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中醫藥史
就是一部歷史偉大人物不斷掘起,而風云顯赫的發展史,同大自然惡劣處境斗爭的積累史,更是同自然 ,同人,各民族 ,國家和諧相處,共同繁榮的歷史。
把這些咤吒風云地人物,介紹給大家,并且不斷地學習他們自信生存智慧方式 ,沿著這條不斷探索地路徑,借助于今天的科學技術 ,給出思考的答案。
一,古代中醫偉大人物簡介
中醫鼻祖:歧伯
岐伯中國古代原始社會最有什么聲望的醫學家。
后世尊稱:華夏中醫始祖
醫圣《史記》中:岐伯,黃帝太醫。
在古老的寶雞西岐大地上,有一只岐氏部族首領為岐伯。
風翔府岐山,今寶雞岐山縣人 。公元前26世紀,距今4600年左右。因岐山境內有兩座山,雙峰對峙,山有兩岐而得名岐山。
在黃帝時期,有一個男孩出生時,面臨的山是岐山,在家中他又是一個長子以伯稱。
據說:岐伯出生時,只見其岐山上翔光繚繞,數百只吉祥鳥,在山上飛鳴不停,遠親近鄰眾鄉聞知后大為驚喜,紛紛前來道賀。
現居岐山一位老人說:上古時期這里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水草茂盛。北山上,至今還生產,黨參,黃苓,柴胡,穿地龍,地骨皮等100多種中藥材,還暢銷國內外。
黃帝四處尋訪西行,走到今岐山孔頭溝 ,遇見岐伯。
黃帝問:九戰九敗于蚩尤,元氣大傷 ,士兵未戰先怯勇氣低迷,怎么辦?
岐伯說:
治病先治其心,勵兵先鼓其氣,氣實則斗,氣奪則走。而知心者莫過于音樂。
他用發明的樂器,他用鼓聲來鼓舞士氣震懾敵軍,擊鼓為進,嗚金則收兵。
黃帝連戰皆勝,斬蚩尤于中冀,得勝而班師回朝。于是征集天下名醫 ,建明堂,每天探討醫道。岐黃之術史實產生。
黃帝和岐伯二人合著醫書《黃帝內經》皇帝和他的大臣岐伯,伯高,少俞,雷公時,以問答方式論醫論藥,并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理,生物,農業,哲學,音樂方面的知識。
分為《靈樞》《素問》《難經》三部分,現在僅存《素問》部分。
有學者考證說 :《內經》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岐伯是真正的作者。
傳今岐山太方村,就是因太醫岐伯的藥方而得名。
岐伯《黃帝內經》基本思想和思想方法的最初構建者,他的思想被后代一代代傳承,因而成為中醫學的主要創始人。
針灸之祖:黃帝
中醫寶典《黃帝內經》為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言論集成一部著作。
以較大篇幅論述了經脈氣血的生理作用,用針灸治療疾病的方法 ,流傳到后世為兩本書。
《素問》《靈樞》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法,因此中醫,把黃帝自然被稱為針灸的鼻祖。
脈學之祖:扁鵲
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它對人體的經絡和氣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擅長把脈診斷疾病。
史記記載了一例:
以太子尸厥,正要入棺 ,扁鵲路過把脈說有救,一針下去太子死而復生 。另有其桓公未病,扁鵲通過望診,說你不至,恐怕病越來越深,后來果然5日內病得起不來床。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元化,后漢末沛國今安徽濠州人。華佗醫術很高明,精通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是中醫外科的巔峰之人。
史書上記載,給人做手術時先服麻沸散(麻醉)然后進行腹部手術。因為他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治療,被曹操所殺。他在死前在監獄中把自己的經驗書籍,托給一個獄史保管 ,此人怕連累自己,把書一把火燒掉了。
醫圣:張仲景
張忠景名機,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 。
相傳他任長沙太守,當時瘟疫流行病死者很多,宗族死了幾百人。他寫書著《傷寒雜病論》總結了自漢代3OO多年臨床實踐的經驗 。
感冒:一般三包藥能好,桂枝湯,小柴胡湯就是代表。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唐京兆華原,今陜西輝縣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他著:大醫精誠篇,成為中醫的道德標準,對醫生有嚴格的要求 ,高超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
他很善于養生,寫了許多養生歌訣 ,自己也活了120多歲。
著有《千金方》總結了唐朝以前的驗方妙藥。
唐太宗封孫思邈為藥王。
隨影之娛樂,唐太宗太后的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還是隱居民間山里 ,替百姓看病。
藥圣: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壁,號瀕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
李時珍繼承家學,著重研究藥性藥理,他重視臨床實踐,主張革新。他經過長期艱苦的實地調查深入民間 ,參考歷代醫書800余種 ,今30年搞清了要許多疑難問題,于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全書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的空前巨著。
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百代全書。
兒科鼻祖:錢乙
