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吃肉的季節,一則是因為天冷——你在南方的艷陽里露著腰,她在北方的寒冬里裹著貂,而我不露腰也沒有貂,取暖全靠一身膘;二則夏季吃肉燥熱,冬季吃肉溫補,再加上火鍋、燉肉、醬肉、鹵肉這些個做法更適合冬天。
老貓的廚房很冷,但燉了肉的廚房頓時溫暖如春。
一般而言,羊肉更好,買來最好的羊肉用白水來煮熟,沾些鹽便是美味佳肴。只是好羊肉可遇不可求,選食材和選男/女朋友一樣,標準容易確定,卻架不住對方是個宅,你多少次乘地鐵、公交準備和他/她在人群中來一個驚鴻一瞥,而不可得。
老貓這次看上眼的是一塊牛腱子、一塊牛腩和兩塊豬皮,思量再三,決定將牛肉醬醬,同時制作一道冬季特色吃食豬皮凍。
醬牛肉
好的醬牛肉,要做到色澤醬紅,肉質緊實,紋理夾雜著的少許牛筋色黃而透明,切片時牛肉保持完整不松散,吃起來醬香濃郁,酥嫩爽口,不硬不柴。
第一步是腌制。將牛腱子和牛腩一切為二,用鹽、胡椒粉、鹽、糖、胡椒粒、洋蔥、蘋果、檸檬汁、酒、味極鮮醬油,腌制一晚上。蘋果是老貓一時興起扔進去的,原本是要加醋的,但是老貓天生對醋沒有好感,又想加一些東西來分解牛肉的油膩,遂擠了點檸檬、加了一顆蘋果。
第二步是焯熟。雖說在腌制前老貓用冷水將牛肉泡制了大約1個小時以去除血水,但不能將血和雜質除凈,焯熟是極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焯好后再用冷水再泡制以緊實肉質,同時清洗掉雜質。焯水的過程中可以加一些姜片、料酒以去除腥氣。
第三步是燉制。老貓的配方是八角、丁香、草果、豆蔻、良姜、花椒,以及山楂、姜片、洋蔥。切記不可加大蔥。按說老貓是山東人,吃蔥簡直是從娘胎里帶出來的習慣。但燉肉加大蔥會燉出莫名其妙的蔥臭味,很不美好。所以老貓寧愿加洋蔥也不要加大蔥。
切洋蔥,容易淚牛滿面,不如放到冰箱里凍一凍,保證你一層一層剝開它的心,也不會傷心到流淚。
第四步是放涼。熱牛肉肉質不夠緊實,一切就散,涼透的醬牛肉顏值高了不少,也很容易切成薄片,沾一點醬料,嚼,唇齒留香。
豬皮凍
凍是被冷凝結的湯,不似湯那般熱情,而是保持著矜持、高冷的姿態,包裹著或咸鮮、或甜糯,舌尖的擁抱是凍的弱點,漸自融化……
其實不過是一碗豬皮凍,哪來那么多詞匯?
一、切豬皮。
話說,老貓是第一次煮豬皮凍,這才發現豬皮是如此韌性十足的食材,如何鋒利的刀也切不動,還險些切著貓瓜子,所以,老貓是用剪刀剪的。把兩塊豬皮切成條狀物(有些像魷魚條),剪刀和手都累壞了。
二、焯水去腥氣。
豬皮有很大的味道,而豬皮凍幾乎什么味道都沒有,靠得就是焯水,加一塊良姜、數片生姜來焯水,還連續焯了兩次,將那種來自于食材本身的腥臭味和油膩感才去除干凈。不過,老貓想,是不是焯熟后的豬皮切起來更容易些?
三、燉,用高壓鍋燉。
焯好水的豬皮、水、生抽、老抽、生姜、良姜,并提前配好的調料盒(內含蒜、花椒、八角、桂皮、橘皮、草果)一并放入高壓鍋中燉煮。時間嘛,待高壓鍋開始“吹口哨”,計時十分鐘即可。燉好后,可以撈撈雜質(因老貓連續焯水兩次,幾乎沒有),再煮一次,收收湯汁。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和溫度了。
四、切片,被醬汁,開吃吧。
琥珀色的半透明凍里間或是白色的豬皮,顏值頗高,誰能想象前一天晚上它還是臭乎乎、丑乎乎的豬皮呢?時間真的是把殺豬刀呀!
讓我們紅塵作伴,吃得肥肥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