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學習,沒有有效的輸出,都可能稱之為學習,因此,判斷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維度是輸出,而評價則可以用輸出量作為直接指標,把輸出結果的評價作為輸出的間接指標。而對學習輸出的判斷和評價,往往也就形成了學習目標制定的關鍵來源。
比如,我要學習英語,我期望學習英語之后的輸出是,能夠和說英語國家的人順暢的交流管理學方面的知識,那么,基于我對學習英語的輸出要求,就形成了我學習英語的學習方法或學習路徑:
1、學習英語口語和書面交流的一般知識。
2、學習管理學的專業英語,最好是在縮小一個范圍,如人力資源專業英語。
3、匹配用英語交流管理學的交流機會,如領英等渠道發掘。
從這個學習英語的案例可以看出:
1、學習的目標就是學習輸出對學習的要求。
2、學習輸出對學習的要求,規定了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3、學習內容的區分,影響學習資源的匹配、學習路徑的開發。
所以,基于學習輸出的的學習方法,才是真正管理學習過程的有效的學習方法,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學習方法,只能讓人越學越迷茫。
那么,如何基于學習的輸出組織學習的過程呢?
首先,清晰的界定學習的結果,以及學習輸出結果的反饋管道。
如學習吉他的目的是能夠讓自己有機會自彈自唱,這個學習的目的對學習的結果要求就是:1、得會唱。2、得會彈。那么,這個學習輸出的結果就要求學習吉他要做好兩個目標的分解,而不僅僅是會彈就行了。
而且,無論自己如何評價自我超然的學習能力,最好是將反饋納入學習的結果之中,并且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自我提升工具,畢竟,大腦學習的運作機制在沒有反饋的情況下,持續學習的動力會減弱,效果會打折扣,所以,就需要圍繞學習彈吉他這個初始目標,開發與之匹配的信息反饋系統,否則你就無法衡量你是否真的學會了彈吉他,或者達到了自彈自唱的學習輸出目標。
其次,依次排列基于學習輸出的內容次序,并一一攻破。
圍繞基于學習輸出的學習目標以及輸出的反饋管道的要求,就需要收集整理相應的學習資源及規劃建立反饋通道的路徑、指標、使用方法。
如我要學習PPT設計技能,我的學習內容包括:1、PPT軟件使用。2、邏輯思維的方法。3、思維的表達技巧。而且要建立與之匹配的反饋通管道,如,我怎么知道我的PPT軟件使用技能達到了我想要的學習輸出標準。
針對學習PPT設計技能的這三項技能,我究竟應該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呢?甚至我每項技能,我應該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呢?
不著急,因為一本能夠出版的書籍或發表的文章,本身已經自己解決了知識或技能學習的先后順序問題,拿來就學就可以了,關鍵是你從哪里拿到這些真正的學習資源?
1、看出版日期:很多微信號推薦閱讀書單,扯淡的比較多,因為知識自身的結構搭建需要一個過程的,你總是先上小學、在上中學、然后是大學,而不可能是先上大學、在上中學,然后是小學,這些閱讀書單,沒有這個功能,所以不足信。而一個最簡單的排序方法就是在一個專業領域內尋找權威的書籍,然后按照出版時間的先后排序即可。
2、看人物先后:每個領域大家在這個領域的出場是有先后順序的,這種先后順序很大程度上成為這些人物理論和實踐成果的先后順序的標志,所以,根據人物出生年月的先后順序查找其著作,也比按照別人提供的作為的書單更靠譜。
再次,選擇合適的輸出管道,及時輸出學習及收集學習的階段性成果。
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考試時的“臨陣磨槍”,考試前幾天搞個突擊學習,在以應試考試為背景下的教育體制下,往往也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不過這是一場學習的悲劇,因為,這種學習方法不叫學習方法,而是在浪費時間,不如去用來逛逛街或打個斗地主更有價值。
合適的輸出管道一定要和學習內容的類型相匹配的,比如你學了一段歷史,你可以用給別人講故事、在網上給人講故事、思考在今天該如何應用等方式,然后聽取受眾對你的評價和反饋信息,作為自己調整學習策略的參考。再比如,很多朋友想做講師,也用心學習講師授課技巧,但是,一直做不了講師的人仍大有人在,其實,今天講的機會太多,不一定非要站在三尺講臺上侃侃而談才叫講師,你完全可以在學習階段在一個直播平臺或視頻上傳平臺上,先練起來,然后根據聽眾的反饋、留言等,作為自我調整的參考和機會。
有人會有擔心,剛開始我學的也不多,講的也不好,采取上面這種方式,會不會自己打自己的臉,然后削弱自己的學習興趣呢?其實這個問題沒那么重要,重要的你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你把它當做自己的練習機會,別人也就會把它當成你練習的機會來評價,關鍵在于你得首先降低期望值,不要把最終目標當成一定階段的目標,這點在某知名視頻平臺上,實在是爛到家了,明明是自己在讀書,偏偏錄了視頻,把它作為自己在講課,然后收錢收錢,不知是否可曾想過,自己正在把自己往作死的路上推。
最后,組合使用學習內容且持續循環的學、練、反饋、提升。
學習輸出的目標,一般都是多個技能的綜合運用,而不是一個技能的單獨使用就能夠達到學習輸出的結果的,而在多個技能的綜合運用過程中,仍是學習、輸出、反饋、優化的套路。
比如,我想提高自己的授課技能,能夠獲得高滿意度的授課效果,為此,我也學習了心理學、TTT、PPT,等等一籮筐東西,但是我要真正的提高我的授課技能,必須要在“事上練”,選擇在綜合運用所學技能的場景進行不斷的練習、收集反饋以及自我提升,才能最終達到自我真正提升的學習輸出目標,而且此時的練習才是真正直達學習輸出結果的的練習,其練習的頻次、練習的質量、以及反饋信息對練習者的思考和改善,都是需要引起練習者足夠重視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技能的綜合運用具有秩序性,良好秩序促進學習輸出的效率和成果,而不良秩序則必然影響學習輸出的效率和成果,比如,你學了一堆如何做好PPT設計的東西,在具體設計過程中,你是先選模板,還是先做思維導圖,很顯然,應當先做思維導圖,然后再根據表達的需要去選模板,如果是先選模板,然后做思維導圖,無異于本末倒置,影響輸出的效率和效果。
研究學習方法的價值和目標,在于學習方法的確能夠促進自身學習效率的提升,學習效果的提高,無疑對于增加自身的工作、生活的價值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可以說與自身價值體現比較密切的一個方法論就是學習方法,由此可見,在如何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方法的研究、關注,是每個人都需要修煉的一門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