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時候,原本打開了Word,準備完成一個報表,誰知突如其來了很多事情:開會、回復信息、匯報、電話……一天下來,做了很多瑣碎的事情,感覺自己很累很忙碌,就像是連軸轉似的。但其實這種忙碌基本不能產出價值,因為我們并沒有持續有效地深度工作。
我看書的時候,經常會停下來去做別的事情:想起昨天的日記還沒補,先去補一下;朋友發來消息回復一下;昨天買的東西快遞到哪了,查看一下……就這樣,一本書翻了半天,也沒看進幾頁。
不管是假忙碌還是無效看書,都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所造成的。我們需要的其實是一種深度工作、深度學習的狀態。這點是卡爾·紐波特的《深度工作》告訴我的。
卡爾·紐波特的《深度工作》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何為深度工作?深度工作的意義是什么?以及如何在這個無時無刻不讓我們分心的世界里專注工作專注學習,使得自己能夠得到快速成長。
卡爾·紐波特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博士,他也是喬治城大學極端及科學副教授,暢銷書作家。大家可以想象他會有多忙碌,但他還能夠在業余時間創辦了美國廣受歡迎的博客“學習黑客”,致力于為大家破解工作和學習領域的成功模式。同時,他還著有《如何在大學里脫穎而出》、《如何成為尖子生》、《如何靠近世界頂尖名校》、《優秀到不能被忽視》等暢銷書。十分高產的他,解釋道這一切都是深度工作所帶來的卓越成果。
對我來說,閱讀這本書就是在訓練自己深度學習。因為可能它沒有那么容易被理解,我會開小差,而這就需要強迫自己去閱讀,把腦子里那些無關緊要的想法趕走。后來,我就開始用番茄鐘進行閱讀。腦子里冒出什么想法,我也告訴自己等休息的時候再說。其實這本書里舉了很多的實例,只要注意力夠專注,把握重點,讀起來并不是很費事。而且書中關于深度工作的定義和意義對我來說其實觸動很大。
何為深度工作
首先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指的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性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復制。
可能定義理解起來太干癟。我在腦海中使勁回憶了一下自己有沒有過這樣的狀態,后來想起來可能是大學準備期末考試的時候吧。那幾天,考試日期臨近,幾乎所有人都在背重點,宿舍里一個個都把簾子拉起來,大腦高速運轉。我想,這應該就是深度工作的狀態。
但實際上,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深度工作的內容實際上應該是反思創造,而不是我們這樣死記硬背。不過那樣長時間無干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是對的。
深度工作有一個反義詞,叫作“浮淺工作”。
浮淺工作即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被復制。
這種工作狀態就是開頭提到的那一種,一直在處理瑣碎的其他事情,無法生產有價值的內容。但這是一種相對來說更為容易輕松的狀態,所以我才會書看著看著就去做別的事情了。
深度工作的意義
最簡單說來,是因為深度工作的能力在這個社會已經越來越稀缺,而其所創造的價值卻在不斷地提升。
1、為什么會說這種能力越來越稀缺呢?
因為我們很容易被分心,如果需要長時間專注地做一件事,我們很可能就會先坐不住,然后自己給自己找借口、找理由、找別的事情。
或是正好別人交代給我們新的任務,而我們一直奉行的都是迅速提供反饋的聯結文化,如果在工作群里很長時間沒有回復,領導可能就會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們就只能轉而去做浮淺工作了。
接著這些浮淺工作就會造成一種我很忙碌的假象,這種假象給我們的信號就是:我完成了很多工作。相對于對著電腦一整天只寫出一份報告之類的要值得肯定多了。但是千萬要記住忙碌≠好好工作。我們工作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好升職加薪照顧家人,如果整天做的都是別人都可以來做的,我們就沒有競爭力了。
最后就是目前整個時代的網絡發展對我們的一種捆綁。這年頭,誰要是不玩幾個社交媒體,可能就會被認為是山頂洞人。畢竟人人都是自媒體,要隨時隨地分享新鮮事。但其實說實話,并沒有幾個人關心,哪怕是朋友的點贊,也可能是一種禮尚往來。并不是說就要堅決舍棄這些社交賬號,如果對你的事業真的有幫助可以使用,如果讓你放松你也可以繼續看,只是需要把握一個度。手機依賴癥、網絡依賴癥還是需要戒一戒的。
2、深度工作所帶的價值在不斷提升。
對個人來說,首先是有利于自身的身心愉悅,終于完成工作的輕松感和工作卓有成效的自豪感真的是很受用的。然后還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時也有利于生活的協調順暢。本書的作者卡爾·紐波特就是因為深諳深度工作所帶來的益處,才會夠成為一個如此高產的教授,但是他的家庭生活也一點都沒有讓步給工作。
第二,通過深度工作我們才能夠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獲得優勢。畢竟現在是一個正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以前認為電腦圍棋肯定下不過圍棋高手,結果被阿爾法狗吊打。我的上一份工作主要是寫稿,但是都有固定的程序和模板,我總是懷疑將來也許就能有機器人自動寫稿,我們就會被輕而易舉地取代了。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中這樣說道:“在這種新經濟形勢下,有三種人將獲得特別的優勢:可以利用智能機器把工作做得漂亮并具有創造性的、在所處行業中最優秀的,還有那些擁有資本的。”
最后一類人我們小老百姓談不上,但前兩種人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去成為的。而深度工作就是關鍵的鑰匙。通過深度工作我們提高了自己的兩種能力:
“迅速掌握復雜工具的能力”
“在工作質量和速度方面都達到經營層次的能力”
這樣我們才能夠讓自己擁有競爭力,不至于被無情地淘汰。
深度工作的準則
其實卡爾·紐波特的這本《深度工作》三分之二的內容講述的是怎樣去深度工作,他歸納出了4點建議:
1、工作要深入
2、擁抱無聊
3、遠離社交媒體
4、摒棄浮淺
每一條準則他都詳細說明了如何去做,給出的建議也都中肯可實施。針對他給出的建議我也給自己列了幾點。
1、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注意力,可以使用番茄鐘。
2、給每天做個計劃,分清楚待做事項的輕重緩急和深淺程度。深淺程度我理解為對自己提高能力的幫助程度。幫助大,就優先做。
3、深度做事時,手機靜音背面朝上,或者干脆扔到自己看不見的地方。
4、深度做事時,腦子里出現的雜念,要學會去忽視。如果是重要的想法怕自己忘記,就先記在便簽上,等結束之后再去處理。
5、浮淺工作是無法避免的,但要盡量減少浮淺工作量和工作時間。
6、在排隊、等人的時候不去刷社交APP,而是看一會手機內的電子書。
其實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所需要改變的地方就不一樣。如果你已經瞎忙太久、想要改變,或是深陷社交網絡,手不由自主就會去點開微博淘寶,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我覺得你可以讀一讀卡爾·紐波特的這本《深度工作》,一定會有所收獲。我上面所述的都只是很淺顯的部分。
這幾年,大家都在提倡物質方面的斷舍離,要過一種極簡主義。但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同樣需要斷舍離。我們需要精簡工作和生活中的浮淺內容,來保證高效,保證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從而活出一個更專注的人生來。