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決定命運,決定選擇的是價值觀;于是,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價值觀養成過程中,最應該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個:以偏概全。
絕大多數人被自己所局限,無法從“自己的世界”里跳出來,去觀察整個世界,或者說,起碼跳出來之后,去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哪怕不是整個世界),去看到一個更真實的世界(哪怕依然尚未完全接近真實)。于是,不可能選對,只能選錯。
2016 年美國總統競選,希拉里落敗。有一個我相對比較信服的說法是,希拉里敗在她實際上并不了解身處中低層的美國白人選民的想法,也從來沒有真正“放下身段”去美國中部去體察民情……于是,最終,希拉里“以偏概全”地、“一廂情愿”地把很多“看法”誤以為“事實”,進而做出了很多時候實際上是低級錯誤的決策。
按照這種說法的解釋,希拉里的失敗,是精英階層自以為是的失敗。
以偏概全的另一個說法是自以為是。大到競選總統,小到工作中的項目與方案,再小到朋友,愛人及親子之間的日常意見不同引起爭議,以偏概全,自以為是的就這樣普遍地存在著,我們整個人生當下的狀態都是前期做大大小小的選擇題和解答題的結果,以偏概全的思維若不一步步修正,直接影響著我們做題的正確性,從而過不好我們的一生。
跳出以偏概全的思維的陷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且從有意識到習得并運用一項思維,中間也是不斷需要修正的,這之間也經常是難以知道自己的觀點與所作的決定是否有以偏概全,那么怎樣在短期和長期培養自己公正客觀的思維習慣呢?
一.短期:溝通時從耐心傾聽,不打斷他人講話開始,培養自己同理心與同情心
這個習慣的養成,成效最快,基本上一次溝通自我態度的轉變,便能使當次溝通更良性。大多數人是表現型人格,相對來說,以偏概全在這類人身上比較嚴重,他們有個特點是沒耐心,在溝通時表現活躍,一直在表述自己的觀點,輕易打斷他人的話或轉移話題,有的甚至經常直接說出那句:你聽我講!事實上誰講的都不一定是對的,能以公正客觀態度來對待事情的人,往往在溝通中表現得比較從容,能耐心聽,語速緩慢,我們就從這個溝通習慣來開始吧!久而久之,人家的溝通意愿也更強,內心也更平靜,道出的觀點與意愿也更加客觀真實。這涉及到良好的溝通,有點跑題,沒錯,良好的溝通才能讓自己聽到更多的聲音,掌握的信息量多了,才能讓我們真正去篩選分析思路,得出的結論和所作的決定才能相對公正客觀。長期不能與人互動作深入溝通的人,以偏概全的機率最高。
二.長期練習:冥想加多閱讀哲學類書籍,多看辨證節目
冥想是時下較為推崇的很好的釋放壓力方式之一,笑來老師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中也有講到冥想,他稱作為坐享。為什么在跳出以偏概全思維陷阱也推薦冥想呢?冥就想不是提高元認知能力的工具之一嗎?以偏概全就是思維局限,這個局限跟平時腦子塞得滿當當的息息相關,冥想能很好的騰空腦子,釋放身心壓力。元認知力是良性思維的統稱,去以偏概全就是能以多維角度思考問題,是良性思維之一,二者兩脈相通。提高了元認知,便在思考問題時不會以偏概全。最近在踐行的第三次冥想時,便被震撼到了,我挺直脊背,感受著平和的呼吸,思緒飄浮著,冥想是不能想事兒的,我卻不自覺地恍惚間問了自己一句話,你撐到現在累了吧?接著淚如雨下,跟個孩子似地失聲痛哭,哭完后,整個原本壓抑的身心徹底輕松了,結著洗了把臉該干嘛干嘛去了。冥想的過程是做腦體操的過程,同時也能和自己心靈對話,以前不信,踐行后便信了。
哲學比較偏門,文字不能夠像當下流行的雞湯文那樣給人以心靈上的愉悅感,雞湯文的視角偏感性,哲學就是理性思維,以公正客觀的視角來禪述事物,文字甚至是晦澀難懂的,如果難以繼續看下去,可以看下簡書的部分寫有關哲學的文章,他們已經將原本的晦澀去掉了,文章變得通俗易懂,個人推薦大家看下盆小豬這位作者寫的有關哲學的文章。
思維辨證類的電視節目,我們可以看下《奇葩說》和《曉松奇談》,不光可欣賞大咖的魅力,還可在他們輕松幽默之中看到多視角辨證,放松自己緊崩的神經。
跳出以偏概全的思維陷阱,是每個人應該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為什么如此重要?因為它使一個人擁有多維度多視角,從而真正的提高了自己做人生各種選擇題和問答題的能力,從道學上來說,這使人能真正的拓展了心量,變得更加包容,能容,就是接近智慧了,擁有智慧的大腦,就是擁有了一把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
以上是個人對跳出以偏概全思維陷阱的部分認知,由于個人的視野有限,所表達的觀點難免以偏概全。
是為上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