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羅馬假日》里的一句話這樣說: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背上背包出游,無論近或遠,則能讓身和心一同上路。
我喜歡一個人的旅行,因為可以隨心所欲毫無壓力。甚至連攻略都不用看,走到哪里是哪里。
我又不太喜歡一個人的旅行,因為每每走到僻靜的景點,心里還是會徒生一陣怕意,而且不能盡情的享用當地的美食。
但是這次去版納,發現住青旅則可以有效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因為可以在一層的大廳跟大家閑聊搭訕,忽悠一兩個同吃同行的小伙伴還是可以的。而且,在你確認這個人是否適合一起游玩前,你大可不必透露你的行程和計劃。但是住青旅的人,相對還是很純粹和真摯的,所以遇到一起的小伙伴還是比較容易的。
01.
我把他們叫做游伴。我喜歡這次遇到的游伴們,因為他們恰到好處的欲言又止。
小曦是個在大理已經旅居了三個月的北京女孩,身材嬌小,皮膚白皙穿著大花裙子,帶著淡黃色的草帽背了一個布包,跟這木質的青旅氛圍特別契合,那晚我們一起去逛夜市的還有末未,末未看起來很小,穿著條碎花短裙,特別青春可人。那晚我們相約一起去逛濱江夜市和告莊西夜景。告莊西是新修建的一片景區,有晚上燈光閃耀的大金塔。滿街的傣味燒烤和琳瑯滿目的小飾品,我們也只得逛吃逛吃的前行了。
逛到后面我們找了一家燒烤小攤吃燒烤,無意間聊起彼此的微信,我特別詫異的問末未,為何你的微信朋友圈什么都沒有呀,好奇怪。你不是屏蔽我了吧?她說:沒有屏蔽。眼神里有種淡淡的憂傷弱弱的補充了句:都刪了。聽到這里,我跟小熙都默契的打住了,自動轉移到了其它話題。我想我們都知道這后面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故事,雖然有些好奇,但是似乎都過了那種會隨意打聽別人私事的年紀。換做3年前的我,一定咋咋呼呼,問這問那。
我很喜歡這樣的欲言又止,不過度揣摩彼此的心意,即使好奇也不去過問背后的故事。如果你愿意說,我會愿意聽,如果你不愿意說,我也不過度打聽。我現在特別害怕不熟的人問我一些過于私人的話題,我并不覺得這是跟人套近乎拉近距離的最好方式。反而,會讓人覺得有種被干涉或被侵犯的感覺。
02.
我還特別喜歡他們的真摯和純粹
我走之前的最后一頓晚飯,終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手抓飯。一直聽說很大一份,所以沒敢一個人去吃,最后那天遇到77,一個成都的妹子。性格很爽朗,她剛畢業,所以前些日子剛去了趟尼泊爾,作為自己的畢業旅行。吃飯的時候,她一直跟我講在尼泊爾的見聞,講她怎么跟著青旅的人逃票,被發現后又怎么自己獨當一面厚著臉皮跟人周璇。還不停的跟我講她們成都的兔頭,如何如何好吃,細致到要跟我形容那個兔腦袋里面都有什么,聽得我有些毛骨悚然她才打住了。她說等你來成都,一定帶你去吃。
03.
旅途中的偶遇總讓人有些意外
旅途中也是會偶遇像電視劇中的情景,我在飛機認識了個剛從馬里回來的老閆。為什么是馬里?我當時也有些詫異,而且臨上飛機前還看到一則馬里維和部隊發生爆炸的報道。是的,他說他是維和部隊的。他當時拿照片給我看時,我腦里就浮現起了《太陽的后裔》里面的場景,可惜我沒看完這部劇。好吧,聽他說起他的職業,瞬間對這個黝黑的小伙肅然起敬。職業不分貴賤,但是我覺得無論是什么原因選擇這樣的需要漂洋過海,還冒著生命危險的職業,我都心生佩服。一個人遠離故土,孤身一人在外面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哈哈哈,偷了幾張他朋友圈的照片。因為實在是太美了。
04.
