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釣魚大概是在十歲左右的時候,那是一個春夏之交的星期天,因為不上學幾個小伙伴便約好到離家不遠的一口堰塘去釣魚。魚鉤、魚桿、釣線、浮標都是臨時自制的,再在比較肥沃而又潮濕的地方挖蚯蚓作魚餌,還拿了一只小木桶用來裝魚,一切準備就緒,便抱著極大希望和熱情奔向選好的堰塘。
因為有太陽天氣熱,我們每個人都用小樹枝扎一頂帽子戴在頭上,看上去酷酷的,一切都弄好后便分別選擇站在臨水的樹蔭下下釣。先把準備好作魚餌的蚯蚓串在魚鉤上,再用力甩到堰塘中,接下的時間就是雙眼緊盯著塘中的浮標,剛開始時我看浮標不停地動既興奮又緊張趕緊起釣,結果不是沒魚就是魚在出水的時候掙脫掉落水中,魚餌 卻沒有了。看著旁邊的伙伴不急不躁,有的已經釣到魚了,我又急又無可奈何,這時年齡比我大、有釣魚經驗的伙伴告訴我,浮標剛動時還是魚兒在咬釣,只有浮標往水下沉時才說明魚兒已經被魚鉤鉤住了,這時起釣才能把魚釣上來。我按他教的方法去做果然有效果。
也許塘中缺乏魚兒生長的養料見到有美味從天而降,魚兒們紛至沓來,不到半天時間我釣了二十多條小鯽魚,小伙伴們比我的成果還豐富。雖然在樹蔭下活動,半天下來我們一個個的臉也曬得紅紅的,但大家很高興。我提著釣到的魚回家,奶奶看到我紅紅的臉嗔怪地說就知道到處野,也不曉得躲著太陽,看到我釣到的魚才停下嘮叨,反轉來還表揚了我,我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這之后我也曾釣過魚,但都沒有第一次的成果,有時在水邊坐半天還釣不到一條魚,三番五次之后我發現自己沒有釣魚所要的耐心,也就失去了釣魚的興趣。
參加工作后特別是近些年來,很多人對釣魚樂此不疲。我想釣魚的確是一項不錯的修身養性的好活動,在水邊既可吸收新鮮空氣、活動筋骨,還能磨練人的品性,讓人浮躁的情緒穩定下來。可我看到有些人釣魚卻把這種初心忘掉了,到人家精養池去釣,有時沒釣到魚,魚塘老板便給他用網網魚,無論是釣到的還是用網網到的魚價格比市場上買的魚貴多了,當然這種情況大多不是釣魚者買單。于是我更沒有心情釣魚了,不請人釣也不接受人請釣。
現在極少有人請釣了,似乎釣魚回歸為釣者尋樂、休閑、修身養性的活動,釣魚也不講成本,有的喜歡在大水庫、河流里釣,甚至有的幾個好友相約千里迢迢到有名的湖泊、海邊去釣,有的白天釣晚上也釣。
我問他們哪來那么大的癮(在我看來有的人已成癮)?有的說釣魚很有樂趣,人在上面動魚在下面動,魚出水快樂無比;有的說釣魚時什么都可以不想內心平靜;有的說釣魚可看透人生急不得慢不得、瘦水魚瘦魚好釣、肥水餌料要加倍、深水淺水招不同;有的說只是憑著釣魚的由頭,去外面放松放松,體驗體驗釣魚的樂趣,而且有些地方還專門為釣者開辟了旅游項目,據說生意非常好。
我想如果那天我又對釣魚產生了興趣一定不會是請釣或被請,也不會是那種到名湖、海島的旅游釣。我還是懷念兒時那種野釣,簡單的工具、三兩好友到不是人工放養的水面去垂釣,一邊看著浮標一邊沒有主題的閑談。修煉的是靜氣不釣人也免被人釣,想收獲的是大自然清新的空氣和除了浮標什么也不想的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