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很多朋友聊天,發現了這么個問題:
為什么越努力越焦慮?
看看我的經歷你就應該知道我是有足夠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從2012年大學開始我比同齡人都要努力:
別人在寢室打游戲的時候我出去圖書館看書,別人出去把妹的時候我去外面當家教,別人還在床上打呼嚕的時候我已經早起幾個小時了...
這個問題“為什么越努力越焦慮”2017年在我身上體會特別明顯:
2017年我養成了每天23:30睡,5:30 起床的習慣,看書60多本,給自己投資10000多元來提高自己,可是仍然每天非常的焦慮
經過2017年12月份差不多一個月的反思,我找到了這件事的根源和解決方法:
一.正視焦慮
首先,你要意識到,在互聯網時代應該極少有人說自己是不焦慮的
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告訴自己:焦慮是很正常的
只有接納才能真正的看到問題并解決它
個人認為很多轉機往往就蘊藏在我們的一次次焦慮中
正視它,去解決,我們就會變更好
二.弄清楚為什么會焦慮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焦慮本身
我們總是在想著我好焦慮,好焦慮,卻從來沒有思考為什么焦慮,始終沒有采取實際的行動
愛因斯坦曾說:
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么,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弄清楚我們為什么焦慮才是關鍵
2017年我非常努力卻也非常焦慮
可是我為什么會很焦慮呢,我找到了幾個原因:
1.眼睛沒有盯著自己的事情
看到別人做出成績了,就丟下自己的事情然后去做別人在做的事情
總是見異思遷,總是在跟風
自然不能出成效,那感覺到“越努力,越焦慮”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2.努力的方式不對
我們是很努力,但是我們的努力總是沒有深入到問題的本質上去
也可以說是因為現在信息太多,太多的東西誘惑著我們:
今天看到這個課程不錯、明天看到那本書不錯、后天這個大咖開線下課了...
總天真的認為學習知識就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所以拿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想到的第一個就是去看書,嫌自己看書慢,又去學習閱讀方法,買了很多書又看不完就覺得是時間管理沒做好又去學時間管理...
一直在逃避問題,明明是自己工作上的問題,然后不去解決掉就一味的報課程,看書,整天圍著各種大咖轉,還不斷的給自己打雞血
每天以把自己累趴,忙的團團轉來麻痹自己
回頭一看,問題還是在哪里躺著,甚至變成了更大的問題,生活過的一地雞毛...
自己非常努力但還是沒有變好
這樣怎么會不焦慮呢?
3.總是滿足于短期收益,從沒考慮長期受益
這類人典型的就是每天看各種公眾號消息,看各種書,對外標榜自己一年看多少書,參加了多少活動...
你要是拿ta近段時間看過的一本書問ta:你看過這本書,給我介紹介紹唄
ta會告訴你,不記得了
你要再和ta辯說,ta會告訴你一個“真理”:
我讀過的書就像我從小到大吃過的食物一樣,都變成了我的骨頭和血肉,撐起了我整個機體(這句話我以前是信的,現在我絕對不信了)
三.如何解決焦慮
當焦慮發生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下來對自己說一個問題:
“我現在感覺很焦慮,我為什么會感到焦慮呢”
一定要問自己,反復問自己去得到這個答案
不光是想到,而且要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寫下來后再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先不論對與不對,做起來,做起來的時候,焦慮自然就消失了,而且一旦行動起來,我們再不斷調整就能夠解決焦慮背后的問題
問題解決了,焦慮也就不存在了
四.如何預防焦慮
1.從自身出發去定目標并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焦慮就是因為我們給自己定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
這個目標可能是你看到別人做到了你想去做到,所以給自己定下的或者就是你空想的
盲目定下的這個目標就會讓你感覺理想和現實差距很大
自然,你就會焦慮了,因為你感覺你過的生活和你想象的差距太大
所以,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期待寫出1年、3年、5年的目標是什么,再圍繞著這個目標去做就好
你可以嘗試每天問問自己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當前最重要的三個問題是什么”
或者可以參考扎克伯格一樣問自己:
“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是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2.不追信息,做好自己的事情
你我周圍信息太多太雜,各種充滿誘惑的信息在招手
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守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被信息牽著走!
這個針對我了解到的對待微信公眾號信息的做法:
A:將微信公眾號分兩個等級:A級和B級;
A級別中你可以選定7個公眾號,這7個他們的文章你屬于必讀類
B級別中你可以選擇批量處理:選定一個閑暇的周末,選定你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
B:保持微信收藏在一定“水位”
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收藏如山倒,閱讀如抽絲...
我一般是保持5條微信公眾號文章收藏,要進來一篇就得取消收藏一篇(對于A級別的公眾號也是一樣的)
3.讀書、報課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剛剛經過的2017是知識付費的爆發期,不知你剁手沒有呢
很多的書和課程都看起來非常的精彩,你看到后不報名是不是覺得會落后于人呢
或者會解決,現在先學著吧,萬一以后有用呢
所以你就報名了,然后開始跟著大咖學:
聽課、打卡、交作業,等課程結束拿個結業證書在朋友圈一曬
是不是瞬間感覺成就感爆棚啊
這個時候你會面臨兩個問題
一來這個課程你壓根以后都用不上了,所以你上了也是白上了,因為解決不了你任何實際的問題
二來,你聽后一段時間不用就忘記了,等你確實有一天真的要用了
你有兩個選擇:重聽一遍(因為你確實什么都忘記了—浪費了時間)或者再購買相關問題的最新課程(因為原始課程內容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4.每天留給自己反思的時間
一天之中一定要選一個時間和自己相處,那怕是十分鐘呢
在這十分鐘,你會回顧自己做的事情,靜靜地反思當前生活的問題點
這樣你就能找出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而不是等問題真正成為問題并“兵臨城下”真的成為焦慮了
PS:覺得有點用的同學,歡迎給個贊支持...
我是一個6年早起行動派,習慣養成者,專注個人提升!
關于“早起”,我在扁擔少爺(公眾號 ID:扁擔少爺)上專門寫了篇文章,回復關鍵字“早起”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