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刺激),讓我做出了響應?
- Lisa哭鬧,Wendy情緒失控
- 我剛才做了什么響應?
- 走進臥室,嘗試安撫
- 到客廳畫搞笑的畫,吸引Lisa的注意力
- 我如此響應是我想清楚之后決定的還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是想清楚之后決定的
- 在這個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這個響應?
- 不是;還沒有形成模式
- 我為什么做出了這樣的響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選作)
- 在刺激與相應之間做出了主動選擇,主動放棄第一反應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Lisa哭鬧,Wendy情緒失控
- 回應:走進臥室,嘗試安撫到客廳畫搞笑的畫,吸引Lisa的注意力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在刺激與相應之間做出了主動選擇,主動放棄第一反應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但是被我推遲了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Lisa哭鬧,Wendy情緒失控
- 動機:理性我意識到發怒無用,小我沒有上位
- 行為:先現場安撫、再靈機一動
- 獎勵:理性我發揮作用,小我得到延遲后的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想要發怒-理性我說服小我-采取理性行動-小我延遲放松
- 之所以我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起作用?
- 多次經歷告訴理性我,憤怒沒有用
- 從書房走到臥室,給了理性我做思考的時間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抑制第一反應,給理性我和小我更多的對話時間
- 孩子哭鬧不止時,安撫和生氣都無法把她從小我中喚醒出來,要想方法激發她的興趣動機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繼續修煉積極主動的第三層次
- 通過激發他人的興趣動機,嘗試破局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13日(記錄)
(一)事件
- 持續近一周刷劇《天道》,對主角丁元英進行NL6L模型分析
(二)NL6L模型(丁元英)
- 系統
- 世界觀
- 站在“文化屬性”的視角,看這個世界
- 人生觀
- 修行悟道,做明白人
- 價值觀
-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 自助是天道
- 世界觀
- 身份
- 修行悟道者
- 寂空涅碦
- 修行悟道者
- 信念
-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
- 能力
- 金融股市運籌帷幄
- 超級音響玩家
- 創造“殺富濟貧”的神話
- 行為(殺富濟貧)
- 明線:
- 召開王廟村格律詩音響公司股東擴大會議
- 借助市場杠桿和小農意識,通過合同制建立生產體系
- 參加歐洲音響測評
- 參加北京音響展,平價銷售
- 應訴樂圣公司的“不正當競爭”控告
- 與樂圣公司合作簽約
- 明線:
- 環境(殺富濟貧)
- 馮、葉、劉;歐陽雪;
- 韓楚風
- 詹妮、鄭建時
- 肖亞文、林雨峰
- 趙青
12月11日(反思)
(一)事件
- 參加年目標進階版課程,與小組成員澄清期待時,加一和我的對話記錄:
- 加一:你覺得只要你輸出與個人成長相關的10萬字文章,獲得1萬元的打賞,就證明你建立了這個系統;我想問,如果你沒有獲得1萬元打賞,你還會繼續寫嗎?
- 查理猶豫了一會兒
- 查理:這是個好問題。我想我會繼續寫的。
- 加一:你為什么要建立個人成長操作系統?
- 查理:為了實現個人持續高效能成長?
- 加一:什么才算持續高效能成長呢?
- 查理:具備反思能力、六大元規范、項目化任務推進能力
- 加一:也就是說,你的目標是為了培養這3個能力;為什么學習CEO課程就一定可以培養這3個能力呢?
- 查理:是呀!您的意思也就是說CEO課程只是培養3個能力的工具之一。我這么表達期待“踐行CEO課程內容,建立個人成長操作系統”,其實形成了路徑依賴。
- 加一:是的!CEO課程是路徑之一,可能是較為高效的路徑,但學習主要靠自己
- 查理:我理解您的意思了,要“以我為主”來學習;我再思考一下如何澄清自己的期待吧!
