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幸福是許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然而我們卻常常忽略了當時當下,為了追求遙遠的幸福感而作繭自縛使自己陷于更深的焦慮和心理壓力之下。
我們都陷入了一個隱藏的心理陷阱: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會長期遭受痛苦的惡性循環。
越努力,越痛苦,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常態。
針對這一現象,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路斯·哈里斯在《幸福的陷阱》中指出,幸福其實并不是單純的感覺良好,而是接納生活帶給我們的痛苦,立足現實,超越痛苦,去創造有價值的生活。
在這本書里,哈里斯告訴了人們痛苦的來源和不幸福的四個陷阱:
一、你所有的痛苦都來自于對幸福的過度追求。
《幸福的陷阱》不像一般積極心理學,告訴人們一定要想辦法追求幸福。
反過來它是告訴你,人生的痛苦往往是來自于,我們對于幸福過度的追求。
因為對于幸福過度的追求,導致我們的視覺窄化,導致我們認為,不幸福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所以我們會天天地跟自己較勁。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慶余年》又讓老戲骨陳道明大火了一把。
在劇中,陳道明將一個老謀深算、不怒而威的王演繹得淋漓盡致。
劇里的慶帝是一個癡迷于皇權、不相信任何人、跟所有人較勁的一個人,甚至為了權利殺死了自己的摯愛——葉輕眉。
所以他活得很孤獨,很痛苦。
他懂得守住本心,過好自己,生活才會幸福,他明白幸福的真諦是“不過度追求”。
哈里斯教授在書中給大家講了一個“自行車原理”:
自行車之所以能跑就在于它沒有一刻是平衡的。騎自行車的人是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不停地左右晃,所以他才能騎。
如果騎自行車的人要求說,我必須騎在中線上,如果我身子晃就不騎了,那么自行車肯定騎不了。
人生就是在失控當中,不斷地前進。
但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努力地追求生活平衡。
我們希望等我的生活平衡了,等我把什么什么做好了,我就可以做什么什么了。
在這種心理下我們覺得我們應該幸福,我們應該成功,我們應該優秀,我們應該解決所有的問題。
而現實是騎自行車,你不可能永遠在中線上騎,因為達不到心理預期,所以你內心產生了痛苦,所以覺得自己不幸福。
羅叔卡博在《欲念與幻象的世界》說,人生原本就是悲苦的,不幸是常態,而幸福才是打破平衡的非常態。
人總是在欲望的折磨下不停掙扎,欲望沒達到時就痛苦,欲望滿足后又感到厭倦,人生就在這兩極痛苦之間來回擺動,這就是不幸福的根源。
二、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正在踩得不幸福的四個坑。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就像在和我們躲貓貓,你追得越急,它躲得越深。只是,因為你不懂得避開這四個坑:
1、擁有都是僥幸,失去才是人生。
我們總是天真的認為,幸福才是生活的常態,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幸福。
殊不知,活著是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并不是活著的常態。
有句話說,最適合你的人 ,往往最適合壓箱底。
因為你永遠看不到他的好,當某一天忽然記起他,已經是你箱底的記憶。
林志玲結婚新郎不是言承旭;大S結婚了,新郎不是周渝民;林熙蕾也結婚了,新郎不是朱孝天。
面對愛而不得,《一代宗師》里宮二說:“人生如棋,落子無悔。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 ”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愛而不得,是人生的常態。
那些執著于追求幸福的你,終究會失落,會難過,會不幸。
要想讓自己幸福,請先告訴自己:不幸福才是人生常態,擁有才是僥幸,失去才是人生。
2、完美的人生不一定幸福,不幸福亦不是人生的缺陷。
人總是想要圓滿,認為圓滿才是幸福的彼岸,但這不過是一個悖論,因為完美并不等同于幸福。
我們總覺得顏值不高,是人生缺陷;
我們覺得離婚不好,亦是人生遺憾;
我們還覺得再婚的婚姻,總有一些說不出的尷尬;
我們總認為平凡的老公,拿不出手。
加拿大女作家門羅曾經說過:“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
因為種種缺陷和遺憾,我們覺得不幸福。其實,這就是你一直過得不幸福的原因之一。
一位雙腿殘疾的企業家曾說“我雖然不能站起來,但我比你們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我永遠都不會倒下”。
失去雙腿的企業家是不幸的,但是他卻樂觀的把不幸當成了幸運,因為他從此不會倒下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幸福是有缺陷的,,不幸福并不是人生的缺陷,而是人生的常態。
坦然面對人生變數,學著與不幸福和解,才是幸福之道。
3、壞情緒也是幸福路上的一朵奇葩花。
世事無常,人有悲歡離合,產生消極情緒在所難免。
生活中,我們總是焦慮消極情緒的到來,總是排斥消極情緒,覺得消極情緒是一個洪水猛獸,可是,你越恐懼,消極情緒越強大。
哈里斯說,情緒沒有好與壞之分,消極情緒也是幸福的一朵花。
哈里斯在書里講了一個特別感人的場景。
他的媽媽去世,哈里斯斯教授就坐在旁邊,拉著他媽媽的手,感受到媽媽的手變得越來越涼,慢慢地呼吸停止,人走了,在那一刻他非常非常難過,然后眼淚就一直流。
他說在那一刻,這個悲傷的情緒是一種療愈,更是一種愛的表達。
壞情緒也是我們幸福路上的一朵奇葩花,擁有它,生活才會絢爛多彩。
4、情緒不是小怪獸,你也不是奧特曼,與其成為對手,不如成為朋友。
很多人認為,我們應該控制想法和情緒,但是,控制想法和情緒這件事,是完全做不到的。
情緒就像小怪獸,它隨時隨地會出現在你眼前,就算你是一個能力無限的奧特曼,你永遠也打不完小怪獸。
前一段時間,閨蜜的老公出軌了,考慮到老公悔罪態度誠懇,又考慮到孩子小,不能沒有爸爸,于是閨蜜忍下所有的委屈,原諒了老公。
可是,她內心卻無比痛苦,除了出軌帶給她的傷害,更多的是,她開始懷疑老公。老公一拿手機,她就開始瞎想,是不是又和那個狐貍精聯系了?
