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 ?寫在趙惠萍老師《墨含清韻》文集付梓之際
這究竟是怎樣一位女子?讀完《墨含清韻》文稿后,忍不住在心里又追問一次。其實,此前像這樣追問就已很多次了!
前不久我還在讀趙惠萍老師的《案頭江南》,沒過多長時日,她怎又推出一本散文大著!而這本書無論思想內(nèi)涵,文字風格,框架構(gòu)思,還是排版設(shè)計上,相較前幾本著作又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升,呈現(xiàn)出迥異的特質(zhì)和非凡氣象。看著已經(jīng)成形的文稿,除了驚嘆我只能驚嘆!
錢塘江畔的文癡,絕非虛名,這種癡是入了骨髓淌在血液里的。我所接觸和交往的一些寫手或作家,他們愛好文字出于種種原因,其中不少或是被利鎖名韁所馭使,或是裝點門面附庸風雅。但像趙老師把文字當作純粹的一種愛好,并把這種愛好做得如此徹底和潔凈,除了她似乎難以找到別人了。一如她在《藥香脈脈顯仁心》里寫道:“對中醫(yī)學的關(guān)心,其實簡單純粹,只源于對身體的關(guān)心,除此別無其它。與喜歡文字一樣,并沒有多少世俗想法。”
懷無用之心,方能寫出天地間真意趣真性情的文章。文字并不應(yīng)許任何可以落實的利益,它所能予人的,不過是人心的寬闊和豐盈。說到底,文學是心靈的事業(yè)。
當我讀到《我穿旗袍已經(jīng)好多年》一文時,眼前立馬浮現(xiàn)出這樣一位女子:身著藍色真絲旗袍,靜立湖畔,手持水均益牌凈水器,身姿曼妙,玲瓏剔透,清澈微笑的眉目間,盡顯女性的從容、俏麗和優(yōu)雅。這是趙老師在一家報刊上為凈水器廠家作形象代言。絲綢流質(zhì)的清雅和華貴,妥貼著從婀娜曲線上滑過,淡煙一樣的女子沉浸在旗袍的韻致里,獨特的東方風情和復(fù)古修身的精妙,完美統(tǒng)一于這位青蔥麗質(zhì)的江南才女身上,仿佛她生來就為旗袍。
天生的美質(zhì)和后天的癡愛,趙老師有很深的旗袍情結(jié)。曾讀過不少她寫的旗袍方面的詩文。《案頭江南》里的就有精彩語段,印象相當深刻:“旗袍女子是節(jié)氣里的尤物,美到讓人中邪中毒,美到讓人駐足窒息,一如易安居士誤入藕花深處,渾然晨暮,懵然東西。其實旗袍女子很普通,僅是一首花間小令。”而在本文集里她又如此寫道:“旗袍的風情,不是別的衣裝可以相比擬的,她是一種情節(jié),一種夢幻,是鐫刻在骨子里的一種美麗。有完美流動的線條,有古典唯美的詩情,還有一種令人仰望的高貴畫意。如一樹清婉的梨花,一撥美好的木槿,一株嫣紅的梅影,積淀了數(shù)百年的風情,從骨子里一點一點沁染出來,伴著款款江南水,靜謐而又婉約地掩映在一幅古意的畫軸里。”
熟悉她的人知道,這位深愛旗袍的女子生活中并非只有旗袍和文字,實際上她的生活極其多元,諸如詩詞、水墨、琴箏、攝影,以及旅行等等,現(xiàn)在還鉆研中醫(yī)。愛好廣泛豐富,是對生活的深愛和懷有極大的熱情。這些當中,只需一項就足以修身立世了,而趙老師卻以眾元素的集合體、琴文書畫多面手從容游弋于塵世光陰里。
現(xiàn)如今還有這樣的美才女,倒是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民國那些燦若星辰的掃眉才子們,張愛玲、陸小曼、林徽因、唐瑛、趙四小姐……莫非這些曾經(jīng)風華絕代的女子中,似乎哪位從風花雪月的民國穿越而來,讓人橫生時空錯位的驚愕感。
別看這位呵氣若蘭,外形嬌美,溫婉如水的女子,卻以驚人的才情、卓越的識見、豐盈宏闊的內(nèi)心世界,帶來剽悍和犀利的沖擊氣場。僅以“秀外慧中”一詞不足以涵蓋她的才華和氣質(zhì),而在漢語世界里一時又難以找到準確妥貼的語匯來形容。
我只能借英國當代詩人西格夫里·薩松的一個名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來形容趙惠萍老師的人與文,自認為十分恰當。薩松的這句詩中文意思:我心里有猛虎在細嗅薔薇。
