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浣熊唱片”,聽點好的。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系我們。?
Q: 碟事是什么?
A: 碟事(Raccoon?Stories),是碟思文化旗下浣熊唱片策劃推出的自媒體欄目。各種關于唱片、關于音樂的故事,搬個小板凳聽起來,音樂真的不是只有枯燥的五線譜和小蝌蚪。
當A&M成為Polygram的一部分時,
死亡就已經來到了,
這是獨立唱片與大型企業之間的鮮明對比,
我不認為他們和音樂有很大關系,
因為他們非黑即白。
說到上世紀的流行樂與唱片公司,總有一個唱片公司的名字反復被人提及,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廠牌:卡朋特兄妹The Carpenters、警察樂隊The Police、Quincy Jones、Janet Jackson…這些天王巨星都曾在這里留下自己的黃金歲月,但如今人們提及它的名字時,卻往往不是因為它的輝煌歷史,而是因為它的結局——一出帶著冰冷色彩的時代悲劇。
它是A&M唱片,從組建到死亡,A&M只經歷了短短的三十幾年的時間,這些年間,A&M突破重圍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音樂帝國,它曾引領樂壇風潮,旗下百余名藝人無一不是樂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它曾坐擁5億美元市值,然而在20年前的今天,一切都戛然而止。
1999年1月21日,A&M正式并入Universal環球音樂,原始員工全部被辭退,A&M徹底失去了自主運作,宣告著世紀末獨立廠牌的大潰敗。正如它的創始人所說:“這是獨立唱片與大型企業之間的鮮明對比?!?/b>
之所以叫A&M唱片公司,是因為它的兩位聯合創始人,“A”是Herb Alpert,“M”是Jerry Moss,A&M是Alpert與Moss的首字母縮寫。
Alpert(左)與Moss(右)
Herb Alpert是一名小號手,除了A&M唱片創始人的身份外,更是一名傳奇音樂人,擁有5張Billboard專輯榜最暢銷專輯,9座格萊美獎,14張白金專輯和15張金唱片,全球銷量7200萬,當然,也是唯一一位在Billboard Hot 100上排名第一的唱片制作人。
在此之前,他曾在一家酒店的樂隊擔任小號手,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十分無趣,閑暇時,他自己會寫歌曲排解苦悶。后來Alpert回憶起來說“這只是一份抽吸的工作,那時對我來說,音樂,就只是抽氣和吸氣”。
這一切直到他遇見了Jerry Moss,一個有志成為唱片制作人的唱片推銷員。Jerry Moss曾是紐約的一名唱片推銷員,向東海岸的廣播電臺推銷唱片。他成功運作過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合唱樂隊The Crests,1959年1月,單曲"Sixteen Candles"在Billboard名列第二,售出100萬張,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Moss的努力。
這段時間里,他通曉了唱片運作的來龍去脈,也為后日A&M的成功埋下了伏筆。1960年春天,躊躇滿志的Moss不再滿足于唱片銷售,而是希望做一名唱片制片人,于是他離開了紐約,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希望在西海岸開拓自己的事業。
在洛杉磯,Moss遇到了Alpert,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Alpert樂隊所在的酒店,Alpert的小號技藝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結束后,他去后臺找到了Alpert,兩人此后便成為了摯友。
他們常在一起分享彼此的音樂,情投意合間,Moss便提議大家一起干一番事業——每人拿出100美元合伙開一個唱片公司。因為資金有限租不到合適的辦公室,他們便雇了幾個搬運工,把公司的所有資產一股腦兒搬進了加利福尼亞西好萊塢韋斯特伯恩419號的地下室——Herb Alpert的車庫。
