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一位朋友教了我人體結構。只要按照他的要領把身體幾大塊的位置擺到位,對方是推也推不動,拉也拉不動。挺好玩的,我也玩得不亦樂乎!
有一天,上李老師的課,打到單鞭。武式拳的單鞭跟楊式拳不太一樣,兩手差不多都是立掌在胸前打開。到定式時,李老師兩手搭在我兩手上,對我說,肩再松一點,我立刻松了一下肩。李老師又說背上松一點,我立馬體會一下背部,再松一下。李老師再說,腰這里松一點,那時候我已經知道怎么松腰了,雖然還不能時時刻刻做到,但李老師一提醒我就做到了。做到了以后李老師用力推了上來,推不動了!老高和懶扎衣在旁邊看得很興奮,也上來試了一下。當時,我就能感覺到,對方推過來的力都能傳到小腿到足跟這一段。
我當時就明白了,這才是符合太極拳理論的掤勁。
我們再來看看我前面給掤勁的定義:掤勁就是調整身體,把接觸點所受之力,傳導到腳底,得到從腳底反作用力回到接觸點的能力。嚴格意義上來說,掤勁在傳統太極拳上有兩個含義。當它作為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之一時,掤的意思就是頂,只是看你用肩臂之力頂還是把對方力傳到腳底用地面反作用力頂的區別而已。如果把掤勁作為母勁,八法都有它時,它的概念就是我給的定義,這是一種能力。這也就是為什么掤勁沒有固定方向,因為你稍微調整你自身就可以改變反作用力方向。
掤勁如果是一種讓力在體內傳導的能力,那需要身體怎樣呢?我們借用一下電阻的概念來理解這個問題。學過初中物理的話都知道電阻,大概就是一種物質導電能力的描述吧。我沒記錯的話,自然界物質中,電阻最小的是銀,但銀太貴了,所以電線都普遍用銅這種性價比高的物質,銀一般只用于高保真的音響設備。電阻越小,導電性能越好,導體本身電力消耗越少,而陶瓷這種東西只能作為絕緣體當當配角。把電阻概念引用過來可能不太恰當,但能說明問題就好。人身是有勁阻的,正常普通人,一遇外力,手腕、手臂、肩部一層層阻力就頂上去了,勁阻何其大也。如果能把勁阻減到最小,讓來力通過身體推到地面,讓地面的反作用力頂住對方,我方一是省力,二是我根本不必比對方力氣大,對方在跟自己較勁呢!
那怎樣讓身體勁阻變小呢?松!只有松才能打通自己的身體,成為好的導體。當然,練成好導體也是需要方法和途徑的,很多時候也不是很輕松的。但最難的還是在我們的思維中,我們能不能理解先輩們留給我們的這一思路,并相信它。相信它就要按照它的思路來制定自己的訓練原則以及訓練方法。喜歡我文字的朋友都是愿意思考的朋友,如果相信先輩的遺產就爭取把自己練成銀子,如果不相信,其實做陶瓷也是不錯的。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以后我還會給出我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