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

學會學習

學習,首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很多人的學習方法都有借鑒的意義,但是只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使自己持續不斷的學習下去,并且取得最終想要的結果。

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齋藤孝所著的《學會學習》從自身與16位名人的學習故事當中,告訴我們,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01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現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有效的進行學習。有些人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卻發現自己并沒有取得什么樣的成績,這時候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進而否定學習,從此,繼續著原樣的生活,這時候他往往還有了一個新的不良習慣,就是抱怨。

配合自己的節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果能做到這幾點,就能體會到成年人學習的有趣之處。即為: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堅持→突破。一旦掌握了這樣的學習公式,必然就會取得突破,也會帶來你人生的轉折。

02

這本書作者對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了概括和介紹,但是對我來說,我覺得并沒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倒是他介紹的16位名人,有幾位卻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和命名思考法”。

德魯克在95歲高齡的時候還這樣說道:工作之余,我每年都會給自己出一個題目,然后花三個月集中對其進行學習。2004年的時候,我學習了中國明代美術。之前我雖然收藏了很多的日本水墨畫作品,但卻不是很了解,對日本影響甚重的中國美術,通過這次學習,我有很多新的發現。

從德魯克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管理者,如何讓自己變得偉大的。他是一位終身學習者,他不但在自己的經營管理方面,花費了很大的心血,更是在學習上廣泛涉獵,嚴格要求自己,設定清晰的目標,并堅持完成。同時,他也開創了很多新的概念,他總是能夠看到事物的本質原理,然后為他命名。所以,命名技巧往往能夠揭露物質的本質,做命名訓練,可以練習自己看待事物本質的思考方式。

木田元的“外語背誦學習法”。

目前,老師在進入大學后,第一年學習了德語,第二年學習了希臘語,第三年學習了拉丁語,后來又在考上研究生后的第一年里集中學習了法語,他之所以能迅速掌握這么多種語言,訣竅就在于背誦,他認為背誦的訣竅,就是不斷重復。從他身上我看到的并不是外語學習方法,而是看到了:學習,不斷重復是熟練的前提,而學習的欲望是前進的動力。只有你對某項一直耿耿于懷的學習項目真正突破的時候,才能夠使你內心安定。逃避,往往并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而且如鯁在喉,永遠難以忘記。

佐伯祐三的“激情點燃法”。

佐伯祐三,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后,遠赴法國,有幸見到了大師莫里斯·德·弗拉曼克為自己的作品《裸婦》點評,結果卻遭到了非常嚴厲的批評。但正是這些嚴厲的評價,反而成為佐伯開始蛻變的契機。他開始明白,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畫什么、怎么畫,是絕對不可能成名的。從他身上,讓我看到了:不害怕批評,熱愛批評,因為在批評中,你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價值。我們每一個學習者更要打開自我,做各種嘗試才能找到自我,小心謹慎的模仿別人是根本沒有出路的!

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

村上春樹,剛成為專職作家不久后開始長跑,沒想到這一跑竟然跑了20多年!同時他也成為了一名偉大的作家。從他身上,讓我看到了:磨練身體,往往更能夠磨練我們的意志。無論我們要做什么樣的工作,我們一定要保持身心的健康。在學習或者工作當中,一定要掌握好節奏,要把學習、工作作為長期的目標去奮斗,而不逞一時之強。要對自己有正向的積極的心理暗示,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告別過去,積極向前!

03

學習也要勤加鍛煉。

作者在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介紹的時候,最能打動我的,就是他提到了:最好不要把目標設定在一到兩遍。如果給自己的要求是“通過做十遍達到完美”,就不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會覺得就算再第三遍第四遍的時候還不會,也完全沒有關系。學習的意義就在于要培養面對任何困難都能勇往直前,沉著應對的精神。

小結: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堅持→突破。

但是請記住,不要用學習知識的方法來學習技能,也不要限于無謂的尋找學習方式之中。最為關鍵的:看每一個名人的學習方法當中,無不包括了明確的目標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所以,請給自己設定:“做十遍,做到完美”的目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