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用啊!——你沒“用過”,卻說英語沒“用處”!
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除了英語專業的人,幾乎全部的英語學習者都會半途而廢,或者曾經半途而廢過。
我也曾經“廢”過,并且不止一次。
探究其原因,竟然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因為沒有用。對,就是沒有“用處”。
因為,從結果的角度往回看,千辛萬苦的付出最后得到的,除了某一個英語考試的“分數”外,學習英語的過程和學完之后的結果“貌似”真的是沒啥用。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絕大多數人把英語當成了一門“語言”而不是幫助我們完成一項任務或處理一件事情的“工具”。
進而“學習一門語言”的概念一直“深入人心”,“概念上的錯誤”讓幾乎所有學了英語的人沒有去“用”過英語。
所以,英語這個具有“工具”屬性的事物在絕大多數人的世界里才神奇般的顯得“沒有一點用處”。
我們來看一個Microsoft EXcel里面一項最簡的操作,日常工作中很多人都需要一項Excel表格的“求和”(=sum)技能.
不會“求和”的人就必須把表格里的所有值一個一個“相加”起來才能得到最終結果,那樣下來每天的工作效率很低、甚至會出現完不成需要加班的情況。
碰到這樣的情況,如果你不會這個技能那么你會去做的一定是去百度迅速找到Excel“求和”操作步驟,然后自己反復嘗試確保自己操作“無誤”,然后在每天的工作中去使用“求和”操作。
最后,“求和”操作對你來說,就像“1+1=2”一樣自然、簡單,而非一項苦不堪言的需要永遠學下去的技能。
上面這個過程中,我們對一項自己不會或不熟悉的技能采取的行動是什么呢:先囫圇吞棗的大概學會這個工具或技能是什么、怎么使用,然后反復去試驗那個使用的過程并嘗試得到結果(嘗試使用),并不斷驗證每一次的操作結果是否有問題,排除所有“問題”后,最后每天準確的使用該工具或技能,讓它們幫助提高我們工作效率或精確度。
反過來,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用英語這個“工具”的呢?估計多數人的做法是這樣:
第一天:背單詞。
第二天:復習第一天的單詞和背誦新的單詞。
第三天:復習前兩天的單詞和背誦新的單詞。
第四天:復習前三天的單詞和背誦新的單詞。
。。。
第N天:得出結論:單詞永遠背不完且永遠記不住的。
進而得出終生結論:學英語沒啥鳥用。
或者這樣:
第一天:做練習題、對答案并記錄答錯的知識點。
第二天:復習前一天的錯誤知識點和做新的練習題、對答案并記錄答錯的知識點。
第三天:復習前兩天的錯誤知識點和做新的練習題、對答案并記錄答錯的知識點。
第四天:復習前三天的錯誤知識點和做新的練習題、對答案并記錄答錯的知識點。
。。。
第N天:得出結論:學英語除了做題和提高分數應付考試外沒啥用處。
進而得出終生結論:學英語沒啥鳥用。
同樣是一個工具或技能(雖然有的很簡單、有的很復雜),把學英語和上面用Excel表格“求和”操作對比一下,問題就出在哪里就顯而易見了:
學“求和”操作時候,你是先學知識點——再嘗試使用——再驗證使用的正確性——再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反復使用”——直到熟練并“內化”那個“工具”。
而你學英語的過程是什么樣呢?毫不夸張的講,就像一個人想要用一個錘子在墻上釘個“釘子”。
但拿起錘子后卻不找要釘的那面“墻”,也不去準備“釘子”,而是:站在那里一直在看手中的那個“錘子”,而且翻來覆去的看就是看不夠,看了一天、一周、一個月甚至幾年,但就是不去做“釘”的那個動作。
最后得出結論:錘子是這世界上最沒用的“工具”,連個釘子都釘不了。。。
光看錘子管蛋用!你得釘啊~!
所以,總結一下“學英語”堅持不下了的原因,是因為你總是會最終得出英語“沒用”的結論。誰會在沒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呢?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論,是因為你頭腦中“概念”的偏差,把英語(或者外語)當成所謂的“語言”去“學習”,而沒有看成是一個“工具”或一項“技能”去使用。
而拿著“英語”這個工具不用使用,就像拿著錘子傻看而不去釘釘子和拿著炒鍋傻站著不炒菜一樣“白癡”。
關于英語如何去“用”,后面文章會講到,歡迎你的持續關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