這是一個只有一張桌子、一臺鋼琴、一把鋼琴凳、一張沙發、一張咖啡桌、兩條電話線和兩臺三軌Ampex錄音機的唱片公司。人窮志不短,他們給公司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狂歡夜(Carnival)。
不過他們的雄心壯志馬上遭到了現實的重擊,當他們準備注冊商標時,發現Carnival已經被另一個唱片公司注冊。于是Alpert和Moss便簡單粗暴地把公司名稱直接改成了自己名字的縮寫。1962年初,公司創始人Alpert率先發布了自己寫的歌"Tell It To the Birds":
因為資金能力有限,這首歌只能在本地發行,沒想到還賣得不錯,引起了大公司Dot唱片的注意,考慮到Dot能把它推廣到全美,Alpert和Moss便以7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Dot唱片。"Tell it to the Birds"發行后賣了15000張,他們又拿到了3500美元的版權費。就這樣,Alpert和Moss賺到了公司的第一桶金。Alpert用這筆錢購進了新的錄音設備,在車庫里裝了一個全新的錄音室,開始錄制朋友寫的一首歌曲"Twinkle Star"。
這首歌的錄制進展十分緩慢,無聊的Alpert和Moss決定出去游玩解悶,便驅車南下來到了墨西哥蒂華納,他們在這里觀看了一場斗牛表演。表演開場時,一支墨西哥流浪樂隊的表演讓Alpert靈光一閃,萌發了一個新的想法。
斗牛表演結束后,Alpert找到這只墨西哥流浪樂隊,邀請他們錄制歌曲,墨西哥樂隊欣然同意了Alpert的盛情邀請,同他們一起回到了洛杉磯的地下車庫里。
Alpert將"Twinkle Star"作為基調,在此基礎上直接疊加了自己的小號部分,并加入了墨西哥式伴奏,這樣的改編產生了驚人的效果,使"Twinkle Star"成為了一首融合西班牙風情的流行器樂歌曲。而Moss則給它取了一個新的名字"The Lonely Bull":?
1962年9月,A&M發行了"The Lonely Bull",這是A&M唱片公司的徽標首次出現在唱片市場上。
值得一提的是,"The Lonely Bull"的原始版本是一張單聲道唱片,而當時的黑膠唱片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單聲道唱片都壓制在苯乙烯上,只有立體聲壓制在乙烯基上,而Alpert堅持使用乙烯基為這首單曲的壓制載體。
左:苯乙烯? 右:乙烯基
"The Lonely Bull"發行后取得了驚人的成功,斬獲澳大利亞單曲榜第一,并在美國Billboard Pop單曲榜獲得第6名,售出70萬份,凈賺18萬美元。對于一個獨立的小唱片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奇跡,A&M唱片創造了一個驚人的開始,單曲之后他們又發行了一張同名專輯,依然十分暢銷,在當年的Billboard專輯榜獲得第10名的成績。就這樣,A&M很快就在音樂圈中打響了名號。
而Herb Alpert則成為了自己公司的頭牌藝人,即使名聲大噪的A&M簽下一批音樂人,但是早期A&M最受歡迎的還是Alpert本人。接下來的幾年中,Alpert接連為自己推出5張專輯,其中1965年的《Going Places》排名當年專輯榜第一,另外4張專輯均進入專輯榜前二十,創造了Billboard前20名暢銷專輯中的5張獨屬一人的記錄。截至1966年,Herb Alpert的唱片銷量達到1300萬張。
Herb Alpert的成功讓A&M名利雙收,聯合Moss的精明運作,A&M一路躍升為當時最為炙手可熱的唱片公司,簽約并打造了一系列帶有A&M風格烙印的樂隊和藝人,比如Baja Marimba樂隊、Sergio Mendes和Brasil '66、Chris Montez、Sandpipers和We Five,他們都在當時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到了1966年 ,Alpert的小車庫已經無法容下日益壯大的A&M了,他們雇了一個搬家公司把所有東西搬到了北拉布雷亞大道1416號——這里靠近好萊塢的日落大道,曾經是Charlie Chaplin查理卓別林的工作室。
