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解釋從老夫子的角度來推斷的話,我建議采納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
現實中有朋友就是這般孝順母親的,母親身體老弱,雖然還能自理,但已年高,他就對母親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照,家務請鐘點工幫助,自己陪著母親一起共同生活。如有外出旅行,委托鄰居和鐘點工多多關照,請自己的姊妹們天天和母親電話溝通,每天和家人網絡聯系了解母親情況。
閑聊時,問他為什么能做到對母親這么好?他很理所當然地回答,從小父母親對他是格外愛護,(受國人多半重男經女的影響,父母對他側重遠大于他姊妹),他就這么一個兒子,他不對父母好,要對誰好。
這是我現實中比較了解的一位孝子,因其單身,盡孝無憂。但大部分的人都已成家立業,有自己獨立的小家庭,孩子學習,自己工作,家庭事務紛雜。父母那里用心便少多了。有事電話聯系,周末偶爾去看看父母,年長體弱不能自理的,就送到養老院,不定期去看望。這也是一種孝,但已經淡了許多。
還有一種是人在他鄉,學習、工作、生活著。對遠在老家的父母一年都不一定有一次回家看望,每月最多數次電話聯系問候,這種孝已經浮于淺表。
還有父母惡的,子女惡的,就不一一展開描述。
所謂人生百態,孝也百態。
【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注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謚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病。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評析】
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對于這里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3.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本文采用第三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