錢乙(公元1032_1113年)字仲陽,北宋末年東平君今山東鄆城縣人,享年82歲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一家。
錢乙精經好學,認真鉆研《內經》《傷寒論 》《神農本草經》等典箱。
受《顱囟經》理論,小兒純陽子說的啟示,探索出一套適應小兒用的,五臟辯證法。
他認為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臟脹柔軟,五臟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壯。
其病理特征:易虛易產 ,易寒易熱。在診斷上他主張:從面部和眼部觀察小兒的五臟疾病,增加了面上證與目內證的兩種特殊的觀察方法,在處方用藥方面主張柔潤的原則。
創制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 ,茯苓,澤瀉,丹皮組成。
錢乙開辟了滋陰派的先驅。
《小兒藥證直訣》上,中,下卷是我國現存最早,第一部系統完整的兒科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兒科專著。
預防醫學:葛洪
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晉朝丹陽句容今江蘇人。
書中最早記載傳染病如天花,天行發斑疹。
著有《肘后方》十三種著作頗豐,《抱樸子 》其代表作。對道教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他還是一位化學家,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物質變化的規律。煉制氧化鋁,氧化汞等,外用藥物的原料。
他還是一位關注結核病,骨關節結核,腦膜結核,腸和腹膜結核。
針灸鼻祖:涪翁
涪翁,西漢末年東漢初涪縣今綿陽市區人。
1993年,在綿陽市永興雙包山大型西漢木槨墓中出土了,我國最早的人體經絡漆雕模型 。模型為裸體男性,長28.1厘米,體表黑漆 ,分布著數道紅色漆線條,這些線條的分布情況,同古經絡書記載相似,是中國人體經絡理論最早的實物資料。
法醫之祖:宋慈
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總結了宋代法醫方面的經驗,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了,《洗冤集錄》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醫書中最完善而又簡要總修官:(實際上就是類似現在醫學百科全書)吳謙
字文吉,清朝安微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乾隆時期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清代御制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它是全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便的一種。
二,古代中醫著作文獻介紹
下面介紹書中都有古文言文版和現在白話文版,以及多種版本。
有需要學習和深入探討者,可以和筆者共同學習交流,甚至深入研究。
a,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素問》簡稱《素問》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相傳為黃帝創作,實際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原書9卷已亡佚,后經唐王冰訂補改編為24卷,計81篇。
《黃帝內經素問》內容十分豐富,以人與自然觀,陰陽學說,五行說,臟腑經絡學為主線,論述了攝生,臟腑,經絡,病因,病機 ,治療,藥物以及養生防病等各方面的關系 ,集醫理,醫論,醫方于一體,保存了《五色》《脈變》《上經》《下經》《太始天元冊》等20多種古代醫籍。
b,難經原名《皇帝八十一難經》是中醫現存較早的經典著作。它是在素問和靈樞基礎上提出八十一個問題重點歸納成書。
全書共81難采用問答方式,探討和論述了中醫一些理論問題,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 腑,陰陽,病因,病機,營衛,腧穴,針刺 病證等。為中醫脈學發展作出貢獻。
在藏象方面,突出腎的重要性,
在經絡學說方面,簡明而系統地闡述了任脈 ,督脈,沖脈,帶脈,陽維,陰維,陽蹺,陰蹺,八條奇經,循行路線及其十二正經的功能,總稱奇經八脈。
c,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張中景。
《傷寒雜病論》共22篇,記述了397條治法 ,載方113首,總計5萬余字。以及《金匱要略》共計25篇,載方262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和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 ,包括瘟疫這樣的傳染病。成書于公元200至210年。
中醫四大經典,張仲景一人就占了兩部或者《難經》《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他把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癥狀 ,根據病邪入侵經絡,臟腑的深淺程度,患者的體質強弱,正氣的盛衰,以及病勢的進退緩急(有無其它舊病)加以綜合分析,尋找發病的規律,以便確定不同情況下的治療原則。
