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浣熊唱片”,聽點好的。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系我們。?
Q: 碟事是什么?
A: 碟事(Raccoon?Stories),是碟思文化旗下浣熊唱片策劃推出的自媒體欄目。各種關于唱片、關于音樂的故事,搬個小板凳聽起來,音樂真的不是只有枯燥的五線譜和小蝌蚪。
在20世紀40年代末的美國,電吉他、麥克風、黑膠唱片和放大器被逐一發明出來,加快了黑人音樂與白人音樂碰撞和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秉承著黑人布魯斯傳統的搖滾樂隨之誕生。
這時的主流唱片公司并未能接受這種音樂風格,在搖滾樂蓬勃發展的早期,因為種族和文化的隔離問題,這種瘋狂而躁動的音樂形式被不少大型唱片公司拒絕。但是有這樣一個唱片公司,在搖滾樂還是一個孩子時,給了它夢幻般的溫床,這就是ABC唱片。
ABC唱片的歷史,恰好可以追溯到那個搖滾樂剛剛開始的年代,如同背負著某種使命一般,它就此應運而生。
1953年,ABC(美國廣播公司)與派拉蒙電影公司的聯合劇院公司合并,成立了美國廣播-派拉蒙劇院公司。1955年,公司新成立了唱片部門,這便是ABC唱片的前身。
成立之初,ABC唱片就依托著ABC和派拉蒙的資源,發掘了一大批歌手,他們有不少在日后都成為了樂壇巨星。女歌手Eydie Gorme就是其中之一,她是ABC唱片公司首位簽約的藝人。
1956年,她的單曲"Mama,Teach Me to Dance”和“Love Me Forever”打入單曲榜前40熱門,而她的專輯《Eydie Gorme》和《Eydie Swings the Blues》則進入20大專輯排行榜。
還有曾與貓王齊名的情歌王子---Paul Anka。作為音樂史上最具才華的杰出藝人之一,Paul Anka有著長達60多年的輝煌歌手生涯,而他音樂生涯的開始正是在ABC唱片。
Paul Anka出生于加拿大,從小就在唱詩班合唱,閑暇時間自己寫了不少歌。15歲那年,Paul在報上看到一則廣告,廣告上說:收集坎貝爾湯包裝袋最多的人就能贏得一次紐約之行。于是保羅找了一份雜貨裝卸工作,記下所有買坎貝爾湯的顧客地址,上門收集包裝袋。Paul就這樣成了地區冠軍,如愿以償地來到紐約后,他打電話給電話簿中的每家唱片公司尋找錄音機會,不過并未成行。
大開眼界之后的Paul回家后向叔叔借了100美元,第二年又去了紐約。這次,他遇到了ABC唱片,他給當時的經理彈奏了一曲"Diana",在聽完Paul的演奏后,經理當即決定簽下他。一個月后,"Diana"在ABC位于百老匯的錄音棚里誕生了。
沒人想到這個來自加拿大的土小子一舉創造了屬于他和ABC的奇跡,"Diana"的發行在音樂史上甚至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它在Billboard Best Sellers In Stores、 R&B排行榜上排名第一,Hot 100排行第二,在榜單上足足創紀錄地雄踞了6個月之久,銷量超過九百萬張!
