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香料,如何帶出中世紀的奢華?
【知·食】的目的,是將準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歡。
【題記】
如果對食譜的歷史都不清楚,怎么能說了解法國美食?
GO GO GO!過一遍法國食譜簡史,只需三分鐘~
《知·食》推出《法國》連載專題,以法國料理為主題,跳出單純的味覺感受,與你一起探討法國飲食與文化的演變、藝術和美食的盛宴;在口腹之欲以外,不僅是味蕾的驚喜,更是精神的歡愉……
在沒有攝影術的年代,食譜書上照片不夠,手繪來補。
【早期的食譜】
據說,歐洲最早的食譜,可能是公元1世紀羅馬美食家阿比修斯(Marcus Gavius Apicius)掛名的合集:《廚藝》(De Re Coquinaria)。
然而,總有人跑出來黑一黑:
這本書發現的最早版本,大約出自公元4世紀。
不大可能是阿比修斯的著作,這本書不過是借用他精通豪奢美食的名氣而已。
書中的菜肴,一般只有簡要的做法,而沒有具體的食材分量。
法國料理的歷史,始于中世紀末期的第一位料理大師——吉勞·堤赫(Guillaume Tirel)(裸食注:又稱泰爾馮(Taillevent))。
泰爾馮之前的時代,廚藝都是由師傅口口相傳,教給學徒的。
14世紀末,歐洲還沒有發明印刷術(裸食注:大約到1450年左右,才由古騰堡發明),但泰爾馮已經將口傳下來的廚技編寫成書。
據此我們才能知曉,法國國王查理六世餐桌上的佳肴。
泰爾馮的名氣,是因為出版了《食譜全集》(Le Viandier)(裸食注:盡管是否他本人親自所寫,尚有爭議)。
這套用法文書寫的手抄本,呈現了法國料理的新面貌,尤其是醬汁和香料占了重要的比例。
書中一些烹飪的特殊用詞,還沿用至今。比如:
擺盤裝飾(Habiller)、
疊起來切成同樣的大小(Appareiller)……
17世紀后,有幾本重要的烹飪著作。
比如,《法國廚師》,就是講述做菜方法的食譜。
《皇家及布爾喬亞廚師》,是第一本如同字典一樣,按字母順序編排的書籍。
這種并非按上菜順序(裸食注:比如湯品、前菜等分類)的編寫方式,對食譜的寫作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20世紀初的烹飪書中,有一本由名廚艾斯可菲寫的《廚藝指南》。
而更為重要的一本著作,是由工程師巴賓斯基(Henri Babinski)以筆名Ali-Bab發表的:《實用性美食食譜》(Gastronomie pratique)。
這本書,與過去的烹飪書籍只進行描述和做法的方式不同
書里有大量的詳盡食譜,也提到廚藝技巧發展史,和不少飲食知識……
最重要的是,書中出現了大量的,標明了食材分量的食譜。
要知道,過去的食譜,一般都假定讀者已通曉基本的技巧。
畢竟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通常只點出重要的步驟。
很多時候,只有在準備大量的基底高湯、醬汁時,食譜中才會寫出食材的分量。
盡管如此,這些重要的烹飪著作,大多是以餐廳菜肴為主,很少有家常料理(裸食注:這里指的家常料理等同今天的家常菜,并不代表有專業廚師的家庭料理)。
想按這些食譜做家常菜?那就尷尬了...
