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計劃》第二章:“每個人的夢想”:
第二章講的是“成功的定義”,我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三點:
1. 自然法則的特性,是“平衡”。
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逃不過自然規律的約束,無論是春種秋收,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要遵循這樣的規律,我們就得以生活健康、土地豐產。不走極端、平衡的生活,讓我們可以與這些法則和諧相處,成功和快樂也可以和諧平衡,它們之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沖突。
在職場上游刃有余的人會被稱為“懂得游戲規則的人”,他們可以比所謂的“努力的人”過得更輕松,卻獲得更多。那如果我們懂得并遵循了宇宙的游戲規則,是不是也可以順勢而為,在打怪升級的路上,比別的玩家走得更遠、活得更豐盛呢?
之所以生活平衡,是因為我們明白自己長期短期的重要目標,清楚自己的優先級。我每個月做的月計劃使用的是古典老師講過的“生命之花”,也叫“平衡輪”。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活平衡計劃工具,它讓我們關注到生活的八個層面(成長、夢想、工作、金錢、家庭、重要他人、健康、娛樂),并且通過觀察,發現生活中不平衡的跡象,在下個月的計劃中進行調整,不至于生活失衡、顧此失彼。[在接下來的手帳行動營第四課就會講如何輕松簡單地制作它喲!]
2. 方向:把你的目光聚焦在生活中那些有價值的事情上,制定可實施的計劃,不停地朝著目標努力工作。
什么是生活中有價值的事?我們的工作有沒有價值?
“我不喜歡我現在的工作,我想換一個但不知道換什么。” “我想找個能讓我有熱情的工作。”
這樣的話真的太常見了,常見到每當我們自己工作不開心時,也不由的如此想。
最近和Grace討論了一個問題:如何能夠找到適合自己、自己又喜歡的完美工作?我們聊到一種思考方式:找工作不應該只考量到自己喜歡什么,而是應該考量“自己做什么最能夠發揮我們個人的價值”。我們被贈予了什么天賦?來到這顆星球上被哪里所需要?做什么最能找到使命感?
之前看《讓天賦自由》,里面也提到:
天賦=天資+熱情,尋找自己的天命思考的順序應該是:我有、我愛、我要、在哪?
“工作是指讓自己’有用‘,要思考的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如何活用自己,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最后,再以‘透過工作讓別人幸福’為目標”。--松浦彌太郎
不斷的書寫、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尋找,我的方向就是:通過我所做的事帶給他人幸福。目前來說好像工具是手帳,天賦是表達力。至于未來它會變成什么新的使命感來召喚我,我也不知道,邊走邊調整方向吧,但我能篤定的是,它一定會是讓我覺得自己非常有價值的事。
3. 要讓信仰成為你生活中的最高目標和價值。
你的信仰就是你的三觀體系: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你怎么看待這個世界,你覺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你覺得你從哪來又要往哪里去,你來這顆星球是干嘛來了。
做一生的計劃,最難也是最基礎的部分,就是先把此刻的三觀定好,接下來做任何行動計劃只要回歸到這個核心部分查看一下是否相符就可以啦。
成功的定義:一個人事先設立的、有價值的目標被循序漸進地變為現實的過程。這一過程因平衡的生活而得以堅固,因信念而具有意義。
可立刻操作的Action Plan:
1. 設定早晨的黃金30分鐘:禱告/冥想、思考和制定計劃。
2. 做一張愿景圖,把想實現的目標用圖片、文字具像化,并且給它們一個時限,貼在墻上,讓自己抬頭就能看到。
我在喜馬拉雅錄制了《一生的計劃》專輯,包括朗讀版和我自己這篇筆記的錄音,你可以點擊下方的“點我去聽”,免費聽到哦!點我去聽 或者在喜馬拉雅APP上搜索“赤道邊的兔紙_小雨”找到我。
小雨
2017.08.16 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