如果你來版納,我一定不會帶你去傣族園而是來這里。。。
來版納之前,在微博無意間看到過一個叫曼旦的傣族村落。稱它是“西雙版納未經雕琢的美玉”。出去旅行我一般習慣看看當地的特色的建筑,說白了就是看看他們生活和居住的房子,因為住宅作為最根本的人類欲望之一,呈現出長久居住在當地的人們的生活和氣候風土。
好不容易被我知道了這么一個原始的少數民族村落,便一路在打聽怎么去。網絡上都說交通不便,因為從景洪市需要先坐客車到勐臘縣,然后需要開車進村,大概還有20公里的山路距離。有說包車的也有說坐摩的的。而且我還想在村子里住一晚,所以心里還是有些害怕的。我姐一再跟我要求如果沒有找到同行的人就最好別去了,但是心之所向,我一定是會排除萬難的。2號晚上,終于在青旅的大廳游說了兩個小伙伴同行。這下心里的大石頭終于落下了。
3號一大早我們就趕到了景洪客運站,遇到有拉私活的,小伙伴上前詢問價格。我們說要到曼旦,師傅說太遠不去只能到勐臘縣。后來又問了一個師傅,師傅是可以去但是得100一人。我盤算了下價格,從景洪到勐臘是大概40元的車票,從勐臘到曼旦包車的話也得100塊左右。所以我們還價80,最后師傅總算同意了。路上大概走了3個多小時,我們終于遇到了這里。
到了村口,發現大戲臺上有一群光膀子的漢子在跳舞。上前去詢問,波老師說他們正在排練6.23要去北京參加的鼓舞比賽。他說這是傣家的象腳鼓。波老師的大名,我之前在微博搜索時看到過他的介紹。中午,在波老師家做客,跟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一起聽他講述關于寨子的故事,傣族象腳鼓舞的傳人波老師不僅在不斷收集傳授象腳鼓舞,還會制作象腳鼓,家里樓下的一角便是他的工作室。
曼旦村藏在雨林深處,保留著原始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村民以打漁為生,也種植各種蔬菜瓜果,村民居住在木結構稻草頂的吊腳樓里,夏天的版納溫度直逼40度,住在這種屋子里,通風涼爽。所以中午時分,太陽最火辣的時候,一進屋子里坐下,便能感受到吹過來的習習涼風。
安藤忠雄在書里說到:所謂住宅,乃是生活與土地密切相關的人們使用當地現有的材料,依據自己的生活方式親手打造而成的。這也是我為何歷經千辛也一定要前往的原因。想要去看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他們的生活。
午飯過后,我們在村子里轉悠。在村子里看到正在織布的七十多歲老奶奶,奶奶看出我們的喜愛之情,便讓我試穿了她給女兒做的新裙子。
還有我們的帥小伙-小巖,被我拉著拍了他的紋身,第一次覺得紋身可以不帶痞子性。這是佛經據說不能隨便亂紋,否則有可能變瘋子喲。他是波老師的學生正在學習制作象腳鼓,他們的鼓都是需要提前預定的。
臨走之前波老師們一直熱情的邀請我們留宿,說是晚上山水還有螢火蟲看,但是一行的小伙伴第二天一早要趕飛機。無奈之下,我們只得返程。跟小巖約好下次一定再來然后住上個一周半月的。
青旅有個小伙伴見到每個人都會問:你覺得旅行的意義是什么?他說他不知道有何意義,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而我跟他說我所體會到的旅行的意義是:
看不同的景,體驗不一樣的文化,遇到不一樣的的人,一路行走,用鏡頭和筆頭記下來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的,這一切關于大自然關于人類最美好的記憶,就像養料一樣滋養著你,讓你更好的成長。就像有個人跟我說過的:出游是為了更好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