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這個話題,估計咱們小灶群的很多朋友,都會有話要說?,F在時間的碎片化,讓越來越多的人要面臨在有限的時間內,看完同樣多的內容,這就導致掌握了快速閱讀方法的人,能時間較短的看完內容,最好的情況,看完之后還會收獲幾點;沒有這項技能的人呢,沿用原來的閱讀習慣,逐字逐句的念到心里,對哪一段都有印象,關上書本或手機,卻什么都記不住,嚴重情況呢,就是看到一半時間不夠,果斷始亂終棄,既浪費了時間,也沒有任何收獲。導致這種情況的,是什么原因呢?
從前的日色變的慢,車馬郵錢都慢,一聲只夠愛一個人……
想著為什么,突然就哼起了這首歌,咋一聽感覺和今天倡導的主題不符,但是慢慢的閉著眼睛聽下去,卻另有一番天地。旋律很慢,歌唱的很慢,自己的心也跟著靜下來,不用記住唱了什么,通過這種旋律,這首歌主要表達的內容,已經深入人心。大部分的閱讀也是一樣,在現在什么都講求快的時代,提倡快速閱讀術,它的內核卻是遵從讀者的內心,通讀全文,能記住什么就記住什么,雁過留聲,水過留痕,慢慢的積累,才是比較快的方法。相對于逐字逐句閱讀,要快速的什么都記住,要的太多,什么都記不住,卻成了最慢的方法。
想起讀初中時的一段時光,每個人都有一個筆記本,不管是讀到好的詩句,還是課外書上喜歡的內容,都會記在筆記本上,閑時會拿出來從頭開始看一遍,每到寫作文的時間,頭腦里的素材便信手拈來。最后,這些素材被用的多了,擔心坐吃山空,便開始瘋狂的看其他的課外書籍。沒有想著記住什么,喜歡什么就記在筆記本上,卻也是我記的最多的一段時間;每天放學時間,便大量的看課外書籍,沒有想要學到什么,只是如饑似渴的往下讀,卻也是我成長最快的一段時間。
所以,慢慢來,比較快。所謂快速閱讀法,就是在完成的基礎上,慢慢過濾下你感興趣,能記住的精華,多閱讀一些書籍,這些能記住的精華部分,才會內化成你的氣質,快速的成為你思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