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租房:主要看眼緣。
地點:某地鐵附近,小區環境優美,選來選去都覺得它最合眼緣。于是,繼之前猶猶豫豫錯失了900元一個月帶陽臺帶獨衛的小單間之后,毫不猶豫選擇了它:押一付三,1100元一個月,單間帶獨衛,包水費,包wifi,電費1元1度,不開空調時差不多一個月電費28元,開空調差不多一個月多個100元電費。
廁所用的是燃氣熱水器,所以不費電,這也是住進了后面的租房后才意識到的問題。28樓,窗口有外掛的伸縮晾衣桿,在那大風吹的日子里刮飛了兩件衣服。旁邊的小鄰居都是小情侶或者單身小年輕,安安靜靜、斯斯文文的,總體滿意度算高。
第二次租房:主要看距離。
地點:有點偏,交通不那么方便。
因為工作原因,非常希望住得離單位近一點,前面那個房子什么都好,就是和上班的地方隔了整條地鐵的距離,還要轉地鐵。于是有了這次租房的經歷,這邊的房租普遍貴那么200-300塊錢一個月,也是物色了個把月,選了一個相對寬敞點的單間,帶獨衛,1100一個月,也是包水費,包wifi,電費1元1度,想著既然和之前的租房條件差不多,又稍微大那么一點,離單位30min騎單車可以到,那就這樣定下來吧!
由于對電器的疏忽,新的問題出現了。94年古老的空調,不知道房東是不是把他爺爺用的空調搬來湊數的,一天12個小時開個空調電費能接近30塊,也是醉了。好家伙,再一觀察,廁所里裝的是電熱水器,能耗級別不低,又來一個燒電的!住了4個月,早出晚歸,只開了1個月空調,其他時間大部分只點一盞白熾燈,充了500多電費。仔細一觀察,隔壁一個小單間,住了一家四口,整天以公用客廳、廚房和廁所為宜居場所,大熱天開浴霸,大人洗了小孩洗,燒完水來蒸點米,24小時電熱水器插著就沒拔過,白天還不上班,全天待在家里耗電。另外兩家合租的倒不經常在家,但我從沒用過外面電器和衛生間的人拉著和這樣的人家公攤電費,不是明擺著吃虧嗎?
這不是最主要的,他們家風優良,兩大人兩小孩,都靠吼說話,吼來叫去,外加一只狗客廳里爬來跑去,不光是臟亂差,還深更半夜噪音不停,很是焦灼煩躁。
第三次租房:綜合考慮性價比,主要看鄰居和電器。
有了前兩次的經歷,選房子不再局限于帶不帶獨衛了,既然都是出來打拼的,合租的房客只要是正兒八經的上班族,年齡相仿的小年輕,有社會公德的人,就不在乎共不共用衛生間和淋浴設施了。反正洗漱時間可以錯開,關上房門各是一個天地,大家只是合伙平攤水電費、降低生活開銷罷了,沒什么不妥。
于是找了現在這個房子,走路10min左右可以到單位,小單間,押一付一,但我的芝麻信用分超過700,所以可以押金減半,嗯,我就喜歡這樣與時俱進的房屋中介!766元一個月(含666元一個月的房租,和100元衛生打掃費),包wifi,另有水費15元一個月,電費0.85元一度,觀察了電器還是電熱的,但看了電表,也打探了下,一個月大概也只平攤個20-30元的電費,合租的鄰居也是正經上班的男女,這我就放心了。要在簽房屋租賃合同時交500的水電費押金,因為水電費都是按季度,3個月收一次。
這個還沒多待,但愿不再奔波搬家了。還有一個好消息是,找前主任打聽了大學生廉租房的事,竟然是前局里的熟人負責,即便沒有合適的廉租房,也沒準申請個一次性租房補貼之類,那就再好不過了。
短短半年里,3次租房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重要的不是房間大小、獨衛與否,重要的是你的鄰居住著怎樣的人,水電收取公平程度。不然,再怎樣,也性價比高不起來。只要環境安全安靜,艱苦一點又算得了什么呢!年輕人,省下的是錢,是時間,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