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開始閱讀妻子推薦并要求我學習的《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一書。書中分為13個部分,每一部分對應1件事——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其中1件事情。我計劃每天至少讀完1部分,1到2周讀完整本書。
我讀完了第1部分——他們絕不會姑息受害者心態。教學相長,雖然這是本育兒書,但它對我自己的成長同樣也啟發良多。陪伴寶寶,與寶寶共同成長,這始終是我心之向往的美好愿景。
所謂受害者心態,主要指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這里面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父母指父母的受害者心態,另一方面指孩子的受害者心態。
父母的受害者心態,顧名思義,指的是父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這里,我需要注意并加以改正。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不太愛“高興”的人,平日里唉聲嘆氣、憂愁失落的時候較多,生活中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讓我開懷大笑,高興點很高而悲傷點很低。書中強調,毋庸置疑這會直接影響寶寶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由于父母是她生活場景的絕大部分且具有一定的權威,因此她也會潛移默化地形成悲觀消極的性格。所以,我要改正自己身上這個“致命的缺陷”,學會快樂,生活中特別是在寶寶面前,少嘆氣,克制憂愁、焦慮等消極情緒,讓樂觀、陽光、健康的情緒洋溢在整個家庭中。與此同時,我和妻子還要特別關注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并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所經歷的這些,并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不能先入為主地給寶寶灌輸“弱者”心理。比如,在體育方面,我倆均不擅長,甚至較為差勁,記得我小時候,無論怎么努力,體育成績總是不盡人意,每次都要排在班里的最后梯隊,比我肥胖許多的同學成績都要比我好很多。但這只是我倆自己的事情,將來絕不能對寶寶強調,體育很難等類似的觀點,否則她就會在心態上先天的低人一等,順理成章地不去努力完成任何一個體育項目——因為權威且具有影響力的父母說過,體育很難!
而孩子的受害者心態,與父母的大同小異。生活中,寶寶肯定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挫折,這時候,抱怨、發牢騷甚至消極應對是人之常情。但作為父母,切不可為了照顧孩子情緒而順應寶寶的話題延續下去,這只會助長寶寶的受害者心態,使她因在逆境中而被她放大了的消極情緒在心中徹底地生根發芽。從今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她便會習慣地以這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判斷。正確的做法,應該幫助寶寶找出分析找出問題有利的一面,循循善誘,幫助她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應對一切,不斷培養寶寶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我慶幸自己閱讀了育兒書,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原先自己在生活中好多習以為常的習性習慣和思維方式,原來都是對寶寶成長的不利因素!我會不斷學習,改掉自己固有的毛病。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我看來,這并不是指家長應該給寶寶報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督促寶寶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提升多少多少分數等等,首先要做的,是作為父母應該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寶寶成長所在的這個原生家庭中的氛圍,更加健康陽光、積極向上,因為家庭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關鍵因素!
昨晚,允兒幾乎吵鬧了一宿,始終沒有安靜下來,既不是餓了,也沒有拉尿,但就是睡不踏實,隔一會兒就要醒一次。伴隨著允兒身體的日漸生長健壯,她也越來越活潑好動,渴望盡快融入這個溫暖如春、姿彩繽紛的世界。只是辛苦了妻子和護理老師,被淘氣的允兒折騰得幾乎一夜沒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