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懂些西方社交禮儀的人,應(yīng)該知道在西方人的觀念里,對于收入、年齡、兩性關(guān)系這類問題,是屬于極其個人化的隱私范疇,不容詢問或打探。否則,輕者定義為沒禮貌,重則定義為侵犯了隱私權(quán)。
這或許是因為社會文明程度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人群,更加意識到作為人、個體存在的自由和獨立的重要性。我不太懂西方文化,這只是個人基于多年和不同的“國際友人”打交道后,所作出的最淺顯的理解。
中國社會看起來是個非常具備界限感的大群體,各種圍墻、大院之多,可以說是在世界其他國家很少見的現(xiàn)象。甚至是如電影《天下無賊》里的傻根所描述情景那樣:一坨牛糞,如果是周邊插了幾根棍子或丟了幾塊土塊,那么,這坨牛糞已經(jīng)“被界限”了,是一坨有了主兒的牛糞;事實上,的確如此,這在民風淳樸的鄉(xiāng)村,是最普遍不過的事兒。
然而,貌似無處不在的界限感,在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人際交往中,缺失得厲害。常見一些文章吐槽被催婚、被催買房、被催生娃、被催生二胎。
這些最起碼的個人人生的事兒,都跟家族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脫不了干系一般,甚至是牽連到整個村落……
當年,在我的弟弟妹妹先于我這個姐姐結(jié)婚后,別說我的父母親、家族族人,真的是連整個村子的人都有些開始為我“操心”了……最后定義為:她不嫁,是不便嫁,做小三、被有錢人包養(yǎng)著。
諸如此類跨越界限,干擾別人生活的事,太普遍了。令人無奈之極。
前幾天開家長會,班主任吐槽有些家長甚至會夜里十點多打電話給他,相當不見外地責問是不是語文作業(yè)過多,孩子做到深夜無法完成。
我且不談作業(yè)是不是真的太多,光是在別人的工作時間之外打擾這事兒本身,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而對界限感認知弱,根本意識不到自身的行為已經(jīng)打擾了別人。
說白了,教師也就是一種職業(yè),沒有任何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教師需要24小時待機受命。本來,孩子的問題需要解決,可以求助老師,老師也有義務(wù)和責任提供協(xié)助。但是,不是隨時隨地!
在老師在工作時間之外,協(xié)助家長解決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完全是出于師德、出于責任心。但是,絕對不應(yīng)該是老師應(yīng)該履行的職責。
這是對教師這種職業(yè)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而家長沒有這種尊重和理解,打破了最基本的人際交往中的界限,結(jié)果必然是雙方的不愉快,甚至是糾葛紛爭。
幾年前,我在一家外企工作的時候,身處一個家族式管理的小團隊里。當時的上司,是個愛崗敬業(yè)的好經(jīng)理,最引以為傲的是他在董事長面前提到的“7*11工作制”,也就是傳說中的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個小時。
我的職位是翻譯文秘類的角色,受盡上司在工作中毫無界限感的折磨。他會因一些工作中的小事,在我下班途中打電話讓我立刻返回公司、會因為某些事情沒有處理完善,在夜里十點多打電話責罵。
他或許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在夜里十點多的時段里,別人正在做著什么……然而,不管是在睡夢中、還是在行周公之禮,都是不容打擾的私密空間。這個經(jīng)理多年如此行事,故得綽號“暴君”。
我多年屈于一份“為了三斗米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工作,忍受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起碼的界限而遭受干擾,是出于生存和人生財富的原始積累的考慮。
