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康德不二參 形而上學之不可能
康德
純粹理性本身的這些不可回避的課題就是上帝、自由和不朽。但其目的連同其一切裝備本來就只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那門科學,就叫作形而上學,它的方法在開始時是獨斷的,也就是不預先檢驗理性是否有能力從事這樣一項龐大的計劃,就深信不疑地承擔了這項施工。 現在看來這很自然,只要我們離開了經驗的基地,我們就不要用我們所只有的不知其來自何處的知識、基于對不知其起源的原理的信任而馬上去建立一座大廈,而不對其基礎預先通過仔細的調查來加以保證
不二參
形而上學是獨斷的。它總是不假思索地利用因果律,從現象的規律推出其本質。 如說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如此亙古不變,必然有上帝、必然有大道、必然有天地仁心,必然有物質與物質運動的規律在其背后或其中作為主宰者、制約者、生發者。
康德以為因果只是主觀范疇,只是人的思維方式,而不是世界本身服從因果律。 形而上學者貿然從現象界出發探索本體界,依仗的只是現象必有原因這么一條小舢板。所以他們崇拜的不應是形形色色的本體,而應該是無所不在、生發一切的因果律大神。
因果就是追求物背后的意志。兒童以為既然我是自己行為的原因,因此物及運動背后必有某意志作為原因。他們為此歡欣鼓舞,又覺神奇莫名,于是不停地問爺爺為什么。爺爺起初還覺孫子有童心,后來煩將起來,塞他嘴里一塊糖了事。
康德給了他們追求真理者一塊糖,就是自由意志及上帝。于是有人滿足了。當然有人不滿,如黑格爾叔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