在此之后,ABC唱片錄制發行了Paul Anka一系列的熱門歌曲,使得這個一年前還在收集包裝袋的17歲少年開始和Buddy Holly、Jerry Lee Lewis、Chuck Berry一起巡演,一躍成為風靡全球的青春偶像。
從Paul Anka的身上,ABC唱片看到了青少年市場的巨大潛力,在這個反叛的年齡段中,搖滾樂似乎才是最符合他們口味的音樂風格,于是ABC唱片決定開始涉足搖滾樂市場,把這個尚未成熟的音樂風格化入自己的版圖。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ABC簽約了一大批年輕的搖滾樂隊,其中的代表就是The Sparkletones樂隊,樂隊成員的平均年齡不過才15歲。1957年夏天,ABC唱片錄制發行了他們的單曲"Black Slacks"。
"Black Slacks"發行迅速走紅,Billboard Top 100排名17 位,ABC唱片又依托母公司ABC的電視節目播放曝光,幾個月的時間這首歌就成為了全國熱播,同時在排行榜上停留四個多月之久,成為早期的搖滾樂的經典之作。
與此同時,ABC唱片與其他唱片公司間的不同也突顯了出來:依托于ABC集團的電視和廣播資源,ABC在唱片和樂隊的宣發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于是財力雄厚的ABC唱片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不簽約部分藝人,只收購發行版權,從小型唱片公司購買已發行唱片的全國發行權。
1958年,ABC唱片購買了Singular唱片"At the Hop"的發行權,這首單曲是Singular唱片旗下搖滾樂隊Danny&the Juniors的首支單曲。
ABC唱片將"At the Hop"全國發行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這首歌就成為全國性的熱門單曲,這支年輕的搖滾樂隊也借此頻繁出現在各類電視節目中。
這一年,ABC唱片還以同樣的方式發行了The Royal Teen樂隊的《Short Shorts》。結果火爆全美,飆升至Billboard Hot 100 的第三名。
在那個搖滾還屬于小眾范疇的50年代,ABC唱片讓眾多搖滾樂隊獲得了機會。毫無疑問,對于搖滾來說,ABC唱片在那個年代最夢幻的溫床。只不過,對于ABC唱片來說,他們成功絕不僅限于搖滾樂。盡管ABC-Paramount在搖滾樂領域取得了成功,但公司真正油水卻來源于流行音樂和爵士樂。
著名R&B歌手、后來搖滾名人堂成員Lloyd Price也曾與ABC唱片短暫簽約,從1957年到1959年,他為ABC錄制了一系列全國熱門歌曲,其中最為成功的是"Stagger Lee",這也是Lloyd Price唯一一首在Billboard名列榜首的單曲,并且在R&B榜單和流行音樂榜單都位列第一,銷量超過100萬張。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ABC的錄音技術有了大幅的提升,雄厚的財力建設使得ABC的紐約錄音室在當時堪稱一流,人們通過Lloyd Price的幾張熱門唱片發現,比獨立搖滾唱片公司的聲音要好得多,而且ABC的大部分熱門歌曲都有著很棒的立體聲音效。
ABC唱片對Lloyd Price在流行音樂市場的成功印象深刻,他們希望能夠按照這種模式再打造幾位明星,這樣可以不局限于一種風格受眾,打入多種市場。由于Price是前R&B歌手,所以他們希望尋找到另一位R&B歌手。
不過在當時的音樂市場,兼顧多類風格且受眾廣泛歌手并不多見,當所有人為這個目標一籌莫展時,一名小職員推薦了一位人選---Atlantic唱片的“靈魂歌王”Ray Charles。
Ray?Charles有著長達10年的多首Billboard R&B榜單熱門歌曲,1959年,他的新歌"What'd I Say"在R&B榜單斬獲第一的同時,也在流行榜單上悄然升至第六,而ABC唱片最感興趣的是:他在Atlantic唱片的合同即將到期。
機不可失,ABC唱片馬上給Ray Charles打了電話,提供了一份Atlantic這樣的小唱片公司無法匹配的巨額合同:
50000美元(相當于今天的429737美元)的年度預付款,比以前更高的版稅,擁有自己錄音的母帶,還有一項附加條款:如果他離開ABC唱片,作品擁有權將歸還于他。
這個在當時堪稱是史上最大的音樂人合同,讓靈魂歌王義無反顧地加入了ABC唱片的陣營。
而ABC唱片給予Ray Charles極大的自主權以及資金支持,也在某種程度改變了Ray Charles他自己的風格。正如我剛才提到的,ABC唱片希望打通的是流行樂和爵士樂的市場,因為在那個年代,對于ABC這樣面對主流市場的大型唱片公司來說,流行樂和爵士樂迷才是真正的受眾群體。
1961年,ABC成立了一家名為Impulse的爵士樂子公司。當Ray Charles剛加入ABC唱片時,他正是被安排在Impulse里。在大西洋唱片時,Ray Charles因為他的創作廣受稱贊,但到了Impulse唱片后,他放棄了創作,開始按照自己對爵士樂的理解翻唱老歌,并且配入管弦樂編制。
電影《靈魂歌王》
這樣的轉變讓很多老歌迷和他自己的團隊難以接受,但從商業角度來說,在以爵士為主流的消費市場,這樣的轉變與跨界無疑是十分成功的。Ray翻唱的"Georgia on My Mind"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是一首1930年的老歌,靈魂歌王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編排并演唱了它,這是Ray在ABC唱片錄制的第一首單曲,于1960年發行。
