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百度
“媽媽,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
“因為餃子的形狀像耳朵,吃了就不會凍耳朵啦!”
這段對話,是我對于冬至日的最初記憶。
圖片來自百度
冬至和臘八,在北方冬季的諸多節氣中,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接近寒冬臘月,因為有餃子和臘八粥的念想,高冷而灰暗的冬神,也會變得有煙火氣起來。
圖片來自百度
冬至日,不只是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因為不是過年間吃的餃子,不必隆重,再加上年底的忙碌,多數人或許會選擇外食或吃提前速凍好的水餃。省去了做餃子步驟的繁雜,吃起餃子來,卻有一種品嘗別家人手藝的新鮮感和輕松感。
圖片來自百度
冬至日,不只是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圍在熱乎乎圓鼓鼓的餃子旁,沾著醋汁,品嘗著這節日的饋贈,和身旁的人聊著家常,說著閑話,溫暖,從唇齒間彌漫到心間。
圖片來自百度
冬至日,不只是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原湯化原食,吃過餃子,末了,干一碗餃子湯,還意味著,從此日起,逐漸告別一年中最漫長的黑夜,太陽光也開始有了靠近北回歸線的期盼。
圖片來自百度
生活一忙,有些事湊合了,也便錯過了。
多數人一輩子可以在冬至日吃餃子的機會,不到100次吧!
冬至日,不只是一盤餃子,更是我們傳統文化所需珍貴的節氣。
或許,我們國人的生活還需更有一些儀式感,那不妨就從冬至日吃餃子開始吧!
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