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簡游攻略

新昌,古稱剡縣,又名石城。是浙東一座小縣城,但又是文化史上不可磨滅的地方。從史前時代的蘭沿遺址到十八名士歸隱處,文人墨客競相前來;從天臺山門戶到三生圣跡的越國敦煌——江南第一大佛,香客信徒虔誠叩首;從禪茶一味的禪茶哲理到如今雄踞一方的中國茶市,大佛龍井香飄萬里。

新昌主要景區

大佛寺,沃洲天姥山,穿巖十九峰三大核心風景名勝區。

(一)大佛寺核心景區

大佛寺又稱岳隱寺


佛心廣場


山門

首推的當然是天地靈氣,千年香火的江南第一大佛。在南朝齊梁年間經歷了護、淑、佑三代高僧才完成石窟造像。相傳護在參禪入定時候見到巖壁突放金光,于是發宏愿造像,歷經三代終成越國敦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據記載:公元486年,僧護來到石城,見仙髻巖數十丈高的徒削青壁,巖壁下流水叮咚,如聞琴弦之樂,不覺口念彌陀,拜到在地,立下“原造彌勒,敬擬千尺”的宏愿。此后他到處募化,悉心準備,十年后正式開工,但經營一年即勞累不堪,才淺淺鑿出一個浮雕式的面部輪廓,就病倒不起,臨終時囑咐徒弟僧俶“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辦成,再生當就吾志”。僧護園寂后,僧俶繼續雕鑿,雖“夙夜匪懈”,但因工程艱巨,資金無著,難以為繼。到了天監六年(507),才得到了梁武帝和建安王蕭偉的鼎力資助,并派來了僧祐來設計和指揮施工,僧祐是當時的一代高僧,是一流的建筑和造像大師,資金和人才得到了保證,大佛才得以完工。世稱“三生圣跡”,此外大佛寺內還有千佛禪寺、露天大佛等。

大佛寺周圍還有南巖寺,七盤仙谷,天燭湖

七盤仙谷

(二)沃洲湖,天姥山核心景區

是否還記得白居易筆下東南山水眉目,是佛還記得李白魂牽夢縈詠《夢游天姥吟留別》


沃洲湖

溪東是真君殿、文星文創園、青云山莊(民宿)和百果園組成的文化觀光休閑采摘帶,西更是由嶺頭等古村,發現~沃西之家民宿,大月島,支遁放鶴峰,十里桃花林形成的自然風光休閑帶。


特別的民宿


真君店


天姥山


西王母宴課

天姥山的北斗尖為該山最高峰。溫馨提示:有盤山公路可以開上山,然而建議從斑竹村登山從天姥古茶村東山而下,別有一番味道。


天姥霧凇

沃洲天姥核心區還有:水簾洞,三十六渡,茅洋古村,南山村(拳術,舞獅)等自然文化景觀。

(三)以穿巖十九峰為核心的景區


穿巖十九峰

穿巖十九峰的傳說:

相傳古時大禹治水到了鏡嶺,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他在一座山峰上鑿了一個洞,系住大船,就是現在的《纜船峰》。

自從大禹治水以后,鏡嶺、澄潭一帶水患杜絕,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好景不長,鏡嶺東邊的山上出現了一條蟒蛇,常常侵擾當地百姓,這時,從縣城郊嫁到鏡嶺的一個新媳婦《新婦峰》,設法與大蟒蛇相斗。她每日做一些蒸餅《蒸餅峰》,點著香蠟燭《香爐峰》趕到大佛寺,祈求文殊、普賢《文殊峰、普賢峰》兩菩薩,降臨鏡嶺指揮搖旗壓陣《祺盤峰》,鏟除大蟒蛇,為民除害。新媳婦的虔心終于感動了菩薩。文殊、普賢騎著白象、獅子《獅子峰》,帶著頭戴幞頭《幞頭峰》的神將前往鏡嶺,擺旗《擺旗峰》、擂鼓、敲鐘《覆鐘峰》、打磬《磬峰》,請泗洲菩薩《泗洲峰》協助,用長纓縛住大蟒蛇,欲將凌遲處死,以祭“三才”即天、地、人。此時大蟒蛇嚇得渾身打抖,拚命哀求菩薩饒命。于是,菩薩發了慈悲,命大蟒蛇化作一把利劍《卓劍峰》,改惡從善,學得斯文一些《筆架峰》,長期矗立守衛山巔,維護安寧,該山峰是十九峰中最小的一座山峰。同時又命神將騎著良馬從腸岫《腸岫峰》出發,前往黃巖購米運糧,接濟鏡嶺、澄潭一帶百姓,故有“黃巖熟,新昌足”的說法。可是時間一長,黃巖至新昌一帶的路上出現歹徒攔路搶劫糧食。神將與歹徒展開斗爭,歹徒被神將懲服。因為歹徒好吃懶做,神將懲罰它永遠饑餓《鵝鼻峰》。在打斗中神將的良馬也被歹徒刺傷,馬鞍移了位《馬鞍峰》,馬鞍下面出現了空隙,就是現在的“穿巖洞”,在洞口可以望海《望海峰》,該峰是穿巖十九峰中最高的峰,海拔400米。最后大蟒被懲治,百姓安居樂業。


千丈幽谷

附近有千丈幽谷,重陽宮。稍微遠一點有江南民族村的——外婆坑。


玻璃棧道

最近大火的玻璃棧道,喜歡刺激的小伙伴不可錯過。

(四)食在山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個地方的吃食都是當地人民的勤勞、汗水和智慧的結晶。


麥糕

麥糕,江浙地區對饅頭的叫法,是浙江一種傳統特色地方小吃,外形與制作方法都與饅頭相似,但是添加了艾草的青麥糕、紅糖的糖麥糕等相對于饅頭卻更加香甜酥軟。


炒年糕

新昌年糕和大部份地區的不一樣,是一條一條的,差不多和一條煙的煙盒形狀相似,一條可以夠四個人左右吃,新昌年糕由于多用晚米做原料,質地相較其他年糕更為細密,韌性足,煎、炸、炒、烤、湯五種做法各有風味,其中湯年糕為最佳。新昌年糕由于其特點,故不容易入味,單炒后味浮裹在年糕上,交融不在一起。湯年糕可以清湯煮,或在炒軟后加水煮;年糕經煮后能吸收湯汁,且其自身不化入湯中,使湯也清楚而不黏糊,如此就更加能突出其自身特點,也可使味更為交融且不失層次。

芋餃

芋餃的做法很奇特,全是用手捏成,不選用芋頭而用芋子,其質細膩、軟糯,嫩滑,濃稠,有粘性。做成后,芋餃肉餡非常鮮美,芋餃面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絕煮芋餃的湯汁,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最后用本次課的方法來給大家做一個總結,畢竟思維導圖班,怎么能離開思維導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732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14評論 3 42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781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8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1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99評論 1 32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98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4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89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88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33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2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10評論 1 29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12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34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