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北京的包容和多元文化,大三實習時,拿著介紹信,揣著我媽縫在秋衣里的一千塊,坐著火車來到北京。
抵京后幾天,很幸運得到一外企實習面試機會,和老外面試官愉快地聊公司文化,說等二次面試,一個禮拜后杳無音訊,打電話咨詢面試官,問“不是說要給第二次機會么”,人家解釋覺得實習生流動性大,常常剛培訓完轉身去了別的公司,“可是這樣不公平呀,明明說了要給機會的”我說,電話里展開討論說服,說到千里迢迢從家鄉來到北京尋夢,對方同意了。
后來一家五百強美國公司,經歷了一人身任多職,每天神經崩很緊,離吃藥不遠了的那種,不過在一個崗位就學習了幾個工種。神經快崩斷時,懷孕了,想起學姐說過,懷孕時要向前一步,去學了個MBA,生完孩子后兩年,重新回去上班。
然后是一家北歐五百強公司,先后做了項目,商務和銷售運營經理,也經歷了帶人。這一段,我一度覺得是大家跟不上我的節奏,后來才明白帶人是要發揮員工的主動性,起起伏伏這樣。在公司一呆就是十幾年,老二也出生了,雖然心里一直想“人挪活,樹挪死”這茬,不死心。
現在剛剛離開公司兩個多月,想在教育這行發展。雖然自己有兩個孩子,懂點parenting skill 會點英文,又憑什么才能進這個行業呢。兩個月前,有幸去了一兩千人左右的國際學校,當志愿者做了一個大event 的chair, 就當是去教育行業實習了,一個月加了四十個微信好友,各種multi task,和長時間傾聽,創新和快速決定,有趣又充滿挑戰,很快了解到學校的組織結構和理念,event也很受好評。同時每天去學校看到孩子們的笑臉,真的是很開心。最近的變化,讓我看見了更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