一戰結束后,食物的保存方式大幅改善,家用冰箱也逐漸普及。
因而,家庭里使用食材范圍大增,開始出現教家庭主婦做菜的食譜、廣播和電視節目。
最有名的的食譜,是法蘭絲瓦·貝赫娜(Francoise Bernard),1963年的《簡易食譜大全》(Les recettes faciles)。
這本暢銷書,幫助家庭主婦解決了每天都要面對的烹飪問題。
書中詳細標出了:
菜肴的預算
食材的準備時間
菜肴的詳細做法
最讓人欣慰的,書里還有烹飪過程中的難處。
【《ELLE》的烹調卡片】
把新聞專員的才華,用在食堂的利用研究與文獻中心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了讓人們更加了解食糖,女記者瑪麗亞·保爾·貝爾納丹,打算用實用畫折的形式,向新聞記者發放文獻。
感興趣的人們,可以裁下那些“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
受此啟發的瑪德萊娜·彼特(裸食注:時任《ELLE》的重要專欄《烹調》的負責人),將菜譜印制成顏色與報紙不同的卡片。
于是誕生了著名的《ELLE》雜志的烹調卡片。
1969年,《烹調》的第一批烹調卡片面世,提供了如下菜譜:
焦糖奶皮、
李子干蛋奶凍、
烤牛肋、
油酥餅、
圓面包和肉末千層酥、
炸薯片和肉鴿燒青豆……
到2000年,這個點子至少已經向三代家庭主婦,提供了五千多份菜譜。
1970年代末期至今,食譜書逐漸成為主廚食譜的天下。
大多強調閱讀食譜的樂趣,而并非實際的操作。
一方面,主廚地位提升到菜肴的創作者,需要出書闡述理念、讓菜肴更為人知。
另一方面,因就業率的增加影響,做菜的時間一再縮減。
開始經常用半成品來簡化烹飪過程,對于花費許多時間的菜肴需求,則逐漸開始減少。
不少裝飾性的烹飪書和配件書(裸食注:即隨書附上的分子料理工具材料、甜點小工具等),真正的內容卻越來越少。
偶爾,有三星主廚掛名的百科全書式工具書,跨領域合作的創意食譜書。
但不知何時,才會再出現一本能歷久彌新的百年佳作。
【食譜中的圖片】
有圖有真相,食譜書居然不配圖?這怎么行~
現在的美食書,不少都以美食圖片為主,文字反而成為次要。
但在發明攝影術和照片普及化之前,腫木辦?
照片不夠,手繪來補!
那時候的美食書,通常只有少數手繪圖,而且大多是分割處理食材的示意圖。
現在的食譜和烹飪字典中,都有豐富而精準的食材照片。
相比之下,一個就是粗布衣衫的土妞,一個是妝容精致的小資。
然而,當美食書上都配上了美照。要怎樣表現自己與眾不同的逼格?
自然是——獨特的拍照畫風。
按照同一個食譜制作處理的菜肴,于是有了不同的調性。
一開始,正確的打開方式是,規規矩矩的裝盤拍攝。
后來,漸漸有了不同的拍攝角度。
接著,盤子的花色也逐漸由繁到簡,甚至讓盤子消失。
又或者,移除成品形態的菜肴,用特殊手法呈現的食材取代。
比如,三星主廚布哈斯(Michel Bras)的食譜書。
菜肴仿佛直接裝在整個頁面上。
空白處放上文字(裸食注:就是菜肴的做法)。
沒有盤子的界限,菜肴跟文字融合為一,佳肴的質感躍然紙上。
又如,三星主廚杜卡斯(Alain Ducasse)與攝影師杜瓦勒(Thomas Duval)合作的食譜書。
菜肴的拍攝,用半透明化、精心排列的全部食材取代,這種不帶盤子的食譜拍攝,帶著很有沖擊力的視覺美感。
【食譜的不同版本】
食譜并非固定不變,經常有不同的版本。
比如,常見的法國家常料理——勃根第紅酒燉牛肉(Boeuf Bourguignon)。
許多食譜都有這道菜,但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做法。
食材種類、分量、烹調程序等細節,多少有些差異。
不過,基本步驟仍然大致類似。
食譜的撰寫,很難被認定為創作,也不容易納入著作權的保護范圍。
有人認為,所有的菜肴過去都已經做過。食譜也寫過,并沒有創新的可能。
也有人認為,烹飪和食譜,可以有無窮無盡的組合和變化。
著名的法國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說,“食譜只不過是把這道菜,各種不同的烹調版本,全部的總和。”
也就是說,不同的烹調方法并非偏差,而是不同的版本。
這就像15世紀的烹調書所表現的那樣,當時歐洲最流行的畫風是:
將世界各地的菜肴匯集起來,
就像今天豪華大酒店的菜單。
從食譜來看當代的法國料理,其對他國文化采取的開放態度,也因而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傳統飲食,還有不同的社會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