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文僅適合參與「李叫獸14天改變計劃」的學員閱讀
分享內容:
★ 全盤了解(針對本章節)
戰略的第一步:發現需求和機會
★ 元知識點 & 邏輯
十大需求模板
需求自檢清單★ 關聯 & 延展
★ 應用
★ 使用 叫獸思維模式 & 圣超學習方法,拆解“需求篇”
1.全盤了解(框架式思維)
2.找元知識點
十大需求模板(清單式思維羅列)
需求自檢清單(清單式思維羅列)
PS:學習是基于自己的學習,因此,我們可以把每個需求當做一個元知識點來學習,也可以把十大需求模板和需求自檢清單,當做元知識點來學習,注意其關聯性和邏輯即可。越高階的學習者,元知識點的模塊會越多越大,但是,學習會越輕松,邏輯會越清晰。
3. 邏輯
十大需求模板(what):是將需求裂成清單的一個模板,因此,不局限于只有十種需求
十大需求模板(why):是戰略層面的第一步,營銷從發現需求開始
十大需求模板(how):盡可能多的 list 出產品可能滿足的用戶需求
需求自檢清單(what):驗證需求的真偽及重要與否的清單
需求自檢清單(why):用于驗證哪些需求是偽需求,協助找到主打需求
需求自檢清單(how):篩選掉不滿足用戶痛點的需求
4. 關聯與延展
十大需求模板:用于做加法
讓我們洞察到還有哪些更多的需求需求自檢清單:用于做減法
讓我們檢驗出哪些是偽需求,不痛點的需求n W n H:用于找答案
場景、付費者、使用者、時期 等因素限定了使用邊界,才能找到真正目標用戶的痛點需求
Q:便捷 / 可達 / 理想自我 3 種需求容易混淆,如何區別?
A:洞察默認選擇(對標物) + 特定句式,區分 3 種需求
便捷性:過去在是否會因為太麻煩而放棄完成某個很想完成得目標?你的服務,如何幫他們省去這個麻煩?
案例:家用血糖儀
(我原來用別的產品做某事,有了這個產品,讓我更方便做這件事。)默認選擇:在醫院量血糖
我原來在醫院量血糖,有了家用血糖儀,讓我更方便量血糖。我原來用 PS 修圖,有了美圖秀秀,讓我更方便修圖。
我原來沒參加14天改變計劃,有了14天改變計劃,讓我更方便改變自己。可達性:你的消費者,過去在是否非常渴望成為某種人或者做某件事,但始終沒有實現它的手段?
案例:美圖秀秀
(我不會做某事,有了這個產品,我可以做某事了。)默認選擇:PS
我不會做PS,有了美圖秀秀,我就可以修圖啦。我不會在醫院量血糖,有了家用血糖儀,我就可以量血糖了。
我不會參加14天改變計劃,有了14天改變計劃,我就可以改變自己了。理想自我:對你的目標用戶而言,如何他們設置一個“說出來他們就很想做,但又很難完成的目標?”;你能夠替他們完成這個目標嗎?
案例:14天改變計劃
(我沒做某事,看到這個產品,想去做某事。)默認選擇:沒有參加 14 天改變計劃
我沒有參加過14天改變計劃,看到14天改變計劃,我想去參加14天改變計劃。
我沒有PS,看到美圖秀秀,我想去做修圖。
我沒有在醫院量血糖,看到家用血糖儀,我想去用家用血糖儀。當我們把自己的產品帶入以上的三個句式中,邏輯更通順的,便是更合適的需求模板。
Q: 是不是只有十大需求,還有什么其他需求么?
A: 看看《極致》和《吸金廣告》中說到的那些需求,也有一些與十大需求模板重合或者相近。
Q:產品只能滿足一個需求么?
A:任何一個產品當然不只滿足一個需求,但是在做營銷中,我們建議主打一個需求,打透,讓用戶更好的關注、信任、記憶、傳播。
例如:小米手機主打“低價需求”,當然產品也同時滿足新穎、性能、便捷、可達等多種需求。
另外,他再不同的期間主打的需求不同,例如,后期他打過理想自我:為發燒而生。
Q:主打的需求會變化么?
A:會的,主打需求根據目標用戶、場景、渠道、時期、環境、市場等變化都會變化。
例如:可口可樂
1886年:一種全新的大眾化的蘇打飲料。(主打新穎)
1889年:味美爽口、醒腦提神。(主打性能)
5. 應用
當前你要做的應用,就只有一個:寫作業!寫作業!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