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美妙的。
悲傷的時候想聽或哼唱一段綿遠悠長的音樂;歡快的時候想來一段歡快充滿激情的音樂;修身的時候想聽一段沉靜的古音樂……
然而,常常為自己不懂音律而感到遺憾,想去學吧又沒有那么充足的時間。
你看詩仙李白精通音律,在唐太宗面前做詩而歌,接下來再舞上一段劍,多么風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這亦歌亦舞的獨吟獨詠里,孤獨成了另一番韻味;“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如果這樣吟哦唱作,哪還有詩仙的影子?這樣的放浪形骸,輕吟淺唱真的與天地一體了吧?
三國時一代梟雄曹操亦是精通音律。“星河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詩配樂更能展現出他的雄心壯志吧!“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運用漢樂府的舊曲調短歌微吟也更能吸引人才吧!
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如果生活在現代,那粉絲應該更是一大把,數不勝數吧!不僅如此,他亦精通音律。上天怎么如此垂青于他呢?“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林深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不說他詩作的詩情畫意,只說他率性而為的的彈琴長嘯,該是何等的灑脫與愜意。
然而近日了解到給人塑造出世外桃源的陶子,他的率性真誠,讓人在會心一笑外感慨道,原來不精通律也可以表達情懷。他的床頭經常會掛著一把無弦琴,每當喝酒喝到盡興,他都要取下這把無弦琴,邊彈邊唱。別人都不理解,他卻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想到陶子的無弦琴,心中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