- 加一:你不必受我影響……
- 在與加一的溝通過程中,受到高勢能“碾壓”后,我的情緒由高到低,然后慢慢失去自我了。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三階反思
- 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刺激),讓我做出了響應?
- 受到高勢能“碾壓”
- 我剛才做了什么響應?
- 情緒由高到低,由自信到些許低落
- 我如此響應是我想清楚之后決定的還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在這個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這個響應?
- 我覺得自己下次可以有不一樣的響應
- 我為什么做出了這樣的響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選作)
- 小我遇到高勢能“碾壓”,暫時性失去自我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受到高勢能“碾壓”
- 回應:情緒由高到低,由自信到些許低落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小我遇到高勢能“碾壓”,暫時性失去自我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在起作用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受到高勢能“碾壓”
- 動機:小我感到恐懼,失卻自信
- 行為:情緒由高到低,認為對方完全正確,自我暫時性迷失
- 獎勵:小我回避現實,用“俯首”獲得心理安慰
- 觸發器敏感度:勢能碾壓-自我失卻-小我得到安慰,敏感度加強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問題?
- 在溝通時,我沒有平常心,有一種看不見的“自牛逼主義”在控制著我
- 沒有理清楚小組溝通的目的是什么(它是為了相互賦能)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高效溝通的概念澄清
- 不是為了碾壓別人,或者被他人碾壓
- 姿勢上要求自己做到常抱平常心,才能實現相互賦能的目的
- 高效溝通的概念澄清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去掉“自牛逼主義”,抱平常心相互賦能
- 反面表現:
- 遇到勢能比自己低的,咄咄逼人,說教意味
- 遇到勢能比自己高的,失去自我,自卑自嘆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09日(反思)
(一)事件
- 連續4天熬夜,第二天小組內招呼完后睡至9:30左右,每日反思打卡12點后提交
- 有2天是晚上伙伴“談經論道”到凌晨1點左右
- 有1天是自己做目標制定作業、做月計劃(回顧)到凌晨1點左右
- 有1天是自己刷手機,看視頻到凌晨1點左右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三階反思
- 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刺激),讓我做出了響應?
- 連續4天熬夜,連續4天沒有按時反思打卡
- 我剛才做了什么響應?
- 平靜
- 無感,已經是這樣子了,不想做出改變
- 自然,起晚了就起晚了,不需要內疚,想想下一步做什么
- 平靜
- 我如此響應是我想清楚之后決定的還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基本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在這個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這個響應?
- 不是的
- 我為什么做出了這樣的響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選作)
- 無感
- 破罐破摔,任小我橫行
- 自然
- 接受現實,我為此懊惱也改變不了現實
- 無感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連續4天熬夜,連續4天沒有按時反思打卡
- 回應:平靜(無感或者自然)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破罐破摔,任小我橫行
- 接受現實,我為此懊惱也改變不了現實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在起作用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模式1
- 觸發器:頭一天熬夜第二天賴床
- 動機:小我感到無奈,為熬夜賴床反思多次,仍然無效,放棄吧!
- 行為:無感,破罐破摔
- 獎勵:小我給自己找到了一個自棄的理由,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努力-無效-努力-無效-放棄
- 模式2
- 觸發器:頭一天熬夜第二天賴床
- 動機: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他律打卡是獲得平靜自由的工具,不是目的
- 行為:自然,接受現實
- 獎勵:小我給自己找到了一個自洽的理由,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努力-無效-努力-無效-自我安慰
- 模式1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問題?
