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呂舒欣
她是荷恬心語及素研兩個品牌的創始人,呂舒欣。她渴望熱情的表達,非言語,都表露在食物里。
她是產品家更是企業家,在無肉不歡的時代里,給素食文化創造了生命,將健康低碳輕生活的理想孵化成型并影響了很多大連人。
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事業與家庭不同角色中智慧切換,既不讓生活被事業所困,也不因家庭把事業所累,把持著互不相擾的相對平衡狀態。
她笑靨如花、明眸皓齒、靈韻素雅、溫柔歡喜,碧玉容顏看不出歲月流年,更有種一念之慈,萬物皆善,頂上生出燦爛圓光的和諧親近感。
◆Thinking◆
閱前思考:繁忙的生活,怎樣能把日子變的有秩序,能夠主動安排時間,成為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讓別人替你做決定?
本次采訪,呂舒欣真誠地講述了她創建品牌、傳播素食文化的心路歷程,并述說了她真實的生活狀態。
她的人生無法復制,但是她身上的企業家品格卻值得粘貼。
1、人生就是不斷做選擇的累積,無所謂對與錯
剛認識舒欣姐時,只知道她是「荷恬心語」和「素研」的創始人,并不知曉她曾有倒騰過服裝買賣并在連鎖餐飲行業打過工的經歷。采訪交談中,才了解她前前后后的放棄與選擇。大學畢業時她沒有去家里安排的政府機關部門工作,選擇自主創業,代理了阿迪達斯、耐克等國際運動品牌。
放棄現成的機會,放下高材生的光環,干著被長輩們貼上“不務正業”標簽的行當,她并不覺得遺憾,而這些辛勞讓她很直接地學習到服務行業的商業模式,不斷思考背后的經營之道。正因有所嘗試、抓住時機,方能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問:回顧當初創業的經歷,您最想把什么經驗分享給現在創業青年?
舒欣姐:每一個時代里,年輕的創業者要比很多老企業家更先嗅到商業契機,并不是因為年輕人有什么獨到的商業眼光,而是身處這個年代,更了解時代主流群體的消費需求。
1998年做國際運動品牌時,因價格高消費者認知少,在國內還未真正開始流行,先下手代理就算先搶占了市場先機。
問:創業初期,沒有經驗,吃過什么虧?
舒欣姐:當初進了一些帶釘的球鞋,好多高中生因為偶像情結買走,買回家也不舍得穿,就擺在那里,而且那個年代還沒有相應的場地可以使用,造成600多元的球鞋打5折也賣不出去。因此積壓了很多庫存無路銷售,僅僅4個月就出現了現金流虧空的狀況。
那段時間家里人還是希望我走仕途,不用這么辛苦,但我不喜歡那種安逸的狀態。后來我就帶著這些存貨與其它城市店里的貨進行交換,換回來一些新衛衣,也在一些高中同學的幫助下渡過難關。
創業之后就會知道沒有新貨,就沒有生意,一直是死循環。各種各樣的坑實在太多了,臟苦累絕對是門檻,而且是每個人必須要經歷的,只有堅持渡過,才可能成功。
問:創業后真正實現盈利是什么時候?有哪些因素讓生意開始好轉?
舒欣姐:真正實現盈利是從代理杰克瓊斯開始。
因為杰克瓊斯上貨周期短,新品上店的頻率快,類似于現在ZARA的頻率并且庫存品類樣式豐滿,如果別的品牌促成你一個月一次的購買,那么杰克瓊斯就可以讓你在15天內進店回購。
總公司還會幫各代理商培訓員工的服務能力及銷售技能。現在到BESTSELLER旗下的VERO MODA、ONLY、JACK&JONES等店里還能體會出那種“關懷”的服務。只不過,現如今人們更喜歡獨立自主、自由的選購,但是在當初那個年代,這種服務能留住顧客,口碑也很好。
我的技巧是不賣小單子,會幫助顧客搭配出來多種適用不同場景的衣服。賣的人數雖然少,但是從我的店里出去的顧客基本會帶走3套場景的服飾,每一單的成交量大概在2000元左右,所以那段時間的效益非常好。
問:后來為什么沒有繼續做服裝行業而開了素食店?
