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降臨,每當人們喜歡仰頭看看那漫天的星星,而我則更愿意把目光交付給居民樓的萬家燈火。我在想啊,那一間間煥發著暖暖光輝的小盒子里一定有那么一個發光發熱的核心部位,把溫暖的橙光和無限的溫馨由內而外散發出來,以至于穿透了泥磚墻吸引了樓外遠遠站著的我,如果每個家里真有那么一個核心’’供暖’部位,那么毫無疑問,一定是那間被菜香充斥的廚房,那鍋鏟與美食碰撞嘩嘩作響的地方,那一家人圍坐的歡聲笑語,那被幸福環繞的餐桌。因為所有的愛在這里伴隨著溫暖孕育而生,發光發熱。
爸爸工作很忙,以前很多時候自己都來不及吃午餐,但每天晚上都會準時出現在廚房里為我們做晚餐,對于做菜這件事從不假手于人。吃著爸爸精心準備的飯菜,習以為常又不下廚的我以為每天做飯并不是什么難事。出國后才發現,做出一桌像樣的飯菜并不是那么容易。那需要的不僅僅是會做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在準備和制作過程中付出的心血,和一個讓你做飯的理由。為什么這樣說呢,做飯這件事在一開始會很困難,不知道怎么把胡蘿卜切成絲,不知道蒸蛋羹要加溫水,不知道三個人到底應該往鍋里加多少米。但時間長了,這一切就會變得信手拈來,做起來也定不會有原先那么費勁。但真正阻礙我們做飯的并不是這些基礎因素,而是在我們的心中做飯的價值到底有多少,愿不愿意為這件事情付出時間和精力。在國外呆了一年發現身邊很多年齡偏大的學姐學長都不那么喜歡做飯,喜歡叫各種外賣隨便打發,我也一樣,覺得做飯繁瑣不堪,不想每天花時間做飯,不想花心思思考今天到底要吃什么,覺得吃飯不過是件小事。閑著沒事心血來潮,好不容易想自己嘗試著做點東西,又被老媽吐槽說做飯炒菜對女生的皮膚不好。
記得我舍友對我說,不是我不愿意做,是我其實并沒有真的那么想吃。這句話說來也沒錯,細細想來自己確實沒有那么喜歡吃的東西,如果真的想吃,過程再繁瑣估計也會不嫌其擾。身邊總有喜歡做飯的人,即使他們并沒有那么熱衷于美食,即使其中的某些小伙伴做飯真的不怎么樣,但他們還是這么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做著。吃過很多人做的菜,遇到了很多對美食孜孜以求的人,也遇到了健康飲食拒絕外食的圣斗士。靜下來想一想,其實不想做飯的我們缺少的是一個做飯的理由,缺少一種做飯的心境,或許也可以說我們還不夠成熟,不懂得好好照顧自己,不懂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胃。
記得每年家里過年,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早早便齊聚一堂,不需要阿姨動手,早晨7:00大家便直撲菜市場,一路上商量著做這個做那個,這個是二姨家的妹妹最愛吃的,那個是兮兮和果兒最愛吃的,這樣一趟下來買來的肉菜果蔬可以塞滿足足三輛車的后背箱。回到家脫下冬日厚重的外套,小孩子們忙著去吧車里的東西搬進廚房,大人們則立即挽起了袖子開始摘洗切煮各種工序。應該是遺傳了外公的手藝,外婆家的每一個孩子都很會做菜。大舅舅每次過年給大家做的就是他最拿手的獅子頭,香辣鍋,茄子芋頭花,腌菜炒肉;二舅則精于做鹵菜,鴨掌,豬蹄,豬肚,雞胗。。。每一樣食物在舅舅的鹵汁里都變得無比美味。三舅則會做各種傳說中的大菜“黃燜芋兒雞”,“牛耙敷”,“八仙過海”;媽媽就總給大家做紅燒鯽魚。楊家的大廚們占據了大半個廚房,爸爸舅媽們就在一旁給他們當助手,煮一煮年菜,熬一鍋蟲草雞湯。就這樣,大年三十全家人忙活一天,在夕陽西下時可以把所有菜端上餐桌。在餐桌上發完紅包,大家就可以開始動手夾菜。每次都因為菜實在太多,每樣東西都只能小小的這么嘗上一口,就吃飽了,年菜和鹵菜只能變成宵夜的角色。
一年一次的大年三十這樣費力氣的做一頓飯其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一年就那么一次。但不巧的是,我的家庭有一個雷打不動的傳統,兩周一次的家庭聚會,每家輪換著承辦這一月兩次的”盛會”,但無倫是在哪家聚餐,大家都早早出現,買菜的,煲湯的,做鹵汁的,又是這樣忙活一天。搶占不到廚房的哥哥姐姐們也會帶來各種好吃的,例如一家離家20公里的pizza店里的招牌薄餅墨西哥牛肉 pizza,例如蘋果西家的千層,例如福照樓當天煲的福壽汽鍋雞。偶爾碰到舅舅爸爸公司很忙抽不開身,大家便早早為他們專門留下飯菜。很小的時候只覺得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就很開心,慢慢長大讀懂了那一頓頓飯菜中更深層次的含義。忙碌并不真是為了晚上那頓可口的飯菜,而是在愛里每個人都想奉獻自己,都想給對方最好的,也都在盡全力這么做。
