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xué)表明,0~2歲是嬰兒安全感的養(yǎng)成期,一個人一生的安全感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的。一個安全感很足的小孩,是陽光自信的,它相信愛,也勇于探索,智商情商都有很好的發(fā)展。相對的安全感不那么高的小孩,一定是有些畏手畏腳,陰沉抑郁的,它無法放開去探究這個世界,它大部分精力都在尋找安全感上,也就沒有多余的精力來發(fā)展智力情商,不相信愛。小時候安全感底低的女孩,長大了可能會早戀,十幾歲就早早的就確定一個人,要求他只能對你好,但感情也不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由于她內(nèi)心安全感低,就會常常懷疑別人的忠誠,查手機啊,查行蹤啊,最終無法忍受,導(dǎo)致感情破裂。還有另一種極端就是不談戀愛,不結(jié)婚,不相信有人會真正愛自己,自己也沒有能力付出愛。安全感的缺失不僅僅體現(xiàn)在談戀愛上,未來的工作學(xué)習(xí)交友都有影響,可以說影響一生的幸福。
那么安全感來自哪里呢?
對于小嬰兒來說當(dāng)然是來自爸爸媽媽或主要養(yǎng)育者。對于我國的國情,主要養(yǎng)育者可能還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者保姆,不論怎樣,這個除爸爸媽媽外的主要養(yǎng)育者,最好不要經(jīng)常換,有的家里三天兩頭換保姆,對于小孩來說,經(jīng)常換陌生面孔和他單獨在一起是很可怕的事。安全感和物質(zhì)富足與否關(guān)系不大,以前家庭條件好的家庭不多,大家家里都一樣窮,也有小孩長的很好,就是這個道理。
怎么培養(yǎng)安全感?
首先,在孩子是嬰兒的時候,爸爸媽媽對小嬰兒發(fā)出的一切信號(主要是哭)一定要及時反應(yīng)。有的家庭說,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樣是不對的,小嬰兒并不知道什么是要挾,他們哭一定是遇到了問題,餓了,拉了,肚子疼,或者是心里不爽,總之他需要媽媽的安慰,這個時候,沒人搭理他,沒人幫助他,對小嬰兒安全感來說是極大的摧毀,所以堅決不要這樣做。不但要立刻做出回應(yīng),而且要告訴他,你好可愛,媽媽好愛你,媽媽永遠在你身邊~
其次,爸爸媽媽要拿出時間來陪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可能對媽媽的需求大一些,畢竟要經(jīng)常,不分晝夜的要吃奶,媽媽有奶的話盡量要親喂。等大一些要會走了,就喜歡要跟著爸爸玩兒了。反正我家女兒才一歲,就特別喜歡賴著她爸爸,就算爸爸在睡覺在看書,她安靜的坐在旁邊自己玩兒她也樂此不疲。(血緣親情真是神奇)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就要盡量每天早點回家,多些時間陪伴孩子。特別重要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上班出門前一定要跟小孩打招呼,決不能悄悄的走掉,跟小孩做好出門前的儀式,抱抱親親,說好媽媽要出去干什么,大概多久回來,讓寶寶主動和你說再見,都是比較好的方式。
最后,爸爸媽媽不要在小孩面前吵架崩潰。因為小孩特別容易自我歸因,他會以為都是因為他你們才吵架。好多爸爸媽媽吵架了,小孩就跑來說:你們不要吵架好不好,我以后會乖乖的~他以為是他哪里做錯了,然后心里特別害怕爸爸媽媽不要他了。所以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那你說誰還沒有產(chǎn)生矛盾的時候啊,產(chǎn)生矛盾了作為父母的可以背地里好好討論一下矛盾問題,不一定非要大吼大叫的,什么都可以好好說,有了孩子以后父母也要好好修煉心性,做到心平氣和的。那你說我們在外面打架,然后回到家假裝平靜行不行。no,也不要,你不要以為小嬰兒躺在那里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其實他們的感知能力是很強的,研究表明,小嬰兒從胎兒的時候就能感受到母體的心情,然后有焦慮的反應(yīng)。所以還是那句話,就不要大吵大鬧,就淡定,修煉心性,這是為人父母該有的素質(zhì)。
有人說給孩子最好的安全感就是爸爸媽媽相愛,以上說的都是基于這一點,當(dāng)然打罵虐待遺棄等寫在刑法里的行為根本都不需要說了。愛孩子,科學(xué)的愛孩子,愛你的另一半,感謝幫你帶孩子的父母,感恩你擁有的一切。世界的和諧運轉(zhuǎn)不就是要依靠愛嗎,只要心中有愛,相信每位父母都能做的更好,每個小孩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每個家庭都能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