舒欣姐:后續我又代理了歐時力、李維斯等國際時裝品牌,因為不斷接觸各種新品牌、學習各種營銷理念,就萌生了一個念頭——要自己做品牌。
服裝生意與創意有關,把客人打扮的很漂亮我特別開心,但有一個現象是,店里店長們進的貨品銷售量都非常棒,而我上貨的服裝只能在打折季銷售出去,后來我就退出了第一線,只控制服裝進貨的結構比例。只是長久下去我沒有了創造的樂趣,工作也感受不到快樂。
后期想做素食餐廳是代理服裝品牌去上海開員工培訓會的時候,我經常帶員工去宋淵博在上海創辦的“棗子樹”素食餐廳,加之我常年練習瑜伽從2003年開始吃素,以及媒體不斷報到出食品安全問題,心里慢慢產生了責任與理想結合的使命感,覺得自己可以承載的更多一些。
既能讓人們吃到健康放心用材安全的食品,又可以把你個人想要的創意融合進去,設計菜式,設計菜牌,設計餐廳裝修風格等。所以,從2006年底,我就開始轉戰到餐飲行業,也把自創品牌的目標鎖定在素食餐廳領域。
于丹《有夢不覺人生寒》里有句話:“完全失控的人生是一種失敗,而完全可控的人生則是另一種無聊。行走在可控與不可控之間,才是創造。”呂舒欣走的就是一條創造之路,以夢為馬,風雨兼程。
2、商業與情懷博弈、理性與感性并存
新品牌要熬出影響力需要漫長的過程,素食品牌的創建更是難了幾分,難就難在觀念的改變,習慣的改變以及文化的改變。過去提到吃素,要么會有人嗤之以鼻清淡之味毫無肉香四溢,讓原本人性中的欲望,禁錮在清湯寡水中;要么會與宗教信仰聯想到一起,表現出或敬而遠之的退避或帶有根深蒂固誤解的偏見。
然而「荷恬心語」和「素研」的出現改變了大部分人的成見,很多還是年輕人,他們漸漸偏愛上這種清素感,在正常的飲食生活里,增添茹素之選,追求給腸胃做減負同時也給摸爬滾打在紛雜人事中的心靈注入平和安謐的能量。
問:從服裝行業轉到餐飲行業做了哪些準備,經歷了哪些事?
舒欣姐:2006年底我面試了很多連鎖餐飲行業,最終選擇去吉野家,因為那里更有工作氛圍,就干了一年多。現在我能把所有吉野家的飯都做出來,哈哈。
剛去當服務生時,我洗了一個月的米和碗,晚上回家發現手是裂的,都沒法撫摸孩子。后來我總結,為什么吉野家的飯很香很好吃,因為他們要把米洗到足夠的次數,把米洗透。在監管上,如何確保你會把米洗足夠次數呢,就是在頭頂上會有監控,但不會時時看管而是定期抽檢。
后來,我悟出來一個道理,當領導不給員工制定標準時,員工的狀態是散漫的,工作也是無章法的,對于員工本身更是很難熬的。我被要求洗七次米的時候,心里并不覺得難熬,反而會數著次數同時思考如何能洗的好洗的快。
除此之外,店長不會在我工作的7個小時給我培訓,而是在另外2個小時考核我有關工作站的內容。時間長了,就知道了他們的組織是怎么培養人才,讓企業和員工各有所得。既能讓你好好工作,也會給你學習的空間。
問:自己做餐飲之后,是如何在大眾美食中脫穎而出,讓更多喜愛雞鴨魚肉,海鮮擼串的年輕人對小眾的素食文化萌生好感甚至是產生喜愛?
