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學的時候,家里沒有什么書可讀。表哥長我四歲,他搖頭晃腦背課文時我已跟讀過,再無新鮮可言。
爺爺不識字,不知從哪找到一本書,做飯時每次撕一頁引火用。有一天被我發(fā)現(xiàn),遂據(jù)為己有。
物以稀為貴。我拿來后如獲至寶,白天晚上如饑似渴,看了一遍又一遍,還不忍釋卷。我喜歡的東西會不厭其煩反復閱讀,直到今天依然。
這本書沒有封面和目錄,更沒有結尾,它為什么能引人入勝呢?
原來這是半部《西游記》,只剩前十幾回。從猴王出世直到大鬧天宮,故事相對完整,難怪可以一遍遍翻閱。
如果說有哪部書能夠讓我從少年到青年,而今人到中年仍然愛不釋手,可以說,非《西游記》莫屬。
單說這印象最深的前十幾回,美猴王像極了敢想敢闖敢干的青年人。
猴王出世就是個孩子王做派,特別有勇有謀,敢作敢當。他獨自勇敢飛躍水簾洞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洞天,贏得了威信。想出人頭地,就要抓住機會,在能決定你前途命運的人物面前敢于表現(xiàn)。
懷著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四處拜師學藝,游歷海外,最后漂洋過海來到了西牛賀洲,相當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留學。最佳年齡時去了文憑含金量最高的國度。
留學不光要有熱情還需要極高悟性,方能求得真學問。他終于悟出玄機,贏得菩提祖師這位“書院派”名師泰斗的青睞,學到了西方發(fā)達國家前沿技術,拿到博士學位回國施展才華。
他用學到的技術收服七十二洞妖怪,結束了軍閥割據(jù),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可圈可點。這也是猴王最高光的時刻。
面對天庭各路神仙聯(lián)軍的侵略,他為民族獨立而戰(zhàn),決不屈服投降。身遭刀砍雷劈紅爐煉化,沒有流露出絲毫膽怯,可以說不畏強敵,不屈不撓。
矢志不渝,百煉成鋼。五行山下,餓了吃鐵丸,渴了喝銅汁,需要一副多么堅強隱忍包容萬物的腸胃呀!可他樂觀面對了五百年,只求思想上好好改造,生活上從來不提條件。
時至今日,每當拿起這部勵志小說,就會像觸電般想起自己幼小心靈深處根植的勇敢、不屈、勤奮,靈魂深處都是對青春的致敬,和對人生充滿未知的探索渴求。
《西游記》,讓我第一眼看到外部的世界,是陪伴我一生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