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最欣賞肖培東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
在心里,我把這句話稍作修改,改為“我只想靜靜地教語文”。
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否合乎現在的職業規劃,只是想把心底的想法說出來,并努力把它變為現實。
可是,我失敗了。
說這話的時候,心里是酸痛的。我不知道語文的夢想會落在哪里,不知道語文的路會走向哪里?
一種失落,一種無法壓抑的難受,讓我不能靜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對文字的喜歡,打心眼里的。橫撇豎捺,總是讓我魂牽夢繞。我對語文課的喜歡,發自內心的。我愿意花費很多時間,去研究文本,研究學生。有時候,喜歡一節課,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去思考。
我知道,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適合孩子的教育。喜歡他們如水的眼睛,喜歡他們求知的渴望,喜歡他們哪怕是不流利的發言……努力的設計他們喜歡的課堂,和他們一起放飛夢想,一起成長。
我知道,現在的我,身不由己。我知道,現在的我,不快樂,一點也不快樂。心里的失落,只能用文字填充。
我知道,現在的我,有些疲憊,有些懈怠。這是我不想要的。我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卻有太多的牽絆,影響心情。
每一個日出日落,告訴時光的流逝,亦告訴我所有的過往變成了曾經,不再回來。
我亦想告訴自己,不可荒廢生命。卻無法預知明天我會變成什么樣子?不想這樣心的流浪,卻沒辦法掌控時光的方向。
肖培東老師有這么一段話:走在繁亂迷茫的路口,我常常想起我的語文老師,小學的、中學的、大學的。他們教我背書寫字,教我摘抄積累,教我一篇篇文章要大聲地讀,教我一段段文字要認真地抄寫,教我抄下黑板上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教得很原始很基本很純粹。他們的課堂,不曲折,不婉致,簡單樸素,像一棵冬天的樹,蒼勁干凈,只剩下聽說讀寫思。
我想起我的小學白老師,中學的董波老師,其他的都忘記了。白老師已經去世,董波老師不知去了哪里。
我亦是一名語文老師,經年之后,會不會也有學生想起我的什么?這樣的自問,沒有答案。等待歲月的磨礪,或許可以留下點什么。
我現在只想靜靜的教語文,很純粹的,無關名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