- 高耗能模式下,小我自我放棄
- 高耗能模式下,小我自我安慰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只有低耗能模式才可以持續
- 充分發揮天賦,讓天賦的模式(知識整理)起作用;
- 讓你的內部動機(興趣、享受和自我滿足)起作用,自我決定;
- 持續優化你的邏輯六層次體系,澄清關系,明確定位,修正信念;
- 處于利于“被動積累”的外部環境中,接受賦能,甚至實現躍遷。
- 只有低耗能模式才可以持續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覺察并識別自己的模式,并進入低耗能模式狀態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08日(記錄)
(一)問題描述
- 11月全面負責合伙公司全面裝修工作,不會與陌生人溝通與合作
(二)主要原因
- 沒有與陌生人協作的心理表征
- 陌生人快速建立協作的關鍵:迅速擊中對方痛點
- 突破人生四小妖:不敢要、怕失敗、怕沖突、怕激怒他人
- 從打工仔到創業者的思維模式沒有轉變過來
- 從執行者思維轉變到老板思維
- 從What層面轉到Why層面,從就事做事到結果說話
- 從被人保護到自我保護
(三)解決方案
- 建立與陌生人協作的心理表征,找到突破點,并刻意訓練
- 心理表征:干丫的、擊中對方痛點
- 突破點:使用干丫的打敗人生四小妖
- 訓練:抓住與陌生人溝通的一切機會
- 建立老板思維的心理表征,找到突破點,并刻意訓練
- 心理表征:Be-do-have、從Why開始、抓主要矛盾、結果說話
- 突破點:抓主要矛盾,核心只有一個
- 訓練:一做工作,就問自己“這件工作的核心是什么?”
(四)if/ then
- 一遇到陌生人,就干丫的;一做工作,就找核心。
12月05日(記錄)
(一)事件
- 協同B找J匯報工作,聽J務虛;
- 以下使用邏輯6層次模型解讀J。
(二)NL6L模型
- 系統
- 我的人生觀:追逐夢想,并不斷追逐
- 身份
- 我是老板
- 我是強者,我是贏家
- 我是自己的主人,我不受任何人指使
- 信念
- 這個世界不同情弱者
- 強者自強(自我驅動)
- 所有的問題在我面前都是小事(所有問題都是紙老虎)
- 能力
- 具備現實扭曲力場,強大的破局能力
- 自定義任務:目的、方法、標準、結果、評價
- 遇到問題主動發起協作,調配資源
- 行為
- 問題描述:
- 名師A稱病甩班辭職,她代課7個班,150名左右的學員
- 她所帶的班大部分已經停課3周,1/5學員換由老師C代班授課
- 老師C提出辭職,上課地點距離太遠
- 解決步驟:
- J主動發起聯席會議,涉及各關鍵崗位負責人10人,包括Chairman
- 由關聯部門協調并溝通教研組長去代名師A的課,提高待遇和補助
- J與老師C單獨溝通,最后C不僅不辭職,還對工作充滿了信心
- J會議上承諾2天內開8場家長會,溝通此次事件
- 會后與關聯部門溝通只有半天時間開3場家長會
- 晚上Chairman電聯J,給與信心支持
- 問題描述:
- 環境
- 發起聯席會議的一刻起,所有崗位的資源都成了J可利用的資源
- J的時間資源不受別人支配
- J唯一的上司Chairman已經對J產生了依賴感
12月04日(復盤)
(一)事件
- 完成年目標制定(新人版)知識整理
(二)復盤過程
- 目的和目標是什么?
- 目的:
- 與偉大對接,提高自己的勢能
- 建立捆綁繩,我必須高標準參與2018年的年目標制定課程
- 目標:
- 中級標準:按照課程流程框架整理課程內容
- 神級標準:按照主動學習的認知框架整理課程內容
- 目的:
- 亮點和不足是什么?
- 亮點:
- 框架是在梳理課堂記錄時逐步形成的
- 從易到難整理,順序依次是:金句→拾遺→邏輯→工具
- 得到4份成果(邏輯、工具、金句、拾遺)并及時收進結果體系
- 不足:
- 沒有知識整理的心理表征,跟著感覺在走
- 框架既不是立項時的中級標準,也不是神級標準
- 亮點:
- 原因和經驗是什么?
- 原因:
- 努力成為價值交換網絡的節點
- 整理內容是興趣所在,進入低損耗模式
- 經驗:
- 沒有相關心理表征,要主動找大神獲取
- 原因:
- 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動?