初中的我是個workaholic,每天沉浸在學習中不能自拔,記得當時我們學校的食堂在整個昆明市都很出名,我卻很少下樓吃過飯,基本頓頓等著別人給我送上來。我問爸爸,為什么阿姨每天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做飯上,難道不覺得可惜嗎?爸爸說因為那是阿姨的工作。這個回答正中我的下懷,“那為什么老爸你每天也花很多時間做飯呢,很多食物的烹飪過程其實極其浪費時間“。爸爸說的回答是,當你為你愛的人每天做上一桌子盛滿心意的晚餐,看著他們一口口吃下你親手做的飯菜,聽著他們說好吃,一天的辛苦就此被慰籍,你的心里會無比的充實和滿足。我突然懂了為什么爸爸每次還沒等到我把菜送到嘴里就急急問我好不好吃,也讀懂了外婆因為我說好吃,忙著去找朋友學燜筍燒肉,然后瞪大眼睛張開嘴巴,看著我一口口吃下最愛的飯菜。
媽媽是我們家里的女王,從下被外公外婆和她的三個哥哥寵著,說她飛揚跋扈一點也不夸張。那么不會做飯,也就是這個大小姐的天然屬性。但你一定不知道的是,我們家的早餐常常吸引著很多很多fans的眼球,而這些早餐杰作都出自于我媽媽之手。媽媽牌早餐通常顏值極高,里面的內容也有很高的含金量。為準備一家人的早餐,老媽充分運用了她的小資情調和對身邊各種美食的敏銳嗅覺。一盤早餐里,法棍一定是很早去昆明飯店買下的,拿破侖酥一定是櫻花假日酒店里預定的,牛油果芒果奶昔里果蔬奶的比例也是用精準的廚房電子秤稱下的。當然爸爸牌吐司,蛋撻,蝴蝶酥也會不定期出現在早餐桌上。在《愛,就在一起吃早餐》中媽媽最愛的一段話就是:“早餐真像愛情啊,雖然早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卻仍然在在細微處帶給我愉悅和感動。從單身到成立家庭,早餐就像空氣一樣讓人感到依賴”。顯而易見,這不是一頓普通的早餐,是一種生活的藝術,爸爸媽媽對彼此和家庭無限的愛意都藏在每天的早餐里。
在我家書房里,還可以看見很多媽媽收集的關于美食制作的繪本,一本本精致的美食把書房裝點得不再那么沉悶,靜靜坐下來翻看這些書,你會發現,他們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和心境。我記得有一本中信集團出版的繪本,《早安》。因為喜歡畫畫,我對于任何一本精致的繪本都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但往往吸引我的都是那些高超的繪畫技術和巧思。《早安》這本繪畫,說不上繪畫有多引人入勝,吸引我的一種人生態度和生活智慧。在這本繪本里展示了很多健康的早餐食譜,美食達人的生活分享,還有健康生活的標準。如何通過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把每一天都過滿足,是這本書的一項重要論調。有趣的繪本,吸引著有趣的人的目光也引發他們得思考。“食材像一個好脾氣的姑娘,無論我們怎樣加工,她都莞爾一笑,欣然接受,然后做出一頓出乎意料的美味,滋潤身心。”不得不承認,早餐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它只等在合適的時刻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靈動的心緒,去促成那些屏息難忘的瞬間。所以烹調食物和享用美食其實是一個極其幸福的過程。為了吃上一頓美味不遠萬里,為吃上一頓美味付出心力。這樣的口腹之欲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崇尚和信仰,書里說“一個愿意為自己做出一頓美味早餐的人一定過得很幸福,很自律”。我很贊同他的觀點,因為一個對入口食物都沒有要求的人,生活一定過得有那么一些混亂。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胃,也就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
有時間的話好好給自己做頓飯吧,或者給你愛的人做頓飯。不敬自由,不敬過往,敬一起出去吃椰子雞喝酒,敬一起在廚房研究一下午菜譜,敬一起做溫柔的吃貨。因為愛就是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頓飯,愛自己,愛別人,愛同樣愛著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