此時的A&M,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十位大熱藝人、數十張熱門專輯、超凡的銷售記錄的唱片公司了。
當時,人們稱為A&M的音樂為“中庸之道”,因為它恰好迎合了一些年齡較大、更傳統的流行音樂受眾,在當時那個搖滾樂風靡的時代,唱片公司紛紛推出搖滾樂專輯,這使得這些傳統的流行樂迷受到了冷落——他們被搖滾樂剝奪了聽歌的快感。A&M則剛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它的出現就像當時樂壇的一股清流,收到傳統樂迷的青睞。
但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如果A&M想繼續發展壯大,它必須要突破這種狹隘的音樂類型。搬家后的A&M希望進一步拓展自己的藝人市場,開始在世界范圍簽約優秀的藝人。
Moss前往英格蘭簽下了Procol Harum,Joe Cocker和Move還有一批英國搖滾樂隊。
在美國,A&M簽下了民謠歌手Phil Ochs、鄉村搖滾組合Dillard & Clark,他們還簽下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鄉村搖滾樂隊之一——Flying Burrito Brothers,他們的第一張A&M專輯《The Gilded Palace of Sin》是有史以來偉大的鄉村專輯之一:
1969年,A&M和卡朋特兄妹(The Carpenters)簽約,卡朋特兄妹創作了12首前10名大熱單曲,為A&M帶來了上千萬張的唱片銷量。
70年代,A&M唱片旗下已經有了各種類型音樂的杰出藝人:傳統流行樂歌手、歌曲作者、R&B歌手、甚至一大批搖滾樂團。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次簽約,就是英國朋克樂隊性手槍Sex?Pistols,堪稱流行音樂史上最為短命的合同。當時剛被EMI唱片開除的Sex?Pistols收到了A&M的邀約,1977年3月9日,在白金漢宮前簽約,但僅僅一周之后,A&M就以"行為不檢"為由解雇了他們。
A&M擔心Sex?Pistols扔給他們的新單曲——反王室的“God save the queen”的負面影響,這首歌將攻擊的槍口對準了國家元首,把女王的臣民描述成了白癡,這樣瘋狂的內容遭到了A&M的槍斃。
氣急敗壞的樂隊沖向了A&M的倫敦辦事處,貝斯手砸爛了一個馬桶,馬桶碎片不小心割傷了他的腳,他就拖著血肉模糊的腳在辦公室走來走去,搞得一片血跡,而主唱John Lydon則瘋狂辱罵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甚至向辦公室的女性做出猥褻行為。
惹不起還躲不起?3月16日,A&M宣布與樂隊解約。Alpert和Moss不希望得罪英國政府,損失自己的海外市場以及公司聲譽,因為此時的A&M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小唱片公司,無論是在音樂圈還是社會范疇內,已經有了不小的影響力。
就在這件事發生一年以前,A&M旗下藝人Peter Frampton發行了專輯《 Frampton Comes Alive!》,這張專輯成為了美國音樂史上最暢銷的現場專輯之一,售出了1000多萬張。
然而這樣的成績對當時的A&M來說,并不少有——在成立后短短的十年內,A&M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
然而在隨后到來七十年代末,獨立唱片業卻遭受了重大的金融危機,每個廠牌都面臨著嚴峻的財務挑戰,許多獨立分銷商退回了大量的庫存,他們被各種滯銷的唱片所淹沒,這使得獨立唱片公司與那些愿意投入數百萬美元簽約藝人的大唱片公司競爭變得越來越難,A&M也不例外,慘淡銷量讓A&M的運營難以為繼。
在這危難時刻,創始人Herb Alpert再次站了出來,因為而忙于公司運營業務,Herb Alpert已經很少錄制自己的唱片了,但是現在Alpert覺得只有自己能拯救公司。1978年,他與Hugh Masekela合作發行了一張備受推崇的專輯,銷量不俗。1979年,他的個人專輯《Rise》更是獲得專輯榜第一名,并獲得格萊美獎,銷量突破百萬張,一舉將A&M重新推向巔峰。