- 實施“進階版”知識整理前,先與大神溝通
12月03日(反思)
(一)事件
- 參加年目標課程準備材料,只打印了一份兒,造成上課時不敢隨意填寫,束手縛腳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三階反思
- 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刺激),讓我做出了響應?
- 準備課程,打印所需材料
- 我剛才做了什么響應?
- 只想到打印一份材料
- 我如此響應是我想清楚之后決定的還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在這個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這個響應?
- 不是
- 我為什么做出了這樣的響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沒有冗余原則意識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準備課程,打印所需材料
- 回應:只想到打印一份材料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沒有冗余原則意識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在起作用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為一件事做準備,包括準備物料、準備時間
- 動機:小我隨意認為,“有”就行,沒有風險意識
- 行為:物料只準備一份,時間上不考慮突發因素
- 獎勵:通過簡單反應,讓認知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準備物料或時間-不考慮冗余和風險的簡單認知-小我得到放松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問題?
- 假設體系里沒有冗余原則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一準備,就冗余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
- 為項目準備時間、準備物料,都要比預計需求多50%
- 可以調整優化
12月02日(反思)
(一)事件
- 手頭有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要處理,仍然忍不住看錘科的京東直播視頻回放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三階反思
- 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刺激),讓我做出了響應?
- 書寫視頻公開課逐字稿,無意間看到老羅推送的錘科京東直播視頻回放
- 我剛才做了什么響應?
- 放下手頭的事情,點開鏈接看了30多分鐘視頻回放
- 我如此響應是我想清楚之后決定的還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是第一反應做出的,只是糾結了2秒鐘而已
- 在這個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這個響應?
- 不是
- 我為什么做出了這樣的響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看直播回放,滿足內在動機
- “關注錘科,聽老羅神侃”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
- 滿足興趣要求是一種低損耗模式
- 做手頭工作,是在動用意志力
- 還未形成MSW模式,NL6L還懸在空中
- 啟用意志力做Must,是一種高耗損模式
- 小我在能耗最小原則之下早就臣服了
- 選擇低損耗,放棄高耗損
- 形成拖延
- 看直播回放,滿足內在動機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書寫視頻公開課逐字稿,無意間看到老羅推送的錘科京東直播視頻回放
- 回應:放下手頭的事情,點開鏈接看了30多分鐘視頻回放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看直播回放,滿足興趣要求,是一種低損耗模式
- 做手頭工作,動用意志力,是一種高耗損模式
- 小我受能耗最小原則支配,形成拖延的結果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在起作用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做MUST時,看到WANT
- 動機:小我厭惡高耗損,直奔低損耗;理性我直接退位
- 行為:做WANT,拖延MUST
- 獎勵:小我得到滿足,認知處于放松狀態
- 觸發器敏感度:面對低損耗和高耗損-能耗最小原則-小我得到滿足,敏感度加強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問題?
