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這東西,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但多半只有負面的情緒,才會被人們感知和重視。
面對情緒時,不同的心境,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層次。層次越高的人,越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01
必須把問題和情緒分開
很多時候,情緒不會無緣無故的產生,必然要有一定的誘因。否則,就成了無病呻吟的矯情。
如果能明確這個誘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情緒也就不復存在了。
我朋友安子,最近特別煩躁。他爸媽一直催他趕緊結婚,但女友果果,卻偏偏不干。
果果非常堅定,必須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拿到新房鑰匙,裝修完之后再考慮結婚,幾乎沒有商量的余地。
安子爸媽性格比較急,尤其他爸脾氣非常暴,一句話不對勁,就想要摔東西。
果果原則性很強,其實也可以說是固執,他們兩人經常會因為對某一事情的看法不同,吵的不可開交。
于是,這家人鬧的很僵。彼此理直氣壯又帶著滿滿的情緒,自然也不能好好地溝通。
如果大家能平心靜氣的坐下,把問題認真地縷縷,找出各自心理訴求的異同點,而不是摻雜著各自的情緒,就肯定能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在問題和情緒面前能拎得清,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層次和修養。
02
改變我們的認知很重要
其實,情緒從本質上來說只是假象。能讓我們煩惱的,根本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看待事情的角度、立場和觀念。
同樣的情形之下,如果能學會去換位思考,不那么的固執己見,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上周公司培訓時,技術部的小張分享了一個故事。
他說媳婦特別喜歡養花,苦惱的是,她每個月都要出差一次,期間管理花草的事他做,而他覺得這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太麻煩了。
由于沒有細心照看,結果前后有好幾盆花被養死了。為此媳婦還多次發脾氣。
后來,小張經過母親的指點,開始有了改變。除了出差時幫她精心照顧花以外,周末還會陪她去逛花鳥市場。
慢慢地,養花成了他們夫妻兩的共同愛好,既增進了感情,也增添了不少的生活樂趣。
這一切不過是由于小張,改變了自己對花的認知,從而很好地避免了兩個人鬧情緒的可能。
可見,認知會極大的影響一個人情緒管理的成效。與其被情緒牽絆,不如改變我們的認知。
03
切換情緒不如提升修養
可以肯定,沒有人愿意被負面情緒影響,只是苦于不知道如何正確面對,才不得已要忍受煎熬。
普通應對的方法,無非是思想觀念的疏導,和注意力的轉移。本質上都屬于情緒的切換,但很難真正地解決問題。
之前有個叫娜娜的姑娘在后臺留言說,她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感覺各種的不適應,每天心情都很煩躁。
為轉移注意力,她辦了張健身卡,每天下班了先去健身房,大汗淋漓的運動一個多小時后才回家。
吃完晚飯直接趟床上刷劇。有時也會打電話給閨蜜,一邊吐槽一邊相互開導。
本來她以為這樣做是在轉移注意力,能很好地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結果因過度運動和熬夜刷劇,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反而更差。
是的,在每次遇到負面情緒時,手忙腳亂的去嘗試各種方法,只是暫時的轉移注意力,并不能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情緒其實是一個人內在思想、觀念的外化和流露,只有平常不斷地提升我們的修養,才可能在情緒出現時自如應對。
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往往一生都會有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