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余話
今天,走出校園的大門,多多少少都能聽到關于這樣一句話“原來xx被別人包養過,難怪那是……”。是被包養的人群比率增加了還是雞蛋里挑骨頭?誰清誰楚誰知道,畢竟每個人都喜歡喜歡聽八卦新聞報道。
但,無論何種原因,“大學生被包養”這話題,基本每日簽到,從不間斷,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人走這條路了。 我們不能說,這樣不好,那樣不行,畢竟身體也是她、他們的本錢,只是她們聰明的把這換成了金幣而已。
那,我們該怪誰?這時,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我火退役球衣的姚明哥拍過一公益廣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
金主會對我說:“你這人真奇怪,我有錢,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關你屁事。”也是,關我們什么事情。你是大齡單身的人,我們不能去阻止你去談場關于金錢交易的愛情故事,畢竟每個人都有戀愛的自由。但是,聽好了,如果你是已婚人士,如果已開始了這段交易,恭喜你離破產越來越近,離父子反目成仇更近了……最后只有三種下場。一、要么離婚,小三扶正,接著小三拿你的錢養情人,你的錢不再是你的錢,“你狠狠過黃金榮?錢多過黃金榮?”還不是被耍;二、不離婚,家分兩頭,老了只剩錢,你只有死了大家才開心;還沒人知道你包養小三,等別人知道時,你已經犯罪、破產了。原因為何?要么遇騙子要么小三的胃口越來越大你卻愿意選擇走了一條不歸路。當然,無論何種選擇,一女同侍父子的概率挺大的。
現在我們說下“賣”的。二十出頭,無論男女,你就選擇了“被包養”這條路。當然,這是一條捷徑,只是人生按照百歲來算,你還有七十多歲,你又打算干嘛去呢?到了七十歲又找個人包養你?還是“我在五十歲就找到包養我下輩子的人了”。你就那么確定包養你的人會照顧你那么久,誰敢說半路沒個車禍失個蹤?所謂的“包養”,它都是有期限的,一旦過了那就是過了,而你的價值只會是在最開始的時候最有值錢而已。說到這,有人會說“你這不就是要她們學會包養延展技能?”是的,做什么東西都不能盲目,你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可不是房事,其他能力生存能力)。比如你能摳得出主人的錢去投資,自己開一家店,回頭記得提現交費,法律文件寫自己的名字。為啥?從交了錢,填上你的名字,法律文件生效時起,這就是你的財產了,就算翻臉不認人時你們都能活下去。如果分手了,我們是該再“被包養”還是找個不錯的人嫁了?看你魅力咯,前者永遠把“小三”的帽子帶下去,后者去“小三”戴正室之冠。如果選擇后者,心中不知道為何會有一股邪惡的力量,要是我與她結婚,一年半載玩膩后,偷摸拐騙弄家財,果斷離婚拋去!這才是真的是迎娶白富美,走上自己的人生巔峰。
現在說到大學生的我們,不是被包養的人群。而能被包養的人,都是我們這一群人中的顏值代表者。原本同一個階段,同樣的資源就應該搭配同類異性資源。現在好,把好的都挑走了,剩下的就讓我們了?原本就男女比例“6:4”還有兩成的人孤獨終老,再加個“被包養”那起碼也得有三成人孤獨終老了,可悲。那我們該怎么做?努力賺錢,當我們也要錢了,那時真的是“黃金單身漢”,接著也包養二十出頭的大學生。真TMD惡性循環。
所以,一切都是資本運作作祟,歸根結底那就由資本終結它。他們包養你,你就得大膽包天的貪他們錢,這東西就算摔得多疼都會有無數的人再出現且不覺得這樣會疼,以及是無法收拾干凈的。當哪一天,法律文件出臺了專門針對包養方面的法律時,那時估計算是成功解決問題了。不過按我所判斷,22世紀后都未必……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余話”,不止喝了雞湯還有料的公眾號就是好的關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