單曲發行后大獲成功,在Hot 100上排名第一,Ray Charles也因此獲得四項格萊美獎。滾石雜志將它列為有史以來第44首最偉大的歌曲。
次年,ABC唱片又發行了Ray Charles的另一首大熱單曲---"Hit the Road Jack",這首歌發行后在Billboard Hot 100上連續兩周排名第一,在R&B排行榜上連續五周排名第一,獲得了格萊美R&B獎。
1962年,憑借著ABC的巨額資金和營銷支持,Ray Charles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Tangerine。
Ray Charles的ABC生涯一直持續了十余年,在這十余年間,他在制作流行音樂的同時,還為ABC唱片錄制了非常成功的爵士專輯,口碑銷量兩開花,是ABC最暢銷的藝人之一。
除此之外,ABC唱片在布魯斯音樂方面也頗有建樹,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布魯斯之王”B.B. King。
60年代中期,ABC唱片簽下了B.B. King,對他錄音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變,在他的人聲后加入更多的管弦樂鋪墊,使得錄音效果比以往更豐富,但仍然最大程度保留B.B. King自己的特色。ABC唱片發行他了的單曲"The Thrill is Gone",在流行音樂和R&B排行榜上都很受歡迎,打入20大熱門單曲排行榜。
在未來的幾十年間,B.B. King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布魯斯音樂家之一,入選搖滾名人堂,并同時獲得格萊美終身成就獎。他對搖滾樂的發展也做出巨大貢獻,尤其是當60、70年代The Rolling Stones和Eric Clapton這樣的白人樂手提到他對自己的影響時,B.B. King和布魯斯音樂就真正進入了主流視野。
1966年,ABC成立了專屬于布魯斯音樂的子公司---BluesWay唱片,簽下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藍調樂手,比如Jimmy Reed、John Lee Hooker、Otis Spann、Joe Turner、Eddie、Charles Brown 、Roy Brown…同樣的,B.B. King的專輯發行也被移至BluesWay。
這時的ABC唱片的爵士廠牌Impulse也已經簽下一大批頂級爵士樂藝人,比如John Coltrane、Coleman Hawkins、Shelly Manne、Freddie Hubbard、Art Blakey、Charles Mingus、Shirley Scott……
60年代末,ABC收購了Dunhill唱片。并將合并后的業務稱為ABC/Dunhill。此時的ABC已經擁有了五個旗下廠牌:Westminster,Command,Probe,Impulse和BluesWay。
1972年,ABC公司業務調整,ABC唱片被并入新成立的ABC休閑集團。70年代的ABC唱片在保持原有廠牌的發行規劃外,仍然期望進一步開拓靈魂和搖滾樂市場。靈魂樂方面,他們簽下了Isaac Hayes,Four Tops,Dells和Dramatics。
而在搖滾市場,ABC唱片簽下了著名的鄉村搖滾樂隊Poco,他們在ABC的第一張專輯是《Head Over Heels》,在Billboard Hot 100上排名第50 ,成為他們最成功的專輯之一。在這后來,Poco又在ABC發行了三張專輯,銷量卻越來越差。
因為母公司的業務調整,還有70年代的行業變革,ABC唱片公司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整個70年代,ABC唱片在音樂市場的業績都乏善可陳。從7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走向衰落,業績逐年走低,公司也出現了財務危機。
為了盡可能的降低成本,ABC唱片公司在70年代放棄了許多珍貴的唱片母帶以節省存儲空間,當80年代這些專輯需要在CD上重置發行時,卻往往取自聲音質量不佳的翻錄帶。
只是為了節省空間和一點錢,無數珍貴的錄音母帶就這樣慘遭損毀,除了Ray Charles這樣母帶可以自由保留的藝人,絕大多數的ABC唱片原始母帶都未能夠幸存,對于音樂和唱片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損失。
而即使是如此夸張的緊縮手段,也依然未能夠解決ABC唱片的財務問題,1979年1月31日,ABC唱片被出售給MCA唱片。
1979年3月5日,也就是41年前,MCA徹底終止了ABC唱片的運營,一個曾經橫跨搖滾、爵士、靈魂樂、古典、流行、布魯斯的唱片王國就這樣轟然倒塌。
ABC唱片的消亡有著其必然的因素,作為一個大型唱片公司,雖然有著巨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但是缺少足夠的自主決斷,它背后的資本推動了它的發展,也造就了它的死亡。ABC唱片這個在唱片界曾經的金錢帝國,就這樣在70年代末的洪流中,戛然消逝。
浣熊碟事 ?了解一下
本文為浣熊唱片(RaccoonRecords)原創,歡迎轉發,商業媒體轉載,需獲得授權,并注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來源:除特別標注外,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