舒欣姐:有不少餐飲界前輩講究菜品藝術,專研在一道道菜的工藝。我做餐飲是將味道、營養、餐盤、環境氛圍等各種概念、元素重組呈現。
再比方說減肥是大家特別感興趣的話題,我們就會設計出來相關的菜品,將瘦身觀念融入到整個餐廳的經營理念中,從飲食結構,食材選取和營養搭配中做創新和結合,連輔料的食材也是選擇素食制作,既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又保證了大家的瘦身需求。
素食餐廳雖小眾,但是很有意義,不僅提倡人們注重健康,教顧客合理膳食,更希望大家能關注環保層面的問題還有對動物保護的問題。
我們用精益求精的菜品和貼心極致的服務跟粉絲交流。經過循循善誘的引導,會發現店里的顧客一直在增長,不少食客成為店里的代言人,帶動身邊的朋友來,這些新粉絲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飲食方式,細小甚微的改變就是新的開始。
(記錄片里講述當人們享受通過折磨、殘害其他生命所帶來的快樂之時,地球變成了令人不忍卒睹的屠宰場。)
問:長期吃素對身體有什么好處,不會造成一些營養的缺失嗎?
舒欣姐:沒做餐飲前不合理的素食,讓我一度瘦到70斤,其實健康也好、美味也罷;凡事過猶不及。美味與健康,在于適度;烹飪與食材搭配,在于平衡。
在北京的瑜伽老師曾教我們多吃悅性食物,人的身體才能真正吸收其中的營養,讓人從內而外散發出幸福感煥發新生,讓人脫胎換骨。但我們平時吃了很多惰性實物,往往成為體內的負擔、讓心靈受累,表現出焦躁不安、沒耐心、充滿負面思考的特質。
而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在素食中都能找到替代品,比方說減肥時要多補充蛋白質,尤其是女生,要不然皮膚會變得沒有光澤,而蠶豆中就含有大量的蛋白,就是非常好的攝入源。
問:「荷恬心語」和「素研」這兩家餐廳更鐘愛哪一家店?還有什么新的商業計劃嗎?
舒新姐:更鐘愛「荷恬心語」,這家店的文字是我6年前寫的,1年前寫「素研」的時候,感覺就是兩個時代。
「荷恬心語」的氣氛較重,裝飾風格上包涵很多信仰上的內容,寄予了我更多的情感。
「素研」的氛圍則很輕松,是年輕人喜歡的輕生活的概念。但是當你開始考慮更多商業結構時,個性化的東西就少了一些,呈現出來的內容會更加規范,會被更多人喜歡,但是自己未必會喜歡。
不過「素研」的菜品做的很純粹、極致也很苛刻,的確會有顧客覺得不適應覺得難吃,不像「荷恬心語」有防葷類的菜,但是「素研」的口碑卻很高,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越來越多人喜歡素食。
所以新的規劃會考慮為大家提供更簡便的用餐方式,像羅森超市的模式,讓想吃素食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吃到。
素食主義本無壞處,之所以讓很多人產生偏見,是它容易讓人產生自滿和偽善。但有這種態度的人是極少數的,大多數素食主義者背后所顯現的是尊敬生靈的誠意,還有“心安茅屋穩,定性菜根香”的平常心及出離心。
如此繁忙的工作,我好奇舒欣姐如何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得到的答案卻是,她基本全年無休,每周會固定周六晚上陪伴家人,其余時間基本在工作。她每天早上4點起床,思考、學習、做計劃,還要為孩子準備早餐,偶爾還會送孩子上學。而上班的路上,她要聽各種財經資訊、時事新聞了解政府新政策,一個企業能否抓住新機遇,需要在這些信息中提取再做深度思考。
她留給自己騰空心念的時間是練瑜伽的時候。悠然自得的閑暇時光是她現在可望而不可及的,偶爾早起出門看到樹枝上雀躍的小鳥,想要享受片刻的清閑,大腦也會不自覺地回歸理性,去思考工作中的事。
她形容這種生活是既不浪漫又程序化的,但必須這么過。企業正處于上升階段,她要帶領團隊向前向外,創始人這個身份讓她事事親力親為,時時刻刻都在狀態。研制新菜的時候她都會親自品嘗,畢竟員工不都是素食主義者,無法從素食者的身份去感受。
