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與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的恩賜。
今年六月份時,也就是正值麥收時節,天旱無雨,據氣象統計,有將近兩個月沒下一場透雨了。
雖然如此,但對于收麥極為有利。所以,今年的小麥沒有生芽之虞。可是,對于收完了麥的農民來說,卻是要搶種的。種玉米,種花生,種大豆等等。
于是,只好架起機器,每日每夜地澆地。水井抽塌了,河水抽干了,才勉強把種苗哄出地面。看著滿地收割后的金黃色麥茬上架起的那一根根噴著水霧的龍頭和蹲守在田邊地頭,頂著烈日酷曬的辛勤勞作的莊稼人,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涌上心頭。
熱浪滾滾,著實讓人感到旱天的威力。
但是,進入七月份以來,傳統的汛期到來了。每年的這個時候,是抗洪救災、田間排澇、城市開啟看海模式的時節。
潮悶的熱氣撲面而來,天空是鉛灰色的,像一只巨大的手,遮住了原先湛藍的天。太陽也被嚇得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有那些燕子和不知名的鳥兒在低空盤旋。
河水從遠方浩浩蕩蕩涌來,如果俯下身來看,真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味道。那渾渾濁濁的河水,攜帶著泥沙,盤旋著、翻滾著、嬉笑著,一路奔涌。原先狹窄的河面,現在變得非常的寬闊,最高處的水位,已經快漫延到河堤的腳下了,乍一望去,潮平兩岸闊。
臨近橡皮壩時,缺口處,河水形成一道飄動的布簾,漫過壩的,垂直而下,像極了水簾洞的瀑布。它們翻越后,沖激成一道道的浪濤,打著卷,一部分奮力回還,向越過堤壩的水流沖刺,好像不甘被堤壩拋棄,還要原路返回。而另一部分則被裹挾著旋轉著向前奔騰而去,猶如千軍萬馬奮勇向前。像皮壩是它們沖鋒的動力,因為,在這里,有源源不斷的補充和接力,使這些千軍萬馬一眼望不到頭而洶涌澎湃,激情昂揚。
這是此條河的上游城市已經開啟了看海的模式,雨水匯集經由這條河而泄洪。由此可推知,城市里,已是狼藉不堪,被瓢潑的大雨折騰得驚慌失措、暈頭轉向了。
人們經歷了旱的郁悶,又經歷了澇的痛苦,大自然以它獨有的方式,折磨著野心勃勃的人們。所謂人定勝天,在它們看來,只不過是一個笑話。你看那河中間一堆又一堆的歡騰的浪濤,無不在宣示它們神秘的力量,而漫到河堤邊沿的水流,卻又閑散適意,在蘆葦叢中波光粼粼,眨著無數雙鬼眼,仿佛在嘲笑人們的狼狽和無能。
其實,無論是旱也好,澇也罷,都是大自然給予人的恩賜。旱,雖然耽誤了一季莊稼的及時播種,但是,卻也方便了小麥的收割。澇,雖然氣勢洶洶,毀壞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可是,它卻帶給了人們最寶貴的淡水資源,充盈了水庫的庫容,滲入地下,豐富了地下水資源。
所以,可別妄談什么人定勝天!對大自然,還是要給予一定的敬畏和感恩。歷史告訴我們,人不必非要去心心念念搞什么人定勝天,倒是人要順天更為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