并非是我電影看多了,硬把美女和野獸綁架在一塊。這里的“猛虎”當指人性,心志,或精神氣場等,并非指外形和體貌。其“薔薇”亦然。這句經(jīng)典妙就妙在表現(xiàn)出許多哲人難以言清的話:人性兩種相對的本質(zhì),但同時更表現(xiàn)出它們本質(zhì)的調(diào)和。
人性往往有陰陽或剛?cè)岬膬擅妫缧坌耘c雌性,如偉岸與秀美,如金剛怒目與佳人低眉。人或多或少兼有這兩種氣質(zhì)。而一個作家的文字同樣有其精神特質(zhì),正如趙老師在文中所言:“文字和人一樣,都有自己的風范和氣質(zhì)。外表的東西也許容易被外界改頭換面,但內(nèi)涵和韻味是裝不得來的。”(《夏風吹來》)有楊柳岸曉風殘月,就有大江東去;有淺斟低唱的紅牙板,就有鐵綽板銅琵琶;有鐵馬秋風塞北,就有杏花春雨江南……這是文風上猛虎與薔薇的分野。
作為鐵桿粉絲,有幸讀到她的幾本著作,算是比較了解她的文字及寫作心路,見證她風格的形成、堅守、突圍、改變,以及她為這種改變所付出的艱辛和心血。
敢于嘗試新事物,敢于突破固有藩籬,舍棄舊我激活新我,要的就是一種猛虎精神。而在這本《墨含清韻》成書過程中,為盡快完成文稿的準備,有陣子她沒晝沒夜的寫作,當時才情滔滔涌蕩,靈感來襲猶如神助,從而文字上出現(xiàn)可喜的井噴。感覺她就像一位沉勇的斗士,又恰如拼命三郎。尤其前段高溫酷暑,且不顧身體情況下,辛苦創(chuàng)作和校稿,非有猛虎心志不能為之。
而文集里所收錄的《醉酒狂歌嘯長天》《瘦體天鉤汴梁月》《彈一曲〈霸王卸甲〉》等文章,更能彰顯這位看似嬌柔的女子劍指昆侖、金戈鐵馬的豪邁一面,其行文運筆流暢瀟灑,其文氣吞萬里如虎!
然而她在文集里小詩里寫道——
想有一間書屋,抬頭見梅 ?/ ?旁逸在窗口,暗香飄來 ?/ ?閉目,集中所有的心神,拈一縷入懷 ?/ ?立于夕陽 ?/ ?從唐詩錦瑟里,我遠眺清風 ?/ ?在水墨里誦經(jīng) ?/ ?案幾上擺滿花草,未必是菊 ?/ ?也可是蕩漾的絕句。風一吹,夢就直奔幽深。
以詩的形式開宗明義,如此深愛塵世的好,卻又愿意在琴韻書香里結(jié)廬,皈依一間屬于自己的小屋。她在文中寫道:“在這個貌似欣欣向榮的紅塵里,我幸慶自己,還能懷一顆平常心,于歲月深處安靜的聽琴、品茶,水墨,自修。幸慶還有一間遮風的小屋,讓時光緩緩流過,慢下來,把凋零的日子過成詩……”
從中我又窺見一位恬靜淡泊,不染纖塵,守清風抱明月的隱士。就算未讀她的散文,單看每輯前那幾首簡約而又蘊藉的可人小詩,也許你就能喜歡上這本大著。
而這位在我看來既是斗士又是隱士的美女作家,其琴文書畫,博才眾能,諸多素養(yǎng),涵蘊一身,文字上又是詩詞散文古典現(xiàn)代眾體皆擅,頗有名士風采。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文字的知性,是我喜讀她文章的一大原因。知性,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間,抑或兩者糅合。光有感性,則顯得隨興任意,有時不免膚淺;只講理性,則陷溺枯澀和學究,靈動不足。兩者融合,互補短長,則可相得益彰。趙老師散文思想厚重且富有質(zhì)地,語言老道表達嫻熟,且不失自然流暢,詩意芬芳。
讀《一剪梅花夢》《案頭江南》時,給我的感覺,趙老師文章就具有濃郁的個性抒情色彩,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表述和抒情方式。字里行間,總是充盈著詩詞的古色古香,原因就在于,她善于把古詩詞意境糅到自己的文中,古詩詞的詞句,先把它們拆散,然后再把它們重新組合,成為嶄新的表達。從長期抒寫的過程中,趙老師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形式和技巧,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字品相和氣質(zhì),即擁有了風格。