曾經的她不喜歡長期封閉又短視的工作帶來的冷漠感,創業之后,她漸漸感受到管理工作也無法感性生活,即便在人性化的管理中,仍然要制度為大,秩序為主。
舒欣姐反復強調,無論從事什么行業,一個人只要想做成一項事業,就要高度自律。喬布斯有這么一段話:“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這段話正是舒欣姐的座右銘。
3、事業與家庭的平衡,是無論多忙心底的那份顧及一直都在
談及商業的舒欣姐語速飛快,機敏有謀略,行事也雷厲風行。談及家人她變成了另外一幅柔軟模樣,還會提及她的一些困擾,一些遺憾,一些執著,但是星星點點之語之后又很快從小悲觀中轉念生愛。
因為女兒喜歡電競游戲,她會去看《微微一笑很傾城》,還跟女兒說,選擇男朋友就選肖奈這樣的大神,沒想到被閨女潑了句冷水,說“現實中哪會有這么完美之人”,仿佛她才是那個少女心爆棚的中學生。
舒欣姐的丈夫是她的高中同學,也是她的初戀,更是她義無反顧奔向事業的堅強后盾。對她來說,或許沒有時間你儂我儂時時相依,但在心里愛情則是她的全部。
問:現在的身份既是事業家又是妻子、母親,如何兼顧工作和家庭兩者之間的平衡?
舒欣姐:不同的角色真的需要適實轉變,當然,心里會擔憂忽略了老公、長輩,也怕失去陪伴子女成長的機會。所以,陪伴家人的時候要絕不處理工作,什么急事都放下,而工作的時候也不想家里的事兒。
經常與女兒聊天時,會發現她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姑娘。我們希望她將來走藝術道路,但是她卻對商業最感興趣,她對我的事業也有她的理解。
有一次我要擴展新店到商場談生意,詢問她對此事的看法,她會說出‘媽媽對員工好,那么開店就可以讓更多的人有工作的機會;入駐商場,也會為商場增加收益;到商場逛街的人還吃到健康的食品。’這一瞬間,讓你覺得對待孩子的教育,你沒有缺失什么、忽略什么,他們的人生觀、思想價值觀都是正確的。
女兒對學習無興趣,但她特別喜歡網游,知道程序員的工作辛苦但還是想去學習研究,就連騰訊最賺錢的項目是游戲業務也是她告訴我的。兒子現在還小,不過他也有他的個性。
父母陪伴子女就是那一段路,在這段路上培養他們正向的觀念就夠了,不要為他們計劃人生、為他們做選擇,父母再用心鋪路,人生的路也要他們自己走。
也許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一種使命感,關于生命和情感都有自己的歸屬,于是就一定會有放棄,即使不舍。
生命只是一個過程,最大限度地遵從自己的內心也是一種活法。
呂舒欣的活法是將猛虎之剛,薔薇之柔,同存于一心。因為心里“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人便能動能靜,能屈能伸,能笑能哭,能復雜也能天真!
后記:
2個半小時的采訪中,呂舒欣還講述了她與朋友間的友誼,還為我們推薦了媒體界的前輩。采訪結束后,又送給我們一人一本名叫《大地母親時代的來臨》的書,是一本專為現代忙碌女性而寫的覺醒修煉心法,幫助女性戰勝內心的煩惱,找回溫柔慈悲智慧,蛻變為圓滿的女人。
引用周國平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心靈,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
這是一種身體力行才能正悟的道理,并非拋開一切世俗,去尋找只屬于自己的安樂。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護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縱使日后百萬載歲月沉浮,都不及此時活在當下。換句話說,人的使命就是盡好老天賦予的兩個主要職責,好好做自然之子,好好做萬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