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文化里,每個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都以膽怯、懦弱為恥,以勇敢、堅強為榮,而“冒險”,顯然是彰顯勇氣的最常用方式。
相信從小到大,你也一直被這樣洗腦:想賺大錢?那就得有冒險精神。
這其實是最普遍、最有害的“坊間傳說”。
1.規避風險是成功者的最高境界
首先,我們可以把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觀察者;另外一種是行動者。他們對于冒險這個概念的理解很可能非常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比如:腦外科醫生做開顱手術,他的每一個動作看起來都是“危險”的,一點點的失誤就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可這是觀察者的角度,從行動者的角度來看:首先,他的目標是成功而不是冒險;其次他就是被訓練來完成觀察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還有,他是專家,知道什么危險什么不危險,知道怎么做是真正的冒險,更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效地避險……
在整個過程中,觀察者時時刻刻體會到危險,心驚膽戰,覺得行動者在不斷冒險,最后因為冒險而成功。可實際上,行動者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避險,而不是如何冒險。
于是,請你仔細想想,當我們看到有人完成高難度動作的時候——我們是觀察者,他們是行動者——他們若是“經驗豐富”,那所謂的“經驗”,更可能是“避險經驗”,而不是“冒險經驗”。
而如若不經提醒,我們這些觀察者就可能出現理解偏差,誤認為人家所擁有的是豐富的“冒險經驗”。
2.冒最小的風險,賺最大的收益
小時候常常以為冒險是證明勇氣,后來讀書多了,歷史看明白了才知道:冒險常常是他人對冒險者的理解,而不是所謂“冒險”成功的人的行動。
比如我們熟知的哥倫布,他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冒險家,是因為他堅信地球確實是圓的,而且堅信到愿意用行動去證明,用商業去收獲的地步。
專家不輕易冒險——雖然電影、小說里經常大肆渲染主角如何在關鍵時刻“冒險”。因為那是大眾娛樂,不那么描寫,大眾不相信。
我們要做的是,要去成為專家,錘煉自己的學習能力,需要什么就學習什么,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然后像專家一樣思考、決策、行動。
3.你要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
別人也許會贊賞你的勇氣,你卻需要知道,“勇敢”從來都不應該是需要自我證明的東西。要知道,只有愛面子的笨蛋們才需要證明自己有勇氣。他們不懂的是,一時的面子保全了,他們卻早已因此成為時間碾壓的對象。
所以一定要認真仔細地,看傻瓜們冒險。看多了,你的避險經驗就豐富了。
如何區分自己是在“看傻瓜冒險”,還是正在被當作“冒險中的傻瓜”?這里有一條簡單樸實的判斷標準:能否清晰說出“行動依據”。
如果你的依據只不過是“別人都這么做”、“大家都這么想”、“我得到了小道消息”等等,那么你成為被別人觀察的“傻瓜”的幾率就很大。
有獨立判斷的人,總能給出清晰的依據,即便它不是每次都正確,但一定是可以通過反饋來修正的。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在磨練自己的判斷能力。否則,就很有可能變成別人學習的標本。
最終的結論是這樣的: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深入思考到你的結論已經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要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才行。
這樣的時候,你做出來的事情,別人會嚇到,他們覺得你在冒險,你卻知道實際上是怎么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