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這本書是啟蒙式的。以前說到哲學要么覺得高深莫測,要么嗤之以鼻。一是覺得哲學是歷史的結晶,有太多前人的智慧。二來認為哲學思來想去也沒想出個什么。記得我在大學接觸到第一本哲學書談論的內容:為什么母雞能生蛋而公雞不生蛋。把一個生活常識性的見解硬用哲學的方法給證明出來,現在才發現,當時我是用實證主義的觀點把這本書給拋棄了,用晦澀難懂的邏輯去證明一個不需要證明的東西,對一個普通讀者來說有多大用呢。
這本書用非常有趣的、簡單的觀點把哲學的發展史娓娓道來。從蘇格拉底開始到海森堡;從形而上追求宇宙終極真理,到最后發現量子永遠不確定意味著宇宙沒有終極真理可言。蘇格拉底說:永遠都要懷疑。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休謨說: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陽會照樣升起。康德說:我們看到的是加工過的世界,好比帶了有色眼鏡。黑格爾說:真理就是世界變化不止的過程。叔本華說:生命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質,而不是理性。尼采說:上帝已死。愛因斯坦說:上帝從來不擲骰子。海森堡說:上帝擲骰子。霍金說:哲學已死。
發展到現在,最終取勝是科學,但科學就一定不會錯嗎?歐幾里何說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愛因斯坦說,平行線也會相交。那之前的哲學毫無用處?作者在最后一章中寫到: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呢?什么知識是真實可信的呢?對于客觀經驗領域,拒斥科學方法和科學成果是不可能的。對于世界的本質,沒有標準答案可言,愿意相信什么都可以,可以相信不可知論、相信先天認識形式,也可以像中國的一些哲學家那樣,相信真理是不能說的,是主觀的,非理性的,只能靠領悟,還可以相信世界是一場大夢,或者相信宗教教條。也可以說:世界的本質就是我的信念。我相信世界的本質是什么,他就是什么。
我以前一直相信宇宙存在終極真理,看了此書我依然相信,我同樣也認可黑格爾的哲學,是歷史的,是發展的,會慢慢接近真理。我知道還可以從實用論下手:哪些哲學觀點對我工作學習有幫助,我就去接受它;反之則棄。
假若我堅信我眼中的世界,那任何人都阻擋不了,誰也沒法證明誰對誰錯。偉大的哲學家都如此,更何況我們凡人。所以不要輕易否定別人,更不要急著否定自己,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用一生去探尋自己的真理,孜孜不倦。那宇宙的真理是什么?我認為,就是相信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才能發現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