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提到關于《狐貍和刺猬》(收錄于以賽亞?柏林?《俄國思想家》)。對于柏林的這本《俄國思想家》我沒讀過,所以只能度娘下關于《狐貍和刺猬》大概核心思想:
狐貍是一種狡猾的動物,它能夠設計無數復雜的策略,偷偷向刺猬發動進攻。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縮成一個圓球,渾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貍行動迅速,皮毛光滑,腳步飛快,陰險狡猾,看上去準是贏家。而刺猬則毫不起眼,遺傳基因上就像豪豬和犰狳的雜交品種,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整天到處走動,尋覓食物和照料它的家。盡管狐貍比刺猬聰明,但是在實際中屢戰屢勝的卻是刺猬。
這則寓言說明,狐貍知道很多事,但是刺猬知道最重要的事,而這足以使它能從狡猾的狐貍中逃生。
其實,人也可以劃分成兩種基本類型:狐貍和刺猬。衣賽亞·伯林便是從這則寓言中得到啟發,他認狐貍的思維是“凌亂或是擴散的,在很多層次上發展”,從來沒有使它們的思想集中成為一個總體理論或統一觀點。而刺猬則把復雜的世界簡化成單個有組織性的觀點,一條基本原則或一個基本理念,發揮統帥和指導作用。不管世界多么復雜,刺猬都會把所有的挑戰和進退維谷的局面壓縮成簡單的 “刺猬定律”。
刺猬定律告訴我們:專注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而不去輕易分散自己的精力和資源。?
人人觀點各不同開始?。
個人倒是認為人應該不能簡單粗暴的劃分成兩種基本類型。人本身就是很復雜的綜合體,僅僅尼采關于人性的問題就寫了一本書,涉及人的方方面面,十分透徹和詳盡。??所以這里僅用一兩個動物實例來說明人,我不是很認同。(拍磚也不認同)
看了一些論點和說法,我覺得核心問題無非是需要專一化發展還是,應該多樣化發展的問題???。
其實完全沒必要將界限劃分的非常清楚。有些人適合多樣化發展,而有些人則適合專一發展。但不管怎么發展都需要找出最關鍵的點!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最最關鍵和核心的。很多時候教育都是在有了前提后,去指導你的行為準則。但是很多時候,對于前提的設定和尋找的卻很少體現。萬事皆有條件,皆有前提。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在特定的條件項下,去討論和交流。
在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什么地方的時候,那么最需要做的就是試錯,不停地嘗試方方面面?,直到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當然這適合學生?,有時間和精力去試錯,和嘗試失敗。然后在失敗中,分析得失,繼續前行。對于工作的人來說,還是從可以做的方面入手比較好,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蔡志忠先生應該說絕對專一了吧,從4歲開始認定就是要畫畫,一直到現在。可是他的數學是很棒的,記英語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在年初看了蔡老在央視節目上的演講和敘述。他其實也是在講關于核心競爭力的事情。跟年輕人說了如何去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靜心去做的方法,其實方法也是自我分析和重新認知自己的過程。
再舉個不專一的例子,達芬奇。這可不用說了,全才而且每個領域都有建樹?。再說愛因斯坦,小提琴的水平是一流的。
其實會發現,很多人其實都是在朝狐貍發展,只是在某一個點上它是擁有刺猬的精神,?或者有些人是擁有狐貍的特質,而在每項興趣愛好都加以鉆研,其實我認為這就是刺猬精神!
不管狐貍刺猬到底孰是孰非,很多事情就是你喜歡做的事情,不去研究鉆研,日后也成不了氣候,但很多人是即使喜歡也只是3分熱度,或者因為不科學,不正確的方法導致夭折。
這里其實還是可以拿健身跑步說事情。關鍵在于,思考,學習,再思考,再學習的過程。也許有人會說好辛苦,但這種辛苦應該是其他人強加到當事人身上的。很多時候當事人并不認為枯燥和乏味。相反他們在解決掉一個問題的時候是很愉悅的。
很多時候,比方說用于安身立命的工作,我相信,單一孤立的工種應該很少了。一個項目工作,就是涉及很多方面的東西,心理學,團隊,項目管理,經濟常識,專業理論中的方方面面,寫作水平,邏輯思考能力等等,還能列舉很多。能做到皮毛真的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涉及方方面面!
?很多時候是拿著一份薪水干著一份工作,可是漸漸麻木的人很多。想干少、拿多、假多、還不用負責的活兒不可能有。在喝著茶,看著報,刷著手機還抱怨錢少的人,我可不認為真正思考過多少自己本職工作應該怎么做,以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話又扯遠了!對于狐貍和刺猬的問題,我倒覺得不應該是分開孤立的,尤其是現在社會的多元化,以及獲取知識資料的渠道很多,所以更應該好好利用這個環境,多面發展,然后從中找出一項深鉆,讓這一項可以成為樹干。
心不能急,踏實做事,聚沙成塔而已。反過來就是思考全面,因為堤毀于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