散文大家梁實秋和余光中,都對散文語言創(chuàng)新的重視,強調(diào)獨特的文調(diào)和表達形式。從趙老師文字,可看到她扎實豐贍的古文修養(yǎng),對古代散文及詩詞極為熟悉。
風格對一位作家來說很重要。見到文字能夠知道誰寫的,說明這位作家有自己風格,此時他們才算成熟的作家。
一旦形成風格,文字便上了個臺階。不過若長期流連其間,逡巡不前,又會使人產(chǎn)生審美疲勞,逐漸弱化了閱讀興趣,這時風格又成了一種束縛作家的桎梏和瓶頸。突破它顯得尤為必要。而這,浴火涅槃,破繭重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少人遇到寫作高原現(xiàn)象,長期止步不前,甚至出現(xiàn)江郎才盡的憾事。
而《墨含清韻》這本大作,就是趙惠萍老師挑戰(zhàn)自我突破囿限,其宏闊的視野、精美的文筆,以及全新的結(jié)構(gòu)體例,成功說明趙老師已然勝利突圍,尤其《草木芬芳》一輯文筆給我?guī)韯e樣的閱讀愉悅和享受。
整輯寫的基本是植物,如《草木藥香解語花》《別有微涼處,時節(jié)正秋分》《靜靜地,做一杯茶》等,再加其它輯里的《我是一朵桃花》《春枝偏倚宋詞處》,這些精美的散文充分表現(xiàn)她對草木的鐘愛,以及能夠在普通的草木細微處發(fā)現(xiàn)非凡的宏大生存意義和美。
為什么要去寫這些植物?或許作者自己內(nèi)在的品質(zhì)與這些植物相似契合。而最大的契合之處,植物只要給些陽光,它們就記的生長,就會感恩地生長。
“越來越喜歡從容的做一枝花,如果做,就要做一株清清的蘭,有禪意的美。積塵纏綿的歲月,學會欣賞與包容,雖然有風塵,但仍然有暗香。我愿是一株蘭,開在清淺的人世間,每天用沾著露珠的筆,書寫最煙火的禪意。帶著歲月沉淀下來的清明簡淡,從喧嘩熱鬧的外境回歸逐漸安頓的內(nèi)心。堅強而柔韌地生長著,是對付光陰最好的方式,無論卑賤,還是富貴,只要生長著,可以聽得到風自由地吹,看到內(nèi)心的慈悲和淚水……”
“做一個植物女子,不浮、不躁、不膩。清清爽爽往那里一站、一坐、一笑,不張揚,卻有驚天動地的靜氣。”趙老師就這樣若蘭,若梅,若菊,亦若茶,以植物的姿勢活在塵世間,優(yōu)雅著,從容著,美麗著!
余光中說,一位散文家如果不能兼擅敘事與寫景,只能憑空地,無端地主觀抒情,作品會偏向躡虛,不能落實,更談不上出虛入實,虛實相生。在《墨含清韻》里,趙老師有意對以往濃重的抒情作了修正,此著敘事、寫景、記人,以及詩評均有收錄,融抒情散文與學者散文于一爐,讀來典雅婉麗,又骨骼清新,一派大家氣象。
從這部著作可看到,趙老師的寫作達到了上乘境界。初讀如品一壺龍井,再讀壺中卻有大天地,就會發(fā)現(xiàn)一字一句全是功底。功底就是一個人的學識才情、思想境界,以及為人品質(zhì)在筆下的融會與貫通。有學問文章才能博識深邃,有見解立論方可自成一家,此書有“賢師良友”一輯可窺全豹;有才氣文字才會活靈活現(xiàn),有技巧走筆才能爐火純青,“書齋墨韻”“指間天籟”兩輯詮釋趙老師文筆不是一般的精彩!
她的文字,細讀有玉石相觸之聲,有清茗相伴之悅,散淡溫和之中不乏儒雅俊美之氣,看似自由隨心,信手拈來,內(nèi)在卻有琴音箏韻從容流淌,有著疏朗淡遠、高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相信讀者捧讀之后,定會像我一樣慨嘆這是怎樣的女子——她就是那樣,清淡如煙,素衣仙袂的低彈慢吟行走在時光的隧道中,斜倚江南煙雨,潑墨寫意,撫琴賦詩,蔥蘢成逶迤山川江河的唐風宋韻。
她若從江南水鄉(xiāng)深處走來,她若旗袍款笑,一定柔美如薔薇,卻又頓時給天地,以清明與驚艷!
我很期待這本書!
2016年8月于伏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