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贊揚孩子,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成長,而非批評式教育,這個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接受。
可真正要做到”會“贊賞孩子,”會“鼓勵孩子,這點還挺不容易。
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更新和輸入一些概念,確保我們的贊賞是真的對孩子有效。
需要刻進心里的一些觀念
1.在家里得到贊賞的孩子,比那些得不到贊賞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感覺會更好,更樂于接受生活的挑戰,也更愿意為自己設立較高的目標;
2.大人用贊賞的語氣,描述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與孩子有關的事物;
3.孩子在聽到這些描述后,就能夠得到被理解的感覺,能夠贊賞自己;
4.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來做表達;
5.常常掉進的陷阱:把評價當成贊賞,把評論當表揚;
那些掛在嘴邊最容易說出來的評價的詞匯,羅列出來,就像小警鐘一樣,時刻提醒著
1.你真棒
2.你真了不起
3.畫得真漂亮
4.真不錯
。。。
實例1
豆包因為被診斷為兒童哮喘,需要長期堅持藥物治療,有一個中藥,沖出來的味道都感覺到苦。開始喝的時候,我們是用小吸管給豆包喂。可后來,突然一天,豆包主動說要自己拿碗喝,一口氣就下肚了。我們大人都驚呆了。那接下來就進入到贊賞的階段。第一次出現這個情況,我們又陷入到評價表揚的坑里。夸孩子棒棒的,喝藥喝的好,真勇敢,你真棒之類的。后來想想,我們集體錯過一次真正贊賞孩子, 讓孩子能夠感受自己成長變化的機會。
還好,幸運的是,在一天晚上,豆包又決定自己喝藥了,不用吸管喂好幾次。喝完藥,豆包用紙擦著嘴,爸爸仍然說,豆包真棒。我趕緊提醒爸爸,說喝藥喝的真棒,具體描述。爸爸趕緊修正。然后我走近孩子,看著他,說,豆包,這個藥藥這么苦,豆包一口氣就喝完了,這個就叫”勇敢“。孩子看著我,眼睛都亮了一下,像是明白了什么,說,豆包勇敢,自己喝苦藥藥。
在這次之后,只要是喝這個中藥,豆包都是自發的選擇端碗一口氣喝完。
也許,真正的贊賞之后,就是在那么一瞬間,會有一種孩子突然間長大的感覺。
實例2
晚上我和豆包有兩個固定的節目時間,一個是書店游戲(進入臥室的前奏),一個是睡前故事(故事講完后會有一些交流)。在講完故事,就這故事有一些交流的時候,豆包主動分享他今天在幼兒園吃菜菜,也吃肉肉了,老師還表揚了他。(因為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和我溝通過,豆包有一些挑食)。聽到這里,我的眼睛亮了,首先高興的是,豆包主動分享幼兒園的事情,然后是他描述的事情表示他進步了,最后,這又是一次寶貴的”贊賞“的好機會。
豆包,媽媽感覺你因為吃菜菜,吃肉肉這個事情,也讓你很開心,是么?豆包笑的點點頭。我說,媽媽也很高興。這個就叫做”不挑食“,你做對,就應該這樣吃飯,豆包知道不挑食,多吃肉肉和菜菜,可以讓身體好。豆包回應說,可以讓病好的快,就不用喝藥藥了。我也點點頭。然后問他吃了幾碗,豆包說2碗。我問他,吃飽了是什么感覺,豆包就把肚子鼓起來,就是這樣。與孩子的聊天,就這么打開了。
這個短暫的交談,讓我這個當媽媽的甜蜜了好久。
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在成長的每一瞬,都是這些點滴的積累。作為父母,有意識,有學習,有踐行,有反思,自然到就像孩子會長大一樣,和他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