他創造性地把外感熱性病的所有癥狀,歸納為六個癥候群(即六個層次)和八個變成綱領,你六經(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來分析歸納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演變和轉歸,以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來辨別疾病的屬性,病位,癥候以及治療原則。
如:發熱惡寒,頭痛,脈浮屬表證,為太陽病 ,又分有汗無汗,脈緩脈急。其中有汗脈浮緩者,屬太陽病中風的桂枝湯證。無汗,脈緊者,輸入太陽病傷寒的麻黃湯證。無汗,脈緊而增煩者,又屬大青龍湯證。
治乙型腦炎的白虎湯,治療肺炎的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急慢性闌尾炎大黃牡丹皮湯,膽道蛔蟲的烏梅丸,治療痢疾的白頭翁湯,急慢性黃疸性肝炎的菌陳蒿湯,治療心律不齊的炙甘草湯,冠心病心絞痛括蔞薤白白酒湯等。
湯劑,丸劑,散劑,膏劑,酒劑,洗劑,浴劑,熏劑,吹鼻劑,灌腸劑,陰道栓劑等。
該書一共十三個版本。
d,千金方又《備急千金要方》
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是綜合性的臨床醫學書籍共30卷,唐朝孫思邈所著,約成書,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人尊稱他為藥王。
該書總結了唐代以前的醫學成就,首篇中醫倫理學的基礎,有婦科和兒科專卷論述。
內科病提倡以臟腑寒熱虛實為綱,特別是提出肺結核病,歸入肺臟論治,霍亂是因飲食不潔而引起。有骨關節病的描述,對糖尿病有相當高的認識水平。
因此千金要方,為后代醫學家所重視,還流傳到國外產生一定影響。
《千金方》記載了人的行為方式不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復發的原因。
e,本草綱目
明朝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1518至1593)他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對本草學進行了整理全面的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余年心血的結晶,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新藥374種,收集藥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圖,全書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
他的藥物學成就表現在:改變了原有醫書的分類法,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 ,礦物藥又分為四部,金玉石鹵。
植物藥分為:根據植物的習性形態及其生長環境,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 ,石草。
動物藥類:分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
自然演化系統的分類,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明顯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比如雞,它分為七個品種,金魚的家庭養殖資料。
本草綱目廣泛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礦物學,化學,環境與生物,遺傳與變異的諸多科學領域。化學記載了金屬的提純,化學反應,同時也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淀,干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德文等五國文字。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贊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f,小兒藥證直訣
中醫兒科的奠基之作,共三卷,成書于公元1119年,有多種版本。
共記載小兒診癥候及方論,81篇,經典錢氏醫案23則,卷下諸方,論述了兒科方劑的配伍和用法。書中簡要的記述了小兒病的診斷與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g,肘后備急方
古代漢醫方劑著作,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中醫治療學專著。全書八卷,70篇。由東晉葛洪著。
該書主要記敘了各種急性病癥,慢性病急性發作的治療方藥,針灸外治,還記錄了天花 ,腳氣病,結核病,狂犬病,被認為是中國免疫思想的萌芽。
j,針經和診脈法兩書
i,洗冤集錄
中國古代法醫學著作,全書五卷,53目約7萬字。有南宋宋慈所著,出書與1247年,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比意大利人菲德利斯法醫書要早350多年。
全書內容極為豐富,紀述了人體解剖,檢驗尸體,勘查現場,鑒定死亡原因,以及自殺或謀殺的各種現象,各種毒物和急救解毒的方法。還記載了,人工呼吸,銀針驗毒,砒霜中毒等。
y,醫宗金鑒
清朝乾隆四年,由太醫吳謙負責編修的一部漢醫叢書,書名由乾隆皇帝欽定。全書共分90卷,是中國綜合性中醫醫書中比較完善而又簡便的一種,全書采集了上至春秋戰國,下至明清時期的歷代醫學之精華。圖,說,方,論齊全,并附有歌訣便于記誦。
全書挑選了70多位官員共同編修,歷時三年終于完成。
(下集,中醫藏象學研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