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馮唐這個名字,是因為看到了他翻譯的《飛鳥集》被強制下架的新聞,無聊之中百度了一下這個人,當我看到了北京協和醫學博士這個學歷的時候,我眼前一亮。沒錯,我也是一個醫學生。同行畢竟大家都會倍感親切。
但當時我對馮唐的印象僅僅是停留在知道他的小說《萬物生長》被拍成了電影而已。后來當當網做活動,為了湊單,我選了一本馮唐的《活著活著就老了》,你沒聽錯,只是為了湊單。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它有什么,甚至有些地方還是比較難懂的,也許是我讀書少吧。但是慢慢的我就習慣了他的文字,不知道是因為我也時常感到內心腫脹,還是本性上同樣是一個熱愛婦女的人。
第一次感受到直白文字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就像吃生魚片,你只需在它正當最好的時間把它放在嘴里,無需任何調料,就能感覺到那鮮活的生命力。
我覺得要感受馮唐文字的最正確的方法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在一個陽光不怎么明媚的下午,在躺椅上慢慢品讀。然后那感覺就像飯后泡的一壺茶一樣自然。
有人說馮唐的文章動不動就小弟弟長小弟弟短的,我覺得這倒是他魅力所在,認真的說,我讀這本隨筆看到這,反而感覺很幽默。(當然醫學生你懂的)
而且污本來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活不那么認真的生活態度,喝多了雞湯,塞多了干貨,總要喝瓶山泉水來放松放松。
擇一城而終老,遇一人而白頭。
用文字打敗時間,最終成為一個怪物。
在他的文章中,你會很自然的去思考人生。
我十分感慨是怎樣的條件造就了這個男人,
感受他的文字,他思考的出發點,你會驚嘆這人莫非都活了幾千年了,這種驚嘆就像大家驚嘆孫武年紀輕輕就寫出《孫子兵法》一樣。
究竟是一個碼字員在思考哲學,還是一個哲學家在碼字。
我喜歡讀隨筆,就像我喜歡讀詩一樣,
因為真實,因為感性。
因為想去了解寫這些文字的人的內心,
知乎里曾經問過一個問題:作為一個碼字的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能從我的文字中感到我此時筆尖上的溫度,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所以請你不要寫連自己都不信的東西。
也許寫作的秘密就在于此,無需華麗的辭藻,優美的句子。
能打動讀者僅僅是那個無比走心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