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常常碰到闖紅燈的電動車。毎次站在十字路口等著過馬路,還沒到紅燈的15秒倒計時,就會有七八輛電動車刷刷駛過。電動車歪歪扭扭避讓著我們行人,從行人的縫隙中間強行穿過。
每個紅綠燈的設置,形同虛設,對于那些闖紅燈的電動車來說,紅燈時,大家都不走,我來走;黃燈時,傻等什么,趕緊搶這幾秒;綠燈時,快讓讓,我的道。
現在我過馬路,不僅僅要看前面的紅綠燈,還要看左右兩邊,是否有不要命的電動車甚至汽車,三個方向確認過后,才敢抬腳過馬路。
為什么電動車在給人們的出行交通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這么多副作用呢?電動車的交通違規怎么就這么難治理呢?以個人粗淺理解,大概有下面這些原因:
第一,電動車在二三線城市有著奇特的優勢,它價格親民,在擁堵的上下班高峰期,速度卻并不會比汽車慢多少。從外來務工人員到白領,都可以見到騎電動車的身影。因此,電動車大軍在馬路上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但是,許多路段的非機動車車道卻沒法跟上需求,許多非機動車道窄小,甚至在部分路段,非機動車車道突然消失不見。這給了電動車騎上機動車道的一個絕好理由。也大大增加了道路安全風險。
第二,電動車交通違規的整治措施不夠嚴厲。平時的小查小罰,經常只針對載人進行罰款,針對交通逆行,不遵守交規的只進行勸導,并沒有嚴歷的懲罰措施。
第三,交通秩序或許還沒有到非嚴治不可的程度。想起前段那個英國BBC記者親測天網系統,從上傳自拍到被抓僅7分鐘。從技術手段這點來說,只要政府想做的事情,沒有做不了的。
非常希望福州的交通能越來越好,這不僅事關每個人的交通安全,也是一個城市文明形象的象征。最后用交通無小事,事事系安全這句耳熟能詳的宣傳語來結束這篇短文,希望更多的電動車騎手、相關部門以及周圍每一個普通人,能夠共同營造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