但對于打擾私密空間的事,我一直在抗爭。清楚地記得有天晚上,正在親昵之中,先生的電話驟然響起,猶如《午夜兇鈴》般……我大略聽到的內(nèi)容是他的一個同事詢問工作中的事。
忽然間,邪念爆發(fā),我故意學著AV片中的女主角,夸張地叫喚呻吟……讓我尷尬是吧?那我就讓“令我尷尬的人”更加尷尬。先生哭笑不得,我也置之不理。
工作的本質(zhì)是什么?為了生存?為了生活更加美好?為了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各個階段都不一樣吧!對人的私有時間、自由的尊重,中國的現(xiàn)狀很不樂觀,尤其是那種家庭式企業(yè)和管理模式,讓人不是為了生活而工作,而是為了工作而活著……歸根結(jié)底,這些是社會人際交往相處模式中,缺乏對人作為人的自由獨立的理解和尊重,缺乏最低底線的界限感導致的。
人際交往相處中界限感弱導致的很多糾結(jié)糾葛,不僅僅存在于工作之中,還存在于親密的家庭成員之間。尤其是婆媳之間。
最令我難忘的是姐姐曾經(jīng)說起的家事。姐姐家是獨身子女家庭,有一個女兒。這在閩南地區(qū)婆家那個重男輕女的大環(huán)境里,是非常不討好的。好在姐姐生活在市區(qū),而不是婆家的小縣城。但是,在姐姐和她婆婆一起生活的十多年里,免不了受盡婆婆傳統(tǒng)思想里的沒兒沒后思想的折騰。當年,婆婆在得知姐姐生的是個女兒的那一刻,幾乎是絕望地喊到:“死了、死了,生了個女孩子!”生活中遭遇的各種類似境況,不勝枚舉。
到了近幾年,隨著姐姐婆家的幾個侄兒逐漸長大,婆婆跨越界限干預(yù)姐姐的生活的事越演越烈。
先是要求將房子“租”給兩個同在市區(qū)工作的侄兒。姐姐收著首套房子每月兩千多的房租,用于貼補各類家庭開銷,本已很拮據(jù)。如果兩侄兒住進房子,房租的事,或許就是可有可無了。本來吧,這么親的人,借住又怎樣呢?婆婆或許就是這么想的。往往是“請佛容易送佛難”,姐姐不敢冒險,堅決不同意婆婆的做法。
再后來,或許是她的婆婆考慮到姐姐沒有兒子,根本不需要有兩套房子,就盤算著將姐姐的首套房子“賣”給有兩個兒子的大哥家,跟姐姐提起過多次。姐姐覺得婆婆不可思議、不可理喻,沒同意。
事情發(fā)展到最后,姐姐的婆婆跟婆家大嫂“商量好”賣掉姐姐的房子的事情:由大嫂籌齊二十萬元,買姐姐的房子。開什么國際玩笑呢這是?當初買房子的價格都不止二十萬,而且房子周邊已經(jīng)發(fā)展成繁華商業(yè)區(qū),萬達商業(yè)廣場就在房子的東邊十分鐘步行的距離,房子的市場價已經(jīng)過百萬。
房子肯定是不會隨婆婆的意愿處理,但是婆婆的這種打破界限底線的行為導致的妯娌之間的矛盾和尷尬,著實令姐姐煩惱了很久。
這是我在現(xiàn)實生活里見過的很嚴重的由于婆婆的界限感太弱,導致媳婦為難尷尬的事情。一個健康的家庭關(guān)系里,擔任主人角色的是妻子和丈夫。公公、婆婆的界限感太弱,容易導致各類家庭矛盾和糾紛。
界限感弱導致的矛盾和糾紛,典型地存在于婆媳之間。其實,在親密的愛人之間也普遍存在。有些丈夫生活衛(wèi)生習慣不太好,將自己的內(nèi)褲還有臭襪子,不做任何處理,就丟給妻子;甚至是滿嘴煙酒味,不刷牙不洗臉不洗澡的時候,向妻子討“親熱”的事情也時有發(fā)生。
這里,我并不是要批評男人在婚姻里的丑陋,而是列舉些例子,說明在夫妻這樣親密的人際關(guān)系里,也是缺乏界限感的。記得有一次,先生抽完煙,就過來討親吻,我躲開了,說:“你抽煙了,不讓親!”先生自討沒趣、但也有自知之明,說了一句讓我笑岔氣的話:“幸虧JJ不抽煙!”
界限感,其實是對“自己”之外的“其他個體的人”的一種最起碼的理解和尊重。不要過多期待親密愛人能容忍包容你的臟和臭,特別是女性,臟,是最可怕的惡習之一。有個親密朋友說起過他曾經(jīng)因為妻子的頭發(fā)太臭,在行周公之禮時,中途退場。
界限感,就是在大到和社會里形形色色的人、小到家庭里熟悉親密的成員的交往相處中,保持界限和度,讓“自身”之外的“別人”不為難、不尷尬、不嫌惡。唯有多點理性反思和思考,才能在抱團取暖相親相愛相處交往的同時,具備最起碼底線的界限感,具備“不打擾”別人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