她甚至開始趁老公不注意時,偷偷查看老公手機。
她被自己的這個情緒和想法折磨的吃不好,睡不著,極近崩潰。
其實,閨蜜的痛苦就是她想挽回老公,保住婚姻,面對老公出軌,她過渡的反應、過渡的反彈,為了這個想法,她開始瘋狂著魔,從而把自己搞得痛苦無比。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學會了控制這件事,所以導致我們遇到任何東西時,第一反應都是控制它。
比如只要癢就撓,只要心情不好,想辦法唱歌,跳舞,改變它。
然后我不接受我現在不高興,我不接受我現在低谷,我不接受我不幸福。
因為過渡控制,我們把自己搞得魔怔痛苦,而幸福的人學會了與情緒和解,與其成為對手,不如和諧做朋友。
三、避開幸福陷阱的三大秘籍。
前面我們說了,幸福是有缺陷的,不幸福是人生常態,也知道了幸福的四個陷阱,那么怎樣才能避開陷阱呢?哈里斯在《幸福的陷阱》里給出里三大秘籍:
1、請不要相信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我們在做一件沒有把握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
比如你剛開始寫作時,會否定自己說:“我不行,我不是這塊料”;上司安排你做某件有難度的事時,你會懷疑自己說:“我不行,我做不好”;或者你做某事失敗時,會對自己說:“我是個失敗者。”
而這些僅僅是你腦子里的一些想法,就是這些自我否定的想法,把你裹進了痛苦和不幸福中。
而實際上這些想法是可以從你腦子里分開的。
這時候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你在所有的這些想法前面,加一句話“我有個想法”
我有一個想法,我覺得我是個失敗者;
我有一個想法,我覺得她不愛我;
我有一個想法,我覺得老板對我有意見。
這時候你就與想法產生了距離,所以想法可能明智也可能愚蠢,不要自動遵循它的建議,想法永遠不是威脅即使是最消極的想法,也并不令人深感恐懼和困擾。
哈里斯把這種方法叫“解離”,就是讓想法回歸想法,讓事實說話。
2、請讓你身體里的那個批評家閉上嘴。
哈里斯在書中說,每個人身體里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觀察性自我,一個是思考性自我。
而平時給我們帶來煩惱最多的就是這個思考性自我,它就像一個批評家,不停地批評你。
“你不對,你錯了,你這個動作又糟糕了,你怎么老這么樣。”
你看這就是那個特別煩人的思考性的自我出現了。
哈里斯講了一個公交車的心理實驗。
有的人解決不了,跟丈夫的關系問題,然后就一直痛苦;有的人解決不了,跟父母的關系問題就一直痛苦,這時候你要想象什么呢?
你要想象你的人生就是一架公交車,你是開車的那個司機,這車是你的,你要把這個車開到你理想的一個地方去,你要回到目的地去。
但是這個車沿途會上來下來很多人,有時候會上來一些魔鬼。這些魔鬼,會嚇唬你,詛咒你,不斷地欺負你,給你帶來很多煩惱。但是它不會真的傷害你。它不會搶你的方向盤,它就是欺負你。
我們在人生當中會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會遇到很多煩惱,遇到很多不想見到的人。但是你碰上了,他上了你那公交車,這時候請問你是持續開車,還是停下來跟他吵架?
我們在生活當中,很多人就是留在一個地方整天吵架。
就是從一件事里出不來,整天為這個事吵架,吵了一輩子,然后最后這個車哪兒都去不了。
這時候我們要讓那個批評家思考性自我閉嘴,然后讓觀察性自我站出來理性看自己。
3、學會接納你的情緒。
我們所有的心煩意亂,都來自于不接納。
就比如說現場的音響不好,有那滋滋那個電流的聲音,你受不了,導致你根本沒法,安心地聽課。
但是,飛機上的聲那么大,我們卻上去就睡著。但是家里邊只要一點小動靜,隔壁打架子鼓,或者是空調聲大睡不著覺,為什么?
因為你上飛機的時候就知道那個聲一定有,你把那個聲當作飛機必備,也就是你認可接納了飛機上的噪音。
哈里斯60歲以后,他的耳朵就開始出現耳鳴,巨大的耳鳴聲。每天24小時不斷長期這么叫,他甚至有一次曾經想自殺。
他把那個耳鳴的聲音,當做背景音,當作人生的背景音,結果后來,他竟然不知道自己耳朵里的聲音了。
有了煩惱,接納它,不要老回避它。
就是對于這些負面情緒的強烈回避,我不能這樣,我不能難過,我不能傷心,我不能沮喪,我不能失敗,才導致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痛苦的。
所以接納它并且安住當下,才是幸福的起飛點。
幸福是一種感受,是來自平凡生活中的積累,幸福的人都懂得活在當下,總是喜歡活在昨天的人會懊悔,總是活在明天的人會焦慮,只有活在今天的人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