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節課屬于工程技術類課程,是學生在學習了材料、特點、結構、功能、用途等之間的關系之后,進行的一項綜合性實踐活動。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我發現學生在完成工程技術類活動時往往會忽略工程設計,直接選擇材料進行制作,這樣會增加調試時間;另一些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畫設計圖,當老師讓畫出帽子的設計圖時,學生無從下手,并不理解什么樣的圖是設計圖,有些學生僅僅只是畫出帽子的正面外觀,并沒有畫出側面、俯視面的樣子,就更沒有標注出帽子的材料、顏色、大小等等信息了。因此,這節內容我安排了兩個課時,首先,讓學生再次回顧根據物品用途確定功能,根據功能選擇材料,根據材料的特點或者優缺點,最終確定用于做帽子的材料,整個過程體現的是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點,對材料進行加工改造后會具有不同的功能,用于不同時間、不同場景。
? ? ? 接著,以設計一款用于騎行的帽子(秋游的帽子)為例,展示設計圖的繪畫過程,從整體輪廓到局部細節進行設計,幫助學生了解設計圖的繪制要素,為以后的工程設計奠定基礎。
? ? ? 其實關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對于圖紙的繪制,從整體到局部的引導,也是一個思維過程的訓練。正好參加今天規培活動,聽了兩節名師課堂,這兩節課的結構非常相似,在探究過程中都是三個活動,三次記錄以及一次匯總,希望通過三個活動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對比、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過程就是在進行思維鍛煉,但這種思維是隱性的,學生甚至不能準確捕捉到,或不清楚自己到底運用的是什么思維在解決問題,因為對于某部分學生來說很難發現解決同一類問題的規律,自然無法形成一種思維。現在,新課標非常智慧地將思維作為一個教學目標類別,特別地將隱性的思維顯性化,我就在想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將思維方式明確點出,并顯性化在黑板上,讓學生感受思維方式的運用,強化學生對思維的關注,并逐漸養成訓練思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