劫后重生的A&M在80年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Joe Jackson、Suzanne Vega、The Police、Sting、Quincy Jones….在這些樂壇巨星尚未成熟時,正是A&M發掘了他們,并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他們打造成了國際巨星,迎來了音樂生涯的黃金時刻。
在這幾十年間,A&M已突破類型音樂的限制,開設多個子廠牌用來制作不同的音樂類型:Almo International用于傳統音樂,Omen唱片制作靈魂樂, 爵士樂交給了Horizon唱片,AyM Discos負責拉丁音樂,Vendetta唱片則聚焦于舞曲,Tuff Break唱片偏向于嘻哈音樂。
可以說,此時的A&M囊括了不同種類的音樂、不同類型的樂隊和藝人,銷售額龐大而穩定,更是Billboard榜單、格萊美獎項常客,可以說A&M已經建立了一個輝煌的音樂帝國。
但是到了1989年, 彼時如日中天PolyGram寶麗金唱片卻突然找到Alpert和Moss,希望以5億美金的價格收購A&M,公司運作也不會有變化,他們可以繼續在公司任職,按照自己的想法運作它。
Alpert和Moss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畢竟自己的資金和能力都十分有限,他們想讓A&M更加強大,他們覺得在寶麗金的資本支持下,自己還能保持慣有的運作方式,A&M會變得更強,而且5億美元之于20年前200美元的投入,已經是筆相當豐厚的回報了。于是1989年10月,Alpert和Moss將A&M以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PolyGram寶麗金唱片,自己仍然留在公司任職。
然而現實卻殘酷異常,被收購后Alpert和Moss聽到的第一件事是:“嗯,我們要關閉幾個辦公室?!?/b>不久后,A&M在巴黎和紐約辦事處都被關閉了。實際上,他們并不欣賞創始人的運作方式,他們在隨后的幾年里架空了Alpert和Moss,并安排新的高層來管理公司。
據報道,在PolyGram收購A&M的第一年,他們就損失了800萬美元。A&M隨后遭受了大規模的裁員。Moss后來接受采訪時說,他知道這一切都結束了,在他和Alpert賣掉公司的那一周之后,公司新的所有者就在錄音棚的外墻上涂上了潮流的涂鴉。
1990年,A&M頭牌藝人Janet Jackson離開公司。
1991年,A&M沒有贏得任何格萊美獎。
1993年,Alpert和Moss離了開A&M。
1998年,PolyGram被Seagram收購,合并為Universal環球音樂集團,而Segrams決定削減成本,A&M被并入Interscope唱片。
二十年前,1999年1月21日,Segrams幾乎解雇了所有的170名A&M員工,其中大部分員工已經在公司工作了十年或更長時間,而位于北拉布雷亞大道1416號的工作室則被徹底關閉,一個曾經價值5億美元的唱片帝國就此徹底崩塌。
而它的創始人Herb Alpert在那天說到:“我很難過,但說實話,當A&M成為Polygram的一部分時,死亡就已經來到了,這是獨立唱片與大型企業之間的鮮明對比,我不認為他們和音樂有很大關系,因為他們非黑即白?!?/p>
據說一名員工臨走前,在主入口上方的A&M標志上放了一條黑色布帶,昭示著A&M唱片時代的結束。
A&M唱片的歷史并不算悠久,但是在短短三十余年的時間內,它卻創造了無數奇跡,它的結局無疑是悲慘的,可是輸給資本與時代一點也不可悲。
如今二十年一過去了,音樂唱片行業都發生巨大的變化,在當下這個混亂而頹靡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銘記A&M,這是對于一個獨立廠牌的最高敬意,也因為它做到了一個獨立廠牌能做到的一切。
浣熊碟事 ?了解一下
本文為浣熊唱片(RaccoonRecords)原創,歡迎轉發,商業媒體轉載,需獲得授權,并注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來源:除特別標注外,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