- 有認知無行動,動力不足
- 主要是身份確認出問題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你認知到要做的事情,你大部分情況下都未必有動力去做
- 你要么強迫(積極主動)自己去做,直至形成秩序感(習慣)
- 你要么進入價值交換的中心,接受被動積累的賦能
- 建立他律環境,受環境監督
- 進入高勢能場,受環境賦能
- 你要么啟用NL6L,理清身份,更新信念
- 你認知到要做的事情,你大部分情況下都未必有動力去做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如何解決知道做不到的問題)
- 積極主動去做,形成秩序感
- 進入價值交換中心,接受被動賦能
- 使用NL6L界定身份、更新信念
- 可以調整優化(如何解決知道做不到的問題)
12月01日(反思)
(一)事件
- 今天與Wendy發生2次情緒沖突
- 在衛生間看到Lisa的2雙襪子被塞在管道處,掛毛巾的地方掛著其他物品。我有些不痛快,就對正在忙著做早餐的Wendy說,“你來一下,我給你提2個建議”。Wendy直接回絕我,“我不去,我一定不會去的”。僵持了10秒鐘,我走開了。
- 我去柜子里找自己前天放進去的籃球,沒有找到,有點兒小情緒,“我放進去的東西不要亂動,害我現在找不著”,然后隨意去對面柜子里找了一下,還是沒有找到;于是推門進臥室,有點兒質問的口氣,“我的籃球呢?”Wendy很不高興地回我,“在對面柜子里!”我帶著情緒嘟囔了一句“別亂動我的東西”,然后在對面柜子找到了我的籃球。
- 背景介紹:Wendy給我提過,那個柜子是專門給Lisa放玩具的,然而我仍然圖方便把籃球放了進去,后來她挪到了對面的柜子里。
- 簡單反思:記得我有些時候收拾廚房,也會把一些東西放在我認為應該放的位置,害得Wendy找不著。
- 整體感受:自己的情緒是怎么了,怎么一點就著?近期練習的分身、自律、反思都跑到哪里去了?
(二)刺激-響應反思
第三階反思
- 剛才發生了什么事(刺激),讓我做出了響應?
- 洗手間里看到東西隨意擺放
- 找不到自己放好的籃球
- 我剛才做了什么響應?
- 有些煩躁,物品為什么就不能放到它該放的位置?于是給Wendy提建議
- 有些急躁,處于生氣的邊緣
- 我如此響應是我想清楚之后決定的還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都是第一反應做出的
- 小我完全“統治”了我
- 在這個刺激下,我是不是一定要做出這個響應?
- 不是
- 我為什么做出了這樣的響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選作)
- 意志力消耗負荷較大,自控力已經無力中斷系統1了
- 公開課視頻只是理出思路,當天晚上要做PPT,寫逐字稿,完成錄制
- 裝修方面需要溝通尾款和下步進展
- 買一小牛頭盔,型號大要退換,順豐寄送后,就在小牛的售后和客服之間來回斡旋
- 分身覺察仍需刻意訓練,目前處于第二層。
- 意志力消耗負荷較大,自控力已經無力中斷系統1了
第四階反思
- 剛才的刺激和回應分別是什么?
- 刺激(1):洗手間里看到東西隨意擺放
- 回應(1):有些煩躁,物品為什么就不能放到它該放的位置?于是給Wendy提建議
- 刺激(2):找不到自己放好的籃球
- 回應(2):有些急躁,處于生氣的邊緣
- 我之所以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是什么?
- 意志力消耗負荷較大,自控力已經無力中斷系統1了
- 分身覺察仍需刻意訓練,目前處于第二層。
- 有沒有什么第一反應(模式)在起作用?
- 有第一反應在起作用
- 按照TMBRT分析的話,這個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觸發器:違背自己意愿的小事情
- 動機:理性我已經無力與小我溝通
- 行為:生氣,情緒些許失控
- 獎勵:第一反應即受小我擺布讓認知放松
- 觸發器敏感度:理性我低能量-第一反應頻發-小我得到認知放松
- 之所以我沒有這份動力,主要是哪里出問題?
- 生活處于高耗損模式
- 依靠意志力和外部動機過活
- 這一次我可以優化我的什么假設?
- 處于高耗損模式下過活,情緒很容易崩潰
- 通過身份確認,在多線敘事的生活中,理出暗線。
- 我是誰?
- 我相信什么更重要?
- 我有什么能力來匹配它?
- 我要做出什么行為?
- 我有哪些外在的資源?
- 我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否可以調整優化?
- 可以調整優化(使用NL6L)
- 我是一名合伙創業者!
- 我相信與創業平臺直接相關的事情更重要!
- 我的項目化推進任務能力、整理能力、授課能力
- 我要立項、我要梳理、我要錄課(上課)
- 人脈(Jackie、Wendy、老大)(被動積累的來源)
- 可以調整優化(使用NL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