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廣州市西關一帶,有一條窄小的馬路,名叫十三行。這里曾是清代開禁后唯一對外開放的門戶,是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也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雖然現在這條街和廣州市其他普通的街道一樣,然而,在我國清代,這一帶曾是整個大清帝國的對外貿易中心,每天流動的財富動以百千萬兩白銀計,流動的茶葉、陶瓷等貨物更是難以計數,其繁華程度在當時的整個清帝國也可謂獨領風騷。
自1757 年后的85 年間,廣州因成為大清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十三行也成為全國最繁華的貿易地,商行最多時達幾十家。此時的十三行內外店鋪林立,蟠旗飛揚,商人們熙熙攘攘,綢緞綾羅、茶葉、陶瓷堆積如山,和十三行有貿易來往的有英、法、丹麥、瑞典、荷蘭、巴西、俄羅斯、葡萄牙、西班牙和東南亞數十個國家,十三行也因而獲得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170多年過去了,昔日十三行的巨賈富豪,富甲天下的輝煌歷史景象化作泡影。現在十三行,已經成為廣州歷史最長的服裝批發集散地。人流如織,繁華依舊。在這里背井離鄉討生活的人們亦如170多年前,挑貨,打包,拉貨……生活不易,工作艱辛。生活不怕困難的日子,只怕沒有真情存在。擁有簡單思想的人過著簡單的生活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