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歷經12小時43分,終于全書讀完。我不敢說真正讀懂了書中的每個細節,更不敢說真正理解了保爾.柯察金的堅強意志和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但是讀完全書,還是受到了某種程度的精神洗禮——除了死亡,沒有什么能夠戰勝人的意志品質,這樣的哲學,對于任何時代都是暢行無阻的真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在理解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終生偉大事業之間的關系方面,取得了微不足道但卻彌足珍貴的一點進步。
第一次知曉這本書,是在我的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本上摘選了保爾.柯察金在家鄉公墓前反思的一段文字,其中家喻戶曉的段落,我曾經背誦并熟記至今。初二時,曾在校友王大全家里借閱過此書,豎版、線裝、繁體字版本,帶到學校的勞技課上偷看,被勞技老師當場抓到。勞技老師揶揄說,看什么書呢,這么黃?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內容不黃。還給你吧,課堂上就不要看了,課后抽閑暇時間再看。記不清為何,書就還給了王大全。當時僅僅記住了保爾在神父家面粉里加煙末的段落,還記住了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一個健壯的鐵路工人。那是我文化極其貧瘠的階段,任何文學名著對于我而言,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寶。同樣的時間,我還讀過《巴黎圣母院》《羅摩衍那》《俄狄浦斯王》等文學名著的簡譯本。我曾經幻想自己未來有一間大大的書房,書房里擺滿各種各樣的書籍,我整天浸在其中伏案品讀——這樣的夢想至今仍未能實現……
大學時代,攢了零花錢,買了一本盜版書。可能是由于年齡與閱歷的關系,這次閱讀仍舊沒能持續到最后,只記住了保爾與冬妮婭的美好初戀。我受到觸動,寫了一篇名為《冬妮婭的故事》的小文,發表在海天出版社叢書《帶著月牙上彩虹》上。那年寒假,爸爸與我簡要聊了幾句關于讀書的感想。我大談特談關于冬妮婭的種種好處,如何對貧苦人家的男孩一視同仁,如何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爸爸聽后哈哈大笑,原來你閱讀的原因,是因為心里裝了一個冬妮婭啊!爸爸的笑聲對于當時的我而言格外刺耳。如今我也會聽我的女兒談到她讀的書,我也會不經意嘲弄她的閱讀取向和價值觀念,女兒也同樣覺得我的笑聲刺耳。不過沒有關系,一個年齡段有一個年齡段的特點。無論如何,閱讀終歸是好的。
這次重讀,我終于讓自己回到了理性的思考上面。從保爾以及那個時代奮斗青年的群體身上,我獲取了自己應該獲取的東西。如:保爾戒煙,他說,“要是一個人不能去掉他的壞習慣,那簡直一文不值。”那么,我是否能夠去掉自身的壞習慣呢?成長到四十多歲,我依然在重復“下決心然后沖毀底線”的老路上。全書最后一章,一段話也給了我極深的感悟。“當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活力的時候,堅強是一樁比較簡單和容易的事;而只有在生活用鐵環緊緊把你箍起來的時候,堅強才是光榮的事情。”四十歲以后,生活把我箍得越來越緊,工作的壓力,對女兒的教育,家庭瑣事等等,當我在抱怨我的生活經歷時,保爾們的精神也在對我發出揶揄的笑聲。書中的青年團員為了打通鐵路運輸線而冒著嚴寒、傷病、土匪騷擾拼命工作,我常常想起自己在蘇州、在瀘州、在鄭西、在哈大從事建筑施工的往事。我們面臨的外圍環境與困難種種,同書中相比微不足道。因此,我們根本無力陳述自己的無助。我們是被時代、被社會、被行業捧在手心里干活的,我們擁有的一切,簡直就是造物主的恩賜。而我們卻在違心的抵抗,反駁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很快我就要開始下一本書的閱讀了,我希望通過以上不成熟的文字,來為我當下的人生書寫一段注解。同時,我應該反思并正視自己的夢想,還有哪些事,在我未來的日子必須花費精力,還有哪些工作值得我為之努力和奮斗。我要把這些責任盡全力抗在肩上,并把書中所得,以平靜和藹的方式傳遞給我的兩個孩子,讓她們同我一樣,微笑著面對風雨,樂觀生活、積極做事。我們不是戰火紛飛的年代的一個戰士或一名棄卒,但我們要有戰士的勇氣和精神,不能像棄卒一樣放任自流、自甘墮落,這是生而為人的標志。我們決不能把